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的读书笔记(经典3篇)
《浮生六记》的读书笔记 篇一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自传体随笔小说,通过六个不同的生活片段,描绘了作者在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经历和感悟。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下面将分享我对《浮生六记》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这部作品通过作者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风貌的敏锐观察。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描述了各色人等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社会画卷。例如在《浮生六记》中,作者描绘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商贾的勾心斗角、文人的虚浮矫饰等,让读者对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在阅读《浮生六记》的过程中也深受作者的情感触动。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家庭和爱情中的经历,展现了他对家人、朋友和爱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人生的感悟。在《浮生六记》中,作者对家庭和爱情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珍贵和可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最后,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作者通过六个生活片段,展现了人生的起伏曲折、是非得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作者一样,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珍惜眼前人和事,珍惜当下的幸福。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受益匪浅。作为一部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会继续阅读这部作品,不断体味其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让它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浮生六记》的读书笔记 篇二
在阅读《浮生六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和家庭的深刻思考和感悟。这部作品通过作者独特的叙事方式,描绘了各色人等在社会中的行为和心理,展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社会画卷。以下是我在阅读《浮生六记》时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我被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所震撼。在《浮生六记》中,作者通过六个生活片段,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各种环境下的行为和心理,让我对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闲情偶寄》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官场的尔虞我诈,让我看到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在《闲情偶寄》中,作者又以自己的感情经历描绘了家庭的温情和爱情的坚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亲情和友情的珍贵。
其次,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对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六个生活片段,展现了人生的起伏曲折、是非得失,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变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像作者一样,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珍惜眼前人和事,珍惜当下的幸福。
最后,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了文学对人生的启迪和指引。作为一部具有深刻人生哲理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我会继续阅读这部作品,不断体味其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让它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受益匪浅。作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生动的社会画卷和人性风貌。我会继续深入阅读这部作品,不断汲取其中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让它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面明镜,指引我走向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人生。
《浮生六记》的读书笔记 篇三
《浮生六记》的读书笔记
清代的沈复,知道的人不少,芸娘呢?也大概略有耳闻。浮生六记有六记,看似只有前两卷是写沈复与芸娘的生活,但其实每一记都有一个芸娘。哪怕是她逝后的生活,沈复独居修身养性,整日赏花观水却还是言谈举止带有芸娘的影子。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说,大概就是从今以后,我所爱的都像你。
《浮生六记》是沈复一生的传记,记载了他少年承父业,游山玩水的快乐,也写了他中年无业穷困潦倒的光景。全书读下来,给人印象最深之处,还是他和芸娘的爱情。十三岁的沈复信誓旦旦说:“非淑姊不娶。”颇有几分刘彻金屋藏娇的架势。后来果然四年后,芸娘成了沈复的妻子。以后的日子两人如胶似漆,沈复外出差还差点相思成疾。他们二人志趣相投,共同作诗品茶赏花种草。芸娘在花草方面颇有造诣,又心灵手巧。她用植物做活屏风,用细丝扣虫系于花草间,比画中的小虫还活灵活现,见者无不称绝。
而沈复在第二卷闲情记趣中,详尽地阐述了许多植物盆栽的培养方法,他自觉识遍《群芳谱》,种也种过大半,看他在侍弄花草时,总让人不由得有种闲适之感。尤其是他种的碗莲,“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恨不得也立马也翻箱倒柜找一碗来种莲。但就像做饭容易烧糊要重头再来一样,种花也是常有失败,有长势甚好的兰花被人泼了开水一夕既死的,有悉心布置地盆景被摔碎的,沈复和芸娘总是双双落泪,仿佛痛也痛在一起了。
但再怎么幸福的时光总是有限的,短短几年里,沈复家道中落,芸娘身患重病,最后还是香消玉殒。临死前口中断续叠音“来世”二字,让沈复几乎肝肠寸断。
自芸娘去后,沈复终日形单影只,面容憔悴,备极凄凉。他在惨淡中写下:“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恐怕是真情实感所致。因为太爱,所以在离开的时候反而更加痛彻心扉,早知如此,不如当初克制情感,当初少爱一分,今日便少痛一分。
凄凉中,沈复就完全将感情寄于山水书画,怕是因山不死,水不竭,书画世上有千万,不像芸娘是世间孤品。他整日少思少言少怒,住在寺中一如禅师。追求的是心无杂念,清净明了。却也会在登山时不经意想到,当初与芸娘共赏美景时,良辰美景被轻轻放过,如今孤身一人,看景似乎更全更透,却平添一分落寞。
想和你过完这一生,然后来世,我做女子,你做男子,我再嫁给你,你去云游天下,我为你斟茶种花。这是沈复对芸娘说的话。在古代,男人的地位很高,休妻纳妾都是常态。地位越高,越难看清自己,好像那时人的心有很多颗,可以分给一个又一个。又或者他们不屑还是羞于把心交给一个比自己卑微很多的女人。沈复与芸娘的爱,之所以被传为佳话大概就是因为
这份难能可贵。沈复十三岁的一句戏言,坚持了二十三年,芸娘去世便不念俗世,一心向禅。而芸娘和这样的痴情种也是相配的,她贤淑善良,大方优雅,精于女工又懂琴棋书画,这样的才子才女相爱,本就是人间佳话。中间二十三年的悲喜,皆从《浮生六记》里道来。不疾不徐,或悲或喜。沈复一生并无大成就,就是普普通通一介文人,《浮生六记》写得清清淡淡,读起来大起大落之处为少,不过是一个小人物的生活,生活里起起落落,或悲或喜,还藏了一万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