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的散文:故乡情【最新3篇】
抒情的散文:故乡情 篇一
小时候,我常常听母亲讲起故乡的故事,那里的山清水秀,田野间开满了金黄色的稻谷,村庄里住着和善的乡亲们。每每听着母亲的描述,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强烈的乡愁,渴望回到故乡的怀抱。
记忆中,故乡的村庄静谧而宁静,清晨的鸡鸣和晚上的虫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那里的小溪潺潺流淌,水清澈见底,常常有孩子们在溪边嬉戏玩耍,快乐的笑声回荡在整个村庄。村头的老槐树下,总有几个老人坐在一起聊天,他们的笑容里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和智慧。
故乡的田野总是金黄一片,稻谷摇曳着身姿,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丰收的喜悦。农民们辛勤耕耘,播种收割,他们的汗水浸透了这片土地,也浇灌着家乡的希望。每逢秋收季节,村庄里的人们总是欢欢喜喜,一家一户都忙碌着收割稻谷,场面热闹而温馨。
故乡的人们善良朴实,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渡过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即使时光已经流逝,我对故乡的眷恋依然浓烈。每当夜深人静时,我总会闭上双眼,凝神回想起那个曾经生活过的村庄,回味着故乡的点点滴滴。
抒情的散文:故乡情 篇二
思念故乡的情怀,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言说的情感。故乡,是我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故乡的山川河流,是那样的清澈明亮,仿佛能够洗涤人心中的尘埃。我常常想起小时候,在山间的小溪边嬉戏玩耍的场景,清凉的溪水拂过脚底,带来一丝清爽。那里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仿佛是大自然的馈赠,让人感到无限的宁静与安宁。
故乡的村庄,是那样的古朴和温暖。每当我想起村头的老槐树下,几位老者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的情景,心中涌起一股亲切感。他们的言谈举止透露着岁月的沧桑和智慧,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世界。
故乡的田野,是那样的肥沃和丰收。每逢秋收季节,金黄色的稻谷摇曳着身姿,农民们忙碌而欢乐,收获着希望和幸福。我常常想起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也滋润着整个村庄的生活。
思念故乡的情怀,是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感。即使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我对故乡的眷恋依然深沉。每当夜深人静,我总会闭上双眼,凝神回味着那个曾经生活过的村庄,感受着故乡的点点滴滴。
抒情的散文:故乡情 篇三
抒情的散文:故乡情
故乡的容颜,是我最美的眷恋,无论走到哪儿我都难以忘怀,现在回到家乡可以天天亲吻这美丽的脸庞,是多么的幸运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抒情的散文:故乡情,欢迎参考~
故乡,春风不改旧时波
一直回味素年锦时,耳畔回旋着那首歌《故乡的云》,费翔的歌,不知是歌曲的缘故,还是赤子之心连着本土,眉间注满了丝丝情结。一直想写一篇属于回忆故乡的文字,犹豫之际,时光滑落指缝,流逝多少年,随着年龄的剧增,那份情感愈发浓郁,像极了一坛陈年老窖,越发弥香,久远馥郁,回味无穷。沉积了多年的记忆,似在近旁萦绕,故乡,春风不改旧时波!
“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别再四处飘泊,踏著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麽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 ”故乡的云回响起了韶光,暖了春意盎然,绿了夏山如碧,又踏过秋枫霜白,红梅飞雪,故乡还是一如既往,落在眉间清晰如初,静柔优雅如一行诗,安然无恙,存放于久远的记忆书页里!
故乡犹如一首春天的歌谣,唱着唱着,想起了青葱,那山那水绽开了花红柳绿,杨柳依依,小河潺潺,沙滩绵绵。一朵花展开了乡土的春天,满眼绿茵,葱葱麦浪,风吹过,微波起伏,一阵阵的清香。再久些,油菜花要开了,一眼花黄,随风摇曳,甚是妩媚,那些小人精映入眼帘,刺着眼,连接天际,天地都明朗许些,碎碎的花瓣,累积成一片花海洋,渺小的你我,在故土的怀里,会不自觉安然入睡!
