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的写景抒情散文(通用5篇)
名家写的写景抒情散文 篇一
在余秋雨的《桨声灯影里的世界》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江南水乡景象。文中描述了夜晚的水乡,柳树垂柳,桨声灯影,如同一幅幽静而美丽的画卷。作者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文中,余秋雨用“水袖”、“叶韵”等富有诗意的词语,来形容柳树和树叶在夜晚的清风中摇曳的景象,让读者仿佛能够听到柳树的低语和树叶的细语。而桨声和灯影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奥秘。
余秋雨在文中还描绘了水乡的生活场景,描述了渔民的生活和劳作。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船在水面上的飘动,渔民在船上的劳作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勤劳和淳朴。整篇文章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
在余秋雨的笔下,江南水乡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地方,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和韵味,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好和宁静。
名家写的写景抒情散文 篇二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小城市。文中描述了城市的街道、建筑和市井生活,展现了一个繁华而充满人情味的城市景象。
在文中,钱钟书通过对城市街道的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繁华和热闹。他用“猫道”、“狗巷”等生动的词语来形容城市的街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热闹而繁华的市井之中。同时,作者还描绘了城市的建筑和风景,描述了城市的街道、房屋和植被,让读者感受到了城市的独特韵味和风情。
在文中,钱钟书还描绘了城市的市井生活和人情味。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的居民和他们之间的交往,展现了一个充满人情味和温暖的城市景象。作者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生活的多彩,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温馨。
在钱钟书的笔下,城市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地方,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和生活的真实。他通过对城市的描写和人情的展现,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珍惜,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家的温暖和生活的真实。
名家写的写景抒情散文 篇三
看着月亮,想着古诗,就觉得月亮的灵魂在翩翩起舞。
对月亮的印象,源于诗词。在古代诗人中,无论举头望明月的李白,泪满青衫袖的欧阳修,还是不知愁思落谁家的王建,他们看见夜空中的明月,心湖中都会中泛起一环环人间情感的涟漪。
然而,月亮真的是那份愁思的化身吗?
静静的夜晚,弯弯的新月升起来了,像玉琢的香蕉镶嵌在天幕上,漾着清辉,给人浪漫的遐思。有时,那月牙儿又宛如一页小舟,翘着尖尖的船头在深夜的静湖中划行,划出我心中的一缕情丝。
美好的夜晚,门外西边的树梢上挂着的上玄月已经是一片金色的西瓜,不再是玉琢的香蕉。此时的半个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一会儿躲进云间,一会儿又撩开面纱,露出娇容,整个世界都因为有了这半个月亮,因这妩媚的少女,多了一份梦幻,多了一份温馨,多了一份清纯。
幸运的夜晚,月儿是圆圆的。玉盘似的满月在云中穿行,就像一朵盛开在夜空中的白莲花,也像春风绽开的白色梨花。圆月把融融的光辉洒向大地,世间的一切都披上了渺渺的轻纱,显得静谧而神秘。夜深了,圆月渐渐升高,她穿着银白色的纱衣,娴静而端庄,温柔而大方。她那圆圆的'脸上,一会儿露出些许的忧愁,一会儿荡起了微微的笑意。
笑容,那么莞尔,那么温婉,也许其中掺杂着莫名的惆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儿,你也有千里之遥的牵挂吗?
是的,我终于悟了,月就是月,寂寞地悬挂于天,孤独地洁身于天空,圆也是她,缺也是她,阴也是她,晴也是她。是的,月不会因什么而改变。而在月的心中,始终有一份亘古不变的情形,那就是月之魂——高爽,寂寞,纯洁。
啊,月之魂,你的舞姿那么迷人。
名家写的写景抒情散文 篇四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接着就向一边倒,漫地而行的;呼地又腾上来了,飘忽不能固定;猛地又扑向另一边去,再也扯不断,忽大忽小,忽聚忽散;已经完全没有方向了。然后一切都在旋,树林子往一处挤,绿似乎被拉长了许多,往上扭,往上扭,落叶冲起一个偌大的蘑菇长在了空中。哗地一声,乱了满天黑点,绿全然又压扁开来,清清楚楚看见了里边的房舍,墙头。
垂柳全乱了线条,当抛举在空中的时候,却出奇地显出清楚,霎那间僵直了,随即就扑撒下来,乱得像麻团一般。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清。那片芦苇便全然倒伏了,一节断茎斜插在泥里,响着破裂的颤声。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屈蜷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檐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弧形。
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端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散了。几只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乎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窄窄的巷道里,一张废纸,一会儿贴在东墙上,一会儿贴在西墙上,突然冲出墙头,立即不见了。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地跑来,一跃身,竟跳上了房檐,它也吃惊了;几片瓦落下来,像树叶一样斜着飘,却突然就垂直落下,碎成一堆。
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的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案上的草窝里蹦跳。
最北边的那间小屋里,木架在吱吱地响着。门被关住了,窗被关住了,油灯还是点不着。土炕的席上,老头在使劲捶着腰腿,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名家写的写景抒情散文 篇五
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接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象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象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象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象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