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推荐3篇】

朱自清的散文 篇一

朱自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以清新、深沉、优美而著称。在他的散文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性的关怀和对自然的敬畏。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就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对父亲的深情回忆,展现了家庭情感的温暖和牵挂。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多以平凡的人和事为题材,但却能引起读者共鸣,让人在平凡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有许多关于自然的描写,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在他的笔下,一片草地、一朵花、一只小鸟都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美丽。朱自清独特的感悟力和表现力,使得他的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还有许多关于人性的描写,他对人性的洞察和揭示,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类的关怀和理解。他以平和的语气,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缺陷,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的信任和希望。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思考和启示。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而且在后人中也被传颂和推崇。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表达,影响和启迪了许多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朱自清的散文 篇二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散文家,他以清新深邃的文字风格和独到的见解,为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而美好的世界。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春》,这篇文章以鲜明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美好而清新的情感。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常常带着一种温暖和感动,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除了对自然的描写,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中还有许多关于人性的揭示。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真情流露,让人感受到他对人类的关怀和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对人性的批判和反思,同时也有对人性的赞美和讴歌。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人们呈现了一个真实而多彩的人性世界。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誉,而且在后人中也被传颂和推崇。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抹璀璨的色彩,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朱自清的散文 篇三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

  朱自清散文2

  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写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时是“五四”落潮期,现实不断给作者以失望。但是诗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沦,他站在他的“中和主义”立场上执着地追求着。他认为:“生活中的各种过程都有它独立的意义和价值——每一刹那有每一刹那的意义与价值!每一刹那在持续的时间里,有它相当的位置。”(朱自清《给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脚印”(朱自清《毁灭》)以求得“段落的满足”。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诗人心灵不平的低诉,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识青年的普遍情绪。

  《匆匆》是诗人的感兴之作。由眼前的春景,引动自己情绪的俄然激发,诗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现出来。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现,诗人的笔使它们形象完整,使空灵的乌有,得着它的居处,并有名儿可唤。”(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诗人把空灵的时间,抽象的观念,通过现象来表示,而随着诗人情绪的线索,去选择、捕捉那鲜明的形象。诗人的情绪随着时间从无形到有形,从隐现到明晰的一组不断变化的画面而呈现出起伏的浪花。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诗人几笔勾勒一个淡淡的画面。作者不在于描绘春景的实感,而在于把读者带入画面,接受种情绪的感染,同时又作形象的暗示:这画面里现出的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由此诗人追寻自己日子的`行踪。可是“我”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看不见,摸不着,是被人“偷了”还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极度的夸张,和喻成大海的时间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的特点。实际上,这里有自己日子的踪迹,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声音。诗人竭力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它,搜寻过去的日子。可是八千多日子却悄无声息的“溜去”了。时间之无情,生命之短暂,使诗人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时间是怎样的“匆匆”呢?诗人并没有作抽象的议论,他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把触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经人到的那里”,寻那“新鲜的东西”。(朱自清《诗与感觉》)因此,空灵的时间被形象化了,习已为常的生活画面里透出诗人“独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步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太阳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迈动脚步来了,悄悄地从诗人的身边走过,随着太阳的“挪移”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了”。接着,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逝的流。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当他企图挽留时,它又伶俐地“跨过”,轻盈地“飞去”,悄声地“溜走”,急速地“闪过”了,时间步伐的节奏越来越快。诗人用活泼的文字,描写出时间的形象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给人一个活生活的感觉,我们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在时间的匆匆里,诗人徘徊,深思而又执拗地追求着。黑暗的现实和自己的热情相抵触,时间的匆匆和自己的无为相对照,使诗人更清楚地看到:“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如果说第三节还是以作者一天的具体感受来反映时间的流逝,以个别来反映一般的话,在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各种影象凝聚在一个点上,使时间流逝的情况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蓝色、乳白色的;有动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诗人看到了,触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追寻自己生命的“游丝般的痕迹”。

  朱自清散文3

  诗人随着情绪的飞动,缘情造境,把空灵的时间形象化,又加之一连串抒情的疑问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灵的自我斗争,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执着追求。在朴素平淡中透出浓烈的抒情气氛。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素质。格律诗靠格律和韵来体现它的音乐性,自由诗也用分行和韵来保持它的节奏感。散文诗抛弃了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乐美,从诗人的内在的情绪的涨落和语言的节奏的有机统一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亨特认为:“虽是散文,有时也显出节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义上的类型,而取得了‘散文诗’的名义,就是在诗的领域里的一种半节奏的作品”。(《美学概论》傅东华译)《匆匆》就是这样的“半节奏的作品”。