醒来时,已躺在了柔柔的沙滩上,柔软的沙子,一粒粒沾着思念的味道。小河,我回来了,是否还记得,河里戏水的伙伴,久违的你,已是昨日之事。那些鱼虾的宫墙,如今做了他人嫁衣;那些河岸杨柳,如今已做了他乡的陪嫁;物是人非,花落去……再次坐在你的身旁,还是温馨的热泪盈眶,好想对你说,还是三十年前的你,印象在心,无法抹去。
无法忘记得,是那些榆花和槐花,其中的美味,至今无法忘怀,嫩绿的花瓣,一簇簇的挨着,摘来便是一捧,那片片冒着清香气,是一种天然的清甜,近些年偶尔也摘过一些,但其中味道,总也回不到从前。 还有那一排排的杨树林,知了声声,晚间忙坏了小伙伴,取来手电,顾不上吃饭,早早去树下寻幼蝉去了,儿时的故乡,树木总是很多,一片连着一片,这对于我们,是莫大的幸事,树多虫子多。
故乡的小吃,趣处总是记忆犹新,而那一座座山,一排排校舍,飘然而过脑海,沉落在光阴屋檐下,绽开一朵朵思乡的花儿,那花儿是血浓于水的至亲,生于长于那一方山那一条条河水,那东逝的流水,养育了代代儿女。平平土路,矮矮平房,一望无际的旷野,岁岁年年相伴左右。长条凳,大木桌,朗朗的教室,又传来晨读声……
故乡的秋天,是特别的,因盛产大姜,即便入了秋,还是青绿一片,近旁远山墨绿,偶尔点睛之笔,来点枫红,告知如今是深秋了。 那儿的人们敦厚淳朴,犹如故乡的泥土,栽种下粒粒饱满的期望,秋天收获的是辛勤的馈赠。小车楼房,现代化的种种设施,休闲娱乐活动,文化生活,一应俱全。故乡的土养育了一方辛勤的儿女,正用勤恳的双手,改造一代新农村。
待到冬天,故乡的变化,骤然之间,换了模样,记忆中的冬天,总是与雪有染,特别的冷,一场雪过去,一星期不化去,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走在其中,说不出的滋味在心,会想起遥远的地方,有位白雪公主,有一弯王子的目光,炯炯等候……雪白天色,白云相连,惬意得很,矮矮的白房子,袅袅炊烟,温暖一涌而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轻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窗前流水花落去,岁月车轮碾过一年又一年, 故乡,春风不改旧时波,您的小伙伴,回来了!
君自故乡来
贾平凹先生《鹤梦不离云》:“商洛虽然是山区,站在这里,北京很偏远,上海很偏远。虽然比较贫穷,山和水以及阳光空气却纯净充裕。”更增添了对故乡这个话题更多的思考。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
离开老家,在县城碰见同村人,哪怕平时从没搭话,但却觉得亲切如常。搭上讪,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谁家盖新房了,谁家娶媳妇了,谁家添丁添口了……而离开县城去外地,在地铁站碰见从不搭嘎的熟悉面孔,同样会像老熟人那般打招呼寒暄,甚至不自觉地请人家帮忙或者帮对方提东扛西。我是有亲身经历的。一次是在乌鲁木齐,检票进入候机室才发觉手机掉了,而此时想起必须给家里打个电话,但却没有一个相熟的人。突然间,发现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便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兄!什么时候过来的?”听见家乡话,对方转过声也亲切地说,“嗨!这么远都碰见老乡,真是缘分啊!”……自然,借了他的电话用了。另一次是在汉口地铁站排队购票,等到我购票的时候,不知是谁拍了我一下,吓了一跳。转过身发现一大高个站在旁边的隔离带外,他说:“我等了十多分钟,终于碰上了面熟的,我不会自动购票,所以就站在旁边等熟人。请帮我买张到洪山广场的票。”之后,我们一路向武昌,在地铁里聊得非常开心。到了洪山广场站,他意犹未尽地留了我的电话,第二天约我去喝酒聊了很久,之后回到县城经常联系,成了朋友。
