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这水,这人美文(经典3篇)
这山,这水,这人美文 篇一
在这片山水之间,有一座宁静而神秘的山峦屹立在远方,它被云雾缭绕,仿佛是一位守护者,静静地注视着这片土地。山脚下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流缓缓地流淌着,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而在山水之间,有一个身影矗立其中,那是一个勤劳而坚强的农民,他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生活在这片山水之间。
这位农民,身着一身朴素的衣物,手持一把锄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是这片山水之间的主人,是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在他的辛勤劳作下,这片土地生机勃勃,一片绿色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黄的光芒,远处的山峦也被勾勒得更加清晰。这位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丽的田园,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
在这片山水之间,这位农民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存在。他没有高大的身躯,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份勤劳的精神。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地付出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活的真谛,用自己的坚守守护着这片山水之间的美好。
这山,这水,这人美文 篇二
在这片山水之间,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峦挺立在地平线上,它俯瞰着整个山水风光,仿佛是一位统领者,展示着自己的威严和壮美。山脚下是一条湍急奔流的河流,水势汹涌,响彻山谷,似乎在述说着自己的壮丽与激情。而在山水之间,有一个身姿婀娜的女子独自徜徉其中,她是这片山水之间的灵魂,是这片土地上的诗人。
这位女子,身着一袭白衣,长发飘逸,眸子清澈如水。她手持一枝竹笛,吹奏着悠扬动听的曲调,声音如清泉流淌,如风吹过山间。她是这片山水之间的灵感之源,是这片土地上的诗意传承者。她用自己的音乐演绎着山水的美丽,用自己的笛声唤醒了大地的灵魂。
在这片山水之间,这位女子是一个神秘而典雅的存在。她没有凡俗的欲望,没有世俗的纷扰,却有一颗纯净的心,一份对自然的崇敬。她在山水之间徜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着生命的律动,领悟着宇宙的奥秘。她用自己的音乐诉说着生活的美好,用自己的笛声弘扬着山水之间的诗意。
这山,这水,这人美文 篇三
这山,这水,这人美文
高考结束,得闲几日。
同事们都整理好心情去外地旅游,我只在平罗周边游荡。
这一天早晨,恰逢凉风习习,太阳初升,蓝天白云。我骑着自行车,逆唐徕渠而上,渠边,是新建的带状公园,不论是高大的树木,矮小的绿草还是鲜艳的花朵都闪着动人的光彩,煞是好看,两边锻炼的各色人物,也甚是热闹。就这么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骑着自行车悠悠地向上走,一直向平罗西南行进到了徐家桥。这里是平罗南环路与京藏高速公路的交界处,如今建了一座立交桥,把平罗南环和京藏高速连接起来,向东到陶乐,向西到大武口,向南到银川,向北指向石嘴山,这样的十字路型颇有四通八达的意味。
骑坐在自行车上,看着这座宽阔大气又平整的立交桥,万千思绪涌上心头。三十年前曾有这么一篇文章,写的是北京的立交桥。当时教这篇文章,感觉非常陌生,也不太明白。那时北京的立交桥就非常出名了,而我们这地方发展速度比较慢,九十年代时才有了平罗至大武口的立交桥,眼前这座立交桥比平大立交桥更要高端大气上档次些。
站在立交桥上向西远眺,那神秘美丽的贺兰山在蓝天白云衬托下,熠熠生辉,庄严肃穆,沉稳大气。天特别明朗,点缀着朵朵白云,更显得贺兰山是那样的清晰可爱。贺兰山,是我们的山,挡住西北风,使我们免受严寒,让我们这里的人,有一种自然安详的感觉。