  《匆匆》表现作者追寻时间踪迹而引起情绪的飞快流动,全篇格调统一在“轻俏”上,节奏疏隐绵运,轻快流利。为谐和情绪的律动,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相同的句式成流线型,一缕情思牵动活跃而又恬静的画面迅速展开,使我仿佛看到时间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显得轻快流畅。句法结构单纯,没有多层次的变化,如一条流动的河连续不断,如一条调合的琴,泛着连续的音浪。它的音乐性不是在字音的抑扬顿挫上着力,而是在句的流畅轻快上取胜,作者并没有刻意雕琢,而只是“随随便便写来,老老实实写来”,用鲜明生动的口语,把诗情不受拘束地表现出来,语言的节奏和情绪的律动自然吻合,使诗达到匀称和谐。

  《匆匆》叠字的运用也使它的语言具有节奏美。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这些叠字的运用,使诗不仅达到视觉的真实性,而且达到听觉的真实性,即一方面状时间流逝之貌,一方面又写出时间迈步之声。同时,诗人一方面状客观之事,一方面又达主观之情,现实的音响引起诗人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响表现出来,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叠字自然匀称地分布在各句中,以显出它的疏隐绵远的节奏来,这恰合了作者幽微情绪的波动。

  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匆匆》结构也十分单纯,十一个问句是情绪消涨的线索。问而不作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流畅感,也显出诗绪的跳跃性,使形象得以迅速展开。一般诗句为显示情绪的跳跃性,往往别于一般的语言句法结构,不顾语法的限制,省略一些句子成分。散文诗却不然,它基本运用是散文的句式,作者情绪的跳跃一般没有自由诗那样大的跨度。但它也别于散文,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形成间隙,凭作者思绪连接。《匆匆》的问句问而不答,而答意隐含之中,这既可启迪读者想象,引起深思,显出它的含蓄美,又合作者情绪的飞快流动,显出诗情跳荡的节奏美来。

  

相关文章

游竹林寺散文(精选3篇)

竹林寺位于徐州城东郊的骆驼山上。闻说是中国第一比丘尼圣地,特慕名而访之。 据史料介绍,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位比丘尼——西晋末年的净检法师(徐州人)创建的,距今已...
散文2017-08-02
游竹林寺散文(精选3篇)

情感散文在回忆中死去【优秀3篇】

我一直都在纪录着我的生活,我的过去。我想我是一个很好的纪录者,我一直都是一个人去旅行,不断地去很多地方,让自己感到那么一丝丝的快乐,然后在回忆中死去,到最后剩下的痛苦,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绝望,我的心,...
散文2019-04-08
情感散文在回忆中死去【优秀3篇】

那些念念不忘的人散文【优质3篇】

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的故事,那些看似枯死的植物也还是会长出新鲜的叶子来。我们以为,叶子败落,枝干枯死,生命也就不再存在,而我们却忘了它还有根,还在不停的吸取水分,养分,最终重新活过来。有人把它叫做重生,...
散文2015-05-04
那些念念不忘的人散文【优质3篇】

青青小园梦散文【精彩3篇】

北方农家的小园子是一个彩色斑斓的梦,随着季节变幻万千,常常闭上眼睛凝想。 土地珍贵,有一方宝宅,房子后面连了成长秧苗的园子,那才惬意。园子是要围起来的,防着鸡鸭鹅狗闯进来捣乱,挡住不自觉人的脚步。有木...
散文2018-01-08
青青小园梦散文【精彩3篇】

梦,还在吗散文(经典3篇)

秋夜,安静。丝丝微风从窗户送进阵阵桂子沁香。 我静静地,欣赏着电影《永恒时刻》。 家庭主妇玛利亚在偶然的机会中喜欢上相机摄影,从而为贫苦而枯燥的生活找到了一丝寄托和乐趣…… 一战期间,社会动荡,丈夫嗜...
散文2016-02-08
梦,还在吗散文(经典3篇)

断桥传说散文【精彩3篇】

我的家乡在大山深处,十二岁之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山脚下的学校。我喜欢上学胜过一切,用洁白石灰刷过的三层楼房好似华丽的宫殿,用水泥铺过的操场好似童话里的乐园,还有那昼夜不息的小河好似一曲优美的赞歌。就...
散文2019-07-08
断桥传说散文【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