贾先生还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里都有故乡——商洛的影子和痕迹。其实人从生下来那天开始,就已经打上了故乡的烙印,只是有些人不愿承认罢了。而作为著名作家的贾先生毫不掩饰他对故乡的那种依恋的情怀。要是你在网上搜索,关于故乡题材的文章千千万万,但每一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依恋、牵挂,深深地根植于作者的心里。而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莫过于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凤凰》,将凤凰的人文历史镌刻在字里行间,散发出对故乡浓浓的爱意。因为是自己的故乡,所以沈先生才那么熟悉,古今历史、人情风物娓娓道来……凤凰能够成为当今中国一大旅游热点,恐与沈先生的散文不无关系吧。无独有偶,余光中先生通过诗歌《乡愁》不仅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而且“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其实,《乡愁》诗里的每一句、每个字,都是对故乡用情深意浓的无声的思念和牵绊,令人加深早日回归故乡的渴盼。
贾先生还这样写道,“人应该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一股气,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活人,死后再从什么地方遁去而成坟。一般的情况都是,从哪里出来就生着活着在哪里的.附近,也有特别的,生于此地而死于彼地或生于彼地而死于此地,那便是从彼地冒出的气,飘荡到此地投生,或此地冒出的气飘荡于彼地投生。”我看到这里,百思不得其解,似有佛语的味道,前后读了十余遍,但仍然似懂非懂。我想,贾先生应该是把自己对家乡的热爱用他特有的认知和方式表达吧。每次出差的归途,途径宜昌之后,不知不觉就有了一种轻松的感觉,而到达恩施火车站,心情就格外轻松,看见身边匆匆而过的人,即使不认得,也有一种实实在在的亲切感。也许这就是贾先生说的那股气飘回来吧。
故乡是游子前行的灯塔,是迷失方向时的北斗星。有人或许会说,那是矫情,很俗,人应该入乡随俗的,何必纠结出生地呢?其实,在我们的心里都有这样“俗”的一面。“故土难离”“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描写故乡的佳句,何尝不勾起远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十多年前,一位从台湾返乡的远房伯伯已不能行走,一路飞机、火车、汽车,然后亲戚朋友用担架将他抬到故居前,老屋虽已不在但屋基尚存,离开故土六十年的他老泪纵横,像个小孩子似的,让人从地上给他捧起一抔土,用衣角包好后紧紧地捧在手里,深情地说,“我终于回来了!六十年来,日日夜夜都想着这个地方啊!回台湾可以瞑目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堂兄突然调回濒临倒闭的县印刷厂。八十年代中期从部队转业到山西一大型知名国有企业,不仅效益好,而且地处晋中繁华之地,回来后的薪资不及原来的五分之一,在大多数人眼里,堂兄真是莫名其妙,傻得可爱。可与其交谈,一句话就让我理解了他的选择:叶落归根。简单的四个字,心中那种故乡情怀淋漓尽致,令人感动。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即使在动乱或者战乱年代,多少人抛弃蒸蒸日上的事业回到祖国、回到故乡,为故乡发展献策,为故乡建设出力。我想,不能全说他们心灵有多高尚、思想多伟大,其中最难以释怀恐怕还是深藏于骨子里的故乡情吧。
“莫恨明月暗淡缺,只因家乡月明圆。”不管城市、乡村,无数的人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谋职,但到了春节前后,亿万人返乡造就中国特有的“春运文化”,让世人惊艳,让国人习以为常。即使家乡再穷再偏僻再落后,大家总是风尘仆仆、义无反顾地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追寻的不仅仅是与家人团聚、共度春节,更深层的总是那份割舍不掉的对故土的依恋,对故乡的浓情。在远离故土的人看来,家乡的一抔土、一棵树、一根草、一片树叶、一滴水,都是那么地在意,那么地富有亲情,那么地记忆深刻。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