他冷静沉隐潇洒,也从不言语。回想我曾到过祖国的很多名山,泰山、庐山、秦岭等,真觉着我们贺兰山那种高端大气,冷峻肃穆的气质要更胜一筹。他就像父亲,也像我们这里的男人。那宽大的坚实的臂膀,宽厚的脊背,广阔的胸怀,冷静的双眼,承受着一切苦难。他总是那样忧郁,总怕自己的孩子们受到委屈,总那么沉默地呵护着我们,呵护着这里的一切,却从不需要什么,反而奉献出自己所有的宝藏——尤其是美丽的乌金煤,贺兰石,岩画……至今我们仍享用着他那无私的馈赠。
第二天,继续骑上自行车,沿着109线向平罗的东南方向前行。早晨依然比较凉快,平罗到陶乐的公路两边,尽是广阔的田野,小麦正在扬花,玉米正在向上挺立,苍翠的树木成行成列,不时飞来的小鸟叽叽喳喳,远处也有牛羊走在道路边,让我感觉身在画中,并深深陶醉。
不知不觉,黄河大桥跃入眼帘。美丽的黄河曲折而宽广,水流不疾不徐地向北流去。她让我们这个地方不再靠天吃饭而旱涝保收。看到它弯弯曲曲,宽阔美丽的身姿,想起了养育我们的母亲,想起了这里的女人,有美丽的身子,宽广的胸怀,把她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她的眼睛明亮而带着血丝,那是因为她充满希望而又很劳累;她的头发黑亮而带些凌乱,那是因为她本身美丽而又很忙碌。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绘出美丽的彩画,绘出美好的明天;她用一颗美丽善良的心,温柔地对待每个孩子。她总是那样不知疲倦,吃苦耐劳却从不抱怨,好像不曾有任何烦恼。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宁夏出不了大官,发不了大财”,我好奇,讲解的人说你看宁夏的水是倒流的,山是横的。我仔细想了想,的确,中国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的,可是在宁夏这段黄河水是由南向北流;中国的大山多是东西走向,贺兰山却是南北走向,这不是和整个大自然有些不和谐吗?
所以说,他们说的'话可能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吧,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据我的考察,这里的人的确和其他地方的人有点不一样。比如说我们这里的人就很拗很拧很犟,那程度简直是超乎寻常,我就如此,年龄越大越不爱听话。
放假在家,妻子总给安排工作,我就不愿意做,如果她不安排的话我就会很认真地去擦玻璃,洗油烟机,修理水管和灯具,都会很用心地去做;街上的棋摊上,九十岁的杨老与八十五岁的李老在下棋,旁边的人给杨老说跳马、踏车、踩炮就可以将死对方,杨老偏不走。旁边的人说,老爷爷是不是没看出来?杨老睁大眼睛气愤地说:“我咋能看不出来呢,下了五六十年棋了,这点能看不出来吗?
你要那样说我偏不那样做。”哈哈,你说是不是拗呢;有个学生在平中学习,父母都灰心了,但是平中的老师硬是努力把他送入大学,家长说我们都放弃了,可平中的老师始终不放弃,这是不是也很拧呢;平罗的学生也很犟,你让他学他偏偏不学,可是老师更犟,一定要人家成才;那年夏天我得鼻炎去医院贴三伏贴,见到七十多岁的金老师,金老师说我就不相信三伏贴这些东西,你看他也很拧。
拗拧犟,从正面意义上来看,就是坚强执着。坚持自己的个性,张扬自己的个性。其实人这样也有好处,平中杨建平说这种拗拧犟一根筋的人,其实是最能成大事的,比如说他坚持走一条路,只要方向正确,一直向下走就会成功。的确,平罗很多出彩的人,他们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的在科研方面,有的在学术方面;周边也有很多写诗作文的,做画谱曲的,他们中间有很多都是平罗农民的儿子。
古言说,地灵人杰,平罗这地方不大,却有灵气,这灵气不是别的,是文化底蕴,文化养人,古来名家不少。单说当代,就不胜牧举,有学贯中西的,有矢志不渝的,有扎根乡村的,有在艺术上有深刻造诣的,也有在具体工作中做出贡献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感动骄傲。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编导《大国崛起》主要策划人任学安、考古学家王学荣、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经济学专家杨海珍、医学专家张新超、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李元功、作家朱正安、岳昌宏,画家王平等一大批名人。当然也成就了一些品牌性输出产品——黄渠桥羊羔肉,大武口凉皮,沙湖辣酱,特色胡麻油……作为平中的老师,又怎能忘了平罗县的文化招牌“平罗中学”呢?怎么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有如此大的能量去成就这些?
骑车游荡的这几天,对我平罗的爱更加深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