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随笔

4年级数学上教学随笔【推荐4篇】

4年级数学上教学随笔 篇一

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千篇一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因此,我尝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首先,我教给学生们利用图形来解决问题。在讲解几何知识时,我会鼓励学生们画出图形,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和特点来找出解题的线索。例如,当讲解平行线和垂直线时,我让学生们在纸上画出相应的线段,通过观察线段的相对位置来判断其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几何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我鼓励学生们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们往往会选择他们熟悉的方法,而忽略了其他可能性。因此,我在课堂上会给学生们提供多种解题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例如,在求解加法题时,学生们可以选择列竖式、分解法或者实际操作等不同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们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尝试解决,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不断探索。例如,我会给学生们出一些需要动脑筋的数学谜题,让他们动手实践、思考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水平,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再局限于机械地学习公式和方法,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深入思考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4年级数学上教学随笔 篇二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数学知识的难度和复杂度也在逐渐增加。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解抽象概念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我尝试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和情境化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首先,我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们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分数时,我会给学生们讲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支付、运动比赛中的成绩统计等。通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其次,我倡导情境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情境化的问题,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我会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几何问题,如寻找校园中的几何图形、测量教室中的角度等。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最后,我鼓励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如实际测量、制作几何模型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4年级数学上教学随笔 篇三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的重要!而从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结果的总体情况来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是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甚至“剥夺”学生问的权利,下面笔者从心理学、教育学、教学主体三个方面谈谈为什么要还学生“问”的权利。

  (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问题”是思维之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是引导学生探求问题本源,打开新思路的关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思维起始于问题”,“产生思维这一能动过程的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即最鲜明的能动的思维过程表现为人提出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人类生活普遍存在“疑问”或“问题”。问题是认识的不可分割的特征,它反映了认识者的主观状态与世界万物联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思维则从认识的问题性中得到自己的本源。思维由“问题”产生,而且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问题”是创新之本。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没有问就没有创新。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就要还学生“问”的权利,让其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和能力。在引导学生溯本求源的过程中,激活思路,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增强创新意识,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从教育学角度来看

  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既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有的教师质疑,让学生提问题,主动性是提高了,但就能提高教学效果吗?有的教师认为,学生不懂得如何提问题,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繁杂,问不到点子上,甚至有的离题万丈,配合不了教学,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谈何提高教学效果?因而在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问的兴趣和勇气。看来,变传统的教师设问为学生提问,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能够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有了提“问”的习惯和能力,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教学主体角度来看

  还学生“问”的权利,是开发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性发展在学生素质发展中已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地位。所以必须把教学过程建构成学生主体性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尽管近来的课堂教学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一般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仍摆脱不了教师中心的阴影。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的问答双方错位现象严重。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问者理应也是学生。但事实恰恰相反,教师总是提出问题的主角,学生被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首先要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展开教学,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也指出:“做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就是说,不论是研究活动还是学习活动,都必须提出有现实意义和创造性的问题。如果只学会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而在我们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缺少、甚至根本上就没有问题意识,以至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不会提问题,更谈不上提出有创意性的问题。虽然一些教师也力求体现课改的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这些提问总是沿着自己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思路进行,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总是期盼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结果到头来还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能尾随教师之后,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要把“学”的权利、“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去研究问题、去解决问题。

4年级数学上教学随笔 篇四

  教数学这么多年,我一直有个困惑:不管带哪届孩子,我都是花更多的心思去关注并帮助看似弱势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机会让给他们,课堂作业时巡视的时间挤给他们,批改作业的大部分精力投给他们,甚至因为他们可能再听一次就会懂,不惜占用课堂时间反复地讲给他们听。可不管怎样努力,结果总是令我大失所望,知识掌握仍是含含糊糊,作业仍是错误百出,成绩自然一塌糊涂。

  我百思不得其解,逐渐以为班容量的不断扩大、家长素质客观偏低(本班家长96%无稳定职业,多数以打工为生,普遍知识水平偏低)而新课程所安排的课时又没有辅差时间,这是班内不断出现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出现学困生不足为奇,但一次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却深深触动了我:

  一次体育课,突然获知体育老师请假不在,孩子们个个像霜打的茄子——焉了。看着他们失望的神情,我索性自荐当一回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准备活动、游戏、练武术……在朝气蓬勃的快乐气氛中我发现竟没有一个孩子掉队。游戏中他们是那么团结努力,做动作时虽然参差不齐,却看得出他们每一个都在力求做得标准……

  为什么所有的孩子在体育课中表现得那么优秀?在百思不得其解中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给了我启发。书中的“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节,苏氏的观点令我茅塞顿开。苏氏认为“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他告诫我们要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需要个别对待。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能力范围之内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想要做到这点,就要做到:

