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那年中秋(优质5篇)
随笔:那年中秋 篇一
那年的中秋,是一个让人难忘的节日。我记得那时的天空格外明亮,满月高悬在夜空中,照亮了整个城市。家家户户都挂着灯笼,院子里飘荡着香甜的月饼和烤肉的味道。
我和家人一起围坐在桌旁,品尝着自制的月饼和烤肉,谈笑风生。父母讲述着小时候的中秋回忆,充满了温情和乡愁。我则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突然,一阵欢笑声从外面传来,原来是邻居们也在院子里围坐在一起,共同庆祝中秋节。他们邀请我们一起加入,于是我们带着月饼和烤肉,走向邻居家,一起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夜晚。
在那个中秋节,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邻里之间的友情。月圆人团圆,这句话在那一刻变得格外有意义。我深深体会到,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家人和朋友在身边,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随笔:那年中秋 篇二
那年的中秋,是一个寂静而美好的节日。我独自一人走在街头,看着那些挂着灯笼的店铺和路边的摊位,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家茶馆,点了一壶清茶,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外面的人群来来往往。窗外的月光洒在我的脸上,带给我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开始回想起往事。曾经的中秋节是那样热闹,家人团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但如今却只剩下我一个人独自度过。虽然有些寂寞,但我却也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宁静和思考的时间。
或许,人生就是如此,有聚有散,有欢乐有寂寞。而在这个中秋节,我学会了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自己的心灵空间。虽然寂静,但却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那年的中秋,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温暖和坚定。即使独自一人,也能感受到家人和朋友的关怀与爱,因为他们都在我的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随笔:那年中秋 篇三
“快摸摸,你的耳朵还在吗?”我对三妹大声嚷嚷。妈妈说,用手指月亮,月亮会割了你的耳朵。
两个小脑袋凑在一起,仰头望着又大又圆发出银光的月亮,悄悄伸出小手指,跃跃欲试又互相推诿,“你试试”、“你指指”。终究,比我小一岁半且从小胆大的三妹禁不住怂恿,伸出手指快速指指月亮,然后迅速捂住耳朵。
中秋惯例是要吃月饼的,吃货的我却不喜欢吃月饼。但爸爸说,中秋节必须吃月饼。爸爸很爱吃月饼,无论什么馅的,总是大口大口吃得好香好甜。
月亮升上来了,哥哥帮着妈妈把小圆桌、竹椅子搬到院子里,我和三妹蹦蹦跳跳端着小木凳跟在后面。圆桌摆上大茶缸,还有大圆盘里切成小块小块的月饼。爸爸半躺在竹椅上,我和三妹一左一右围坐两旁,哥哥挨着桌边,妈妈手里挥着大蒲扇,时不时扫过一阵清凉的风,我们全家在皎洁的月光下开始守夜。
妈妈说,她小时候必须通宵守夜,外公外婆家规很严。我们三兄妹也兴奋得唧唧喳喳,纷纷誓言守至天明。我们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讲偷吃灵药飞天的嫦娥,讲月宫里砍着永远也砍不断桂树的吴刚。三兄妹抬头望着月亮,努力在依稀的月影中辨认着嫦娥、吴刚、桂树……
哥哥,三妹和我最终还是没能熬通宵,爸爸妈妈各抱着睡眼惺忪的小姐妹,催促着瞌睡迷些(方言)的哥哥回屋睡觉。
1995年3月7日,三妹去了天堂。
2009年8月31日,爸爸陪三妹去了。
中秋的月亮还是又大又圆,我却没了妹妹和爸爸。
随笔:那年中秋 篇四
曾经当过兵的我,想起军营里的第一个中秋节,总有一点淡淡的伤感。
我们的营房,在距公路五米的土岗上面,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窑洞,顶上长满了青草,没有围墙,四周是高高的白杨。中秋的月又圆又大,照着黄昏的土山,山上没有树,只有待收的谷物,在月光下呈现一抹轮廓。营房离县城五公里远,所以静静的,只有远处城里偶尔闪烁的礼花光彩。
连队中午举行会餐。在相对贫穷的当地,我们的伙食还是很好的,八菜一汤,比平时多了鸡、鱼等菜,每人一瓶啤酒。除了连长和指导员举杯说些祝福的话,全连战士都言语不多,一顿会餐都在沉默的情绪中,每个人心中都积蓄了太多的情感,也许只有晚上对着月亮才能释放出来。
晚饭后,每个班里都分了月饼,果品。班长把它们摆在自己房门前的小桌上,我们班长特意把探家带来的张弓白酒拿出来,每人倒了一小杯,说了几句祝福的话。慢慢的月亮高起来,话也多起来,每个人都说着家乡的中秋风俗。忽然邻班响起吉他和歌声:“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不一会儿,全连都唱起了这首歌。唱着唱着,战士们都流泪了。月已上中天,我依然没有睡意,独自走到营房边,点上一只烟,望着远山恍惚的影子,心里有一种东西在涌动:年迈的爷爷奶奶此刻是否在赏月?肯定在牵挂从小抱大的我吧!父亲在喝酒吗?母亲今年又烙了我爱吃的饼吗?小弟弟调皮地和妹妹在争抢苹果吗?他们都在想我吗?泪悄悄地滑下……
熄灯号早已响过,无眠的`我枕着月光,思绪在飘……
随笔:那年中秋 篇五
尖锐的汽笛声还在远处回荡,车厢内早已人群涌动。跨下车门,望着这个陌生的城市,顾不得思索其他,只是觉得这里是我梦想必须进过的地方。
南方的大地总是惊人的热,让人没由来得烦躁。所以第一次相遇,我并没有记下他的样子也没有打算与他相识。也许是上天太过无聊便编撰一个故事,让我们演绎了一场相识,只是相识而已。
我们很巧合的成了同学,又很自然的相识。转眼中秋来临,离家近的同学都回家了,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孩子有很自然的凑在了一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我们以求能够相互取暖来缓解我们对家的想念。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吃了晚饭,然后一起去里操场。
还记得那晚的操场分外的热闹,月亮也是出奇皎洁明亮,还有那些摇曳的孔明灯更是让我永生难忘。记不得那晚你喝了多少酒,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去买的孔明灯。我只是记得我们聊天聊得好开心,你说遇见我是你最幸福的事,我忘记了开心,忘记了感动。只是感觉那晚的风很柔很温馨。
我们一起在每一个孔明灯上写下我们的愿望,然后一起轻轻的稳稳的把他们一个个送向浩瀚的夜空,最后一起看着它们慢慢的慢慢的升高,在升高,直到再也寻不见。看着它们我们一起诉说着彼此的愿望,一起猜测明天的我们会怎样。这样的场景无疑是一幅浪漫的画卷。
那年的中秋没有月饼却很甜蜜,没有亲人却很幸福。流走了年华,逝去了流年,留下的只有那年倾刻的温柔,倾城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