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影评(精选4篇)
《血战钢锯岭》影评 篇一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战争电影,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艰苦征程。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展现了士兵们在钢锯岭上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的故事。
首先,影片的制作非常精良,视觉效果十分震撼。战争场面的重现让人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听到枪炮声和爆炸声,感受到士兵们面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导演运用了大量特效和摄影手法,让整部电影看起来非常真实,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影片的剧情紧凑,节奏紧凑。导演成功地将战争场面与人物内心的挣扎相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够看到人性的光辉。主人公战士们的奋勇执着、互相之间的情谊和牺牲精神让人动容,让人深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教训。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安德鲁·加菲尔德在片中饰演的主人公战士戈登·考尔斯特是一位勇敢而坚韧的美国军人,他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让人对他的角色产生了共鸣。其他演员们也都表现出色,将各自的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让整部电影更加生动和真实。
总的来说,《血战钢锯岭》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战争电影。它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勇气、友情和牺牲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令人震撼,也令人思考,是一部深具意义和感情的作品。
《血战钢锯岭》影评 篇二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在2016年上映的战争电影,由梅尔·吉布森执导,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英勇抗战。影片以真实事件为背景,展现了士兵们在钢锯岭上与日军激烈交战的场面。
首先,影片的战争场面十分震撼。导演通过精心策划和制作,将战场上的恐怖和残酷展现得淋漓尽致。枪炮声、爆炸声、尖啸声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士兵们在钢锯岭上奋勇杀敌、同仇敌忾的场面让人心潮澎湃,让人对他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深表敬佩。
其次,影片的剧情紧凑,节奏明快。导演成功地将战争场面与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相结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也能够看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主人公戈登·考尔斯特在面对生死考验时展现出的勇气和坚韧令人动容,让人对他的角色产生了共鸣。
最后,影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安德鲁·加菲尔德在片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成功地将戈登·考尔斯特这一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让人为他的遭遇和抉择而感到心痛。其他演员们也都表现出色,将各自的角色演绎得生动而真实,让整部电影更加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战争电影。它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让观众感受到了勇气、友情和牺牲的意义。这部电影不仅令人感动,也令人思考,是一部充满意义和情感的作品。
《血战钢锯岭》影评 篇三
《血战钢锯岭》主线是一个小孩经历了家庭的巨变之后,完全反暴力,信教,相信杀戮是最深的罪孽。由于珍珠港事件爆发,他的爱国之情燃了起来,决定参军,但是却不愿意拿枪。这个不带枪前往战场的战士,并成为了一个传奇,一天一夜的时间救出了75个战士。他被授予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同时也是首位获此荣誉的在战场上拒绝杀戮的医疗兵。
其实从炮火连天的画面出来,宗教和信仰才真正是这个电影的核心。有真正信仰的人与其他人最大的区别是,不为环境所迫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这种精神让很多观众所感动。
可人类的悲剧就是,敌我双方都深陷自己的信仰,大开杀戒。甚至种族内部一部分人的被信仰彻底洗脑,对同胞亲人也毫不留情。
善的力量在恶的屠刀下是软弱的,总不可能敌人刺刀见红的间歇时,你帮他包扎伤口吧?所以在环境不同,伦理的标准应该是不同的。
在人类没有大同之前,没有真正的普世价值被广泛接纳的时候。当敌人用武器要消灭无辜民众,实现他们理想的时候,这时以恶制恶就是善。以善制恶反而是恶。从人类发展史一路看来,和平反而是短暂的。谁也不知要经过多少年的暴力,才能让人类的野心和狂妄安静下来。
《血战钢锯岭》影评 篇四
美国片一直擅长聚焦于某个角色去阐释人性的内涵。《血战钢锯岭》虽然也是另类的"英雄主义",却着实振憾到了我。美国很少拍历史战争片,此片应该算是经典。从述事方式和节奏都控制到位,战争场景复原感强烈,拍摄角度鲜少夹入政治观点,中心思想与故事脉络十分清晰。战争场景烘托出的情感是:感动、善良、正义。弱化了对立感,虽然画面十分残酷,给人一种撕裂的疼痛与恐惧,却无法升起仇恨。只有深深的疼惜…
这些都不是我要谈的重点,我想聊聊影片中几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
第一个片段,是多斯在打闹中误伤了他哥哥时,父亲与母亲的不同反应。我们能感受到多斯望着墙上图片时深切的悔意,那是他第一次面对生命。试想,如果那个时候他父亲的鞭子真的抽打在他身上,估计我们见不到后来那个拯救生命的英雄了。真正的善能引发善,泄愤的父亲只会收获一个反抗和充满憎恨的孩子。我很敬佩母亲对待这件事的智慧,她能感受到孩子内在的忏悔,并且在那个时候不仅是安慰和抚慰,而是告诉她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在强烈的情绪下,语言便成为强大的武器,可以摧毁一个人,也能强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正面语言,是多么重要的一门功课!
当谈及父亲的暴力虐待,母亲的回复是:他不是憎恨我们,许多时候他是憎恨他自己。八九岁的孩子虽不懂这些话语的内涵意义,却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叫做"理解与善意"的种子。在他后面被战友熟睡时群殴,他的反应上有看到如出一辙的对战友的理解与善意。的确,没有经历过战争,怎么能理解一个在战争中死亡线上趴出来的人?战火的创伤,比任何生命中的疼痛都更甚。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你不知道未参战前的他有多好。"多斯母亲这一句又隐含了战争的凶残,多斯父亲虽活着回来,却已经让自己的灵魂死在战场。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战争的创伤中不能自拔。
第二个镜头,是多斯在法庭上。他看着法官真诚诉说自己的信仰:"现实世界已经支离破碎,我只是想努力拼凑一些自己的完整。难道这也有错吗?"法官闻此言都有些动容。军队中最讲究执行力,违抗命令是无法被接的。如果我们用这个角度来看待他的上司,或许更能理解他为何一定要让多斯离开。而不会觉得他是个冷酷的人。的确,军队中有那么多的上帝信仰者,为什么只有你不肯拿枪?实质上,多斯内在的价值体系并非只来源于上帝的教育。多数来源于家庭的教育与母亲的爱。他的支离破碎更多来自家庭的体验,母亲的温暖善良和带着心灵创伤的父亲,一战的疼痛在这个家庭里久久不散,支离破碎。母亲的价值观被嫁接到他身上。
第三个境头,他在战火纷飞中,不顾自己生死,透支体力的拯救生命。那一个信念一直在支撑他:求求你,让我再救一个!他把所有的痛苦,都化作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不是对自己,而是对所有人。所以当他对敌方日本人施药时,听到"山上还有个神精病一直在救人,还救了两个日本人下来…"时我禁不住落泪。被这一份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深深憾动…没有分别心,没有评判的爱。同时,升起一种羞耻感,为自己的那些小情小爱,小情绪感到羞愧。我们能为这些事烦恼,实际上是因为我们生活得太幸福,才能有时间去折腾。生命那么脆弱与无常,去爱一切生命吧!
美国片对人性的解析真的是深刻露骨,却不显生硬。人不是生而为善或恶,成长中的各种体验造就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而外在世界,则是他原来思维模式的体现。而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去了解自己呢?
专心做一件事情,专心爱一个人,都是一场修行。必须熬住那些寂寞孤独的时光,扛过各种不被理解的折磨与苦难。如同多斯的信仰……专心爱一个人需要做很多事,专心做一件事需要爱许多人。于是,我想花心一点,专心做一件事:智慧地去爱每一个人。我无法确定能否达到终点,却可以让自己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