  1、看到差异。

  差异存在我们的身边,学生间的差异并没有随着分到一个班级智力、体力、脑力、思维、心理、思想等代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要素而同一到一个水平线上,相反,坐在一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一个学生对教材感知、理解、识记的快,在记忆中保持的长久而牢固;而另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知很慢,知识在记忆中保持的不久而且不牢固。”作为教师必须首先承认这种差异,,承认个体之间的巨大差距,把学生都看成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待进步的人,这是做好教育的起点。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一般适合普通学生学习的需要,既没有充分考虑“吃不饱”的,又没有体现到“吃不了”的,最后照顾到只是教室里那几个默默不得语的普通学生。打破“一视同仁”做法做好的办法就是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帕夫雷什中学教师阿·格·阿里辛柯和姆·阿·雷萨克数学课的分组辅导的教学,不但充分尊重了个体间的差异,而且还充分发挥了个体中所蕴涵的巨大的学习潜力和人格力量。

  3、做到有效激励。

  课堂中学习方面的激励方法很多,苏氏提到的这种分组辅导让每个学生都看到学习曙光的激励,更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潜质和力量。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对学生人格的关注,对人格方面的激励成为获得有效激励效果的捷径,特别对那些试图捣乱破坏课堂纪律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啊!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劳动中显示他们那积极活动的精神,他们变得跟以前完全两样了,因为他们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完成作业上。”

  “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是把学生看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生命的个体,教师应充分尊重这样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并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因这些差异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作为激励学生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尊重感的实现。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尽量发掘学生进步的起点并及时给予满足,特别是在脑力劳动方面获得进步。

  领会到这里我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和体育课堂迥然不同表现的原因了:

  1、体育课与数学课课堂形式不同,体育课更多是用形象直观的肢体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而数学课要在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来探究发现新的数学知识,而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我也关注在课堂的设计中力求做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但在更多时候却被我“想当然”地设计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提出要求。对于这些挂在统一高度的“苹果”,有的孩子踮起脚张嘴就能咬到,而有的孩子却使劲跳也够不着。长此以往,这些“够不着”的孩子不掉队倒不正常了。体育课中孩子们的表现启发我:设计起点低一点,要求具体一点,孩子们的收获就会多一点。

  2、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决定着教师完成课程教学所承载的压力不同,而压力的不同直接影响教师的心态不同。相对于只是考察课的体育课来说,数学课却要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统一考试。考试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学期学习的总结,更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教师的价值很多时候就在这个依据中被认可或否定。所以,过重的思想压力让更多的老师缺乏了更多的耐心。殊不知正是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我们的后进生越“补”越糟。

  一个走在探索路中的学习者,只有多给自己阅读的时间,多让自己博览众长,我们才能少走一些弯路,多做一些改进和创新,用我们的智慧使教育更具有魅力!

相关文章

幽梦影背景介绍与片段名句摘抄(最新3篇)

《幽梦影》清代文学家张潮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张潮,字来山,号心斋(心斋一词,来源于庄子《人间世》)、仲子,安徽歙县人,生于清顺治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词》、《心斋聊复集》、《幽梦影》等书...
随笔2019-03-05
幽梦影背景介绍与片段名句摘抄(最新3篇)

新学期开学教育随笔(通用3篇)

漫长的暑假匆匆而过,大部分孩子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高中校园,看着部分孩子“个性十足”的发型,还有部分孩子黑黑的眼圈,部分孩子萎靡不振的情绪,就知道了孩子在假期中的表现是什么样的了。回到了既熟...
随笔2017-03-05
新学期开学教育随笔(通用3篇)

怀念校园民谣 随笔散文(最新3篇)

现在是凌晨1点,耳机里一直重复地放着一首《青春无悔》。不知放了多久,只知道自己一直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听着,老狼和叶蓓的声音交织着,眼里有泪滴下来。一直是十分固执的人,总是执着地喜欢一样东西,就像校园民...
随笔2014-02-04
怀念校园民谣 随笔散文(最新3篇)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6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
随笔2016-05-07
教师教育教学随笔(精选6篇)

写开学的心情随笔日记

9月4日今天是我们同学上课的日子,那天早晨我早早的来到学校,好好来欣赏一下学笑的景观,来到学校我不竟被眼前的景相所折服,小编给大家提供写开学的心情随笔日记,欢迎参考! 写开学的心情随笔日记【一】 理想...
随笔2019-02-08
写开学的心情随笔日记

生活随笔:生命的春天(推荐3篇)

春天里总是给我们全新的感悟,全新的思考,意料之外的收获。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生活随笔:生命的春天,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眼里有三条路,一条是身前要走的路,我们总是无法预知它的崎岖。...
随笔2013-04-01
生活随笔:生命的春天(推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