孔子论语读书笔记(精选3篇)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 篇一
在《论语》中,孔子谈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观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启示。在我的读书笔记中,我总结了一些我认为最重要的观点,希望可以与大家分享。
首先,孔子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有机会向他人学习,从中获得启发。读书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和博学。
其次,孔子提到了读书的方法。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孔子谈到了读书的态度。他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过去的经验,从中汲取教训,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前行。读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恒心,不断地积累和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论语》中关于读书的观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启示。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价值。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 篇二
在另一方面,孔子也提到了读书的目的,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所知所不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读书的态度。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不应该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而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虚心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
最后,孔子提到了读书的方法。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要注重理解和思考,不能只是机械地吸收知识,更要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和意义,才能真正领会知识的真谛。
总的来说,《论语》中有关读书的观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启示。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从而实现自己更高的人生境界。
孔子论语读书笔记 篇三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好的论语读书笔记,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启发。
正文: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于这种说法以前也只是听说而已。当从电视上看到于丹讲《论语》时,立刻被她那浅显而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所吸引。电视上的讲座几乎完整的看了下来,随后又买来书仔细地阅读。之后才知道,平时常常用以提醒学生的几句“格言”原来是出自《论语》,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于丹通过白语化的语言,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使《论语》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因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心的完善,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要求这个社会应该如何如何,要求别人应该怎样怎样,都要重要的得多。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吾与点也!”的故事所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
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孔子说,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有三种,即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