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通用10篇)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手擀面美文,欢迎大家分享。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1

  每当吃面条时,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虽去世多年,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吃她老人家亲手做的手擀面的生活片段好象发生在昨天。

  小时候生活困难,幼小的记忆中只是家中来客人时才能见到母亲做的手擀面。手擀面端到桌上后,我总是用乞盼的眼光直勾勾地盯着盛着手擀面的大白碗,碗里热气腾腾,散发着香喷喷的诱惑,使人总是垂涎欲滴。当听到客人夸奖母亲的手艺时,唾液腺更是毫无吝啬地往嘴里喷涌着口水,虽是这样要好的自己也绝不能让客人看出一点破绽,因此口水只能静悄悄地往肚子里咽。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只有一个期盼:客人少吃点,快吃完,那怕剩余一顶点也能解解自己的嘴谗。其实那种解谗也只能是手擀面中加点蒜泥以菜的形式打发自己而已,因为剩余的总是少得可怜。

  物质匮乏的年代,真正能吃顿母亲做的手擀面只能是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每年自己过生日的场景我终生难以忘记,就是家中再困难,借来、赊来,母亲也要专门为我做最喜欢吃的手擀面。每当这时我总是用期盼的眼光守侯在母亲身边,惟恐离开一顶点就会失去一年的等待和期盼。母亲把面粉放进面盆后,左手不断搅拌,右手用瓢一点一点地加水。

  俗话说得好,软面饺子硬面汤,因此水要尽量加的少点。水加好了,母亲用力糅合,一遍又一遍,这样就成为一个大面团。母亲把面团放在面板上,擀面杖来回滚动面团,只见面团由厚变薄,由小到大,很快面团就魔术般地成为大小形同中等锅盖且厚度均匀的薄面片。母亲把薄面片一折一叠,均匀地用刀切割,做成手擀面。然后母亲把做好的手擀面放入含有煮熟的绿豆的沸水中,手擀面和绿豆混合在一起上下翻滚,“欢呼雀跃”,就像自己此时快乐的心情。大约5分钟左右,母亲把它盛在碗里,我便迫不及待地从母亲手中接过盛着手擀面的碗,立即狼吞虎咽。

  这时往往眼谗肚子里饱,吃饱了总是还想吃,因为过去今天,一年中再也没有这么一天,因此总是把自己的肚子吃的鼓鼓圆圆。

  最有意思的是今年的生日刚过,就盼望明年的生日快快到来,不为什么,就是盼望再美滋滋的吃顿母亲做的手擀面。但盼望的日子总是那么久远,一天两天,那可是整整一年,这一年不知道要胜过现在的多少年。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有了好转,但是母亲做的手擀面仍然是我们家中最喜欢吃的首选,特别是夏伏天的中午饭,母亲为我们全家做凉面,将切的稍宽点的手擀面,放在沸水中煮熟,然后浸泡在冷的开水中,盛在碗里,在手擀面的上面放点黄瓜、椿芽、咸菜、蒜泥等混合而成的小菜,香味无比,百吃不厌,不但吃得饱还能起到防暑的作用。我们家中的孩子总是留着空肚子,盼望着中午这顿久违的凉面。

  除此之外,母亲还手擀“宽心面”、“上梁面”,当然“宽心面”和“上梁面”绝对与自己无缘,“宽心面”是专门为姐姐出嫁时做的,“上梁面”则为家中盖房上梁时帮忙人做的。

  转眼二、三十年过去,面条再也没有什么稀罕,鸡蛋面条、黄豆面条早已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当我吃着这些面条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总也吃不出母亲做的大部分只有单一白面成分的手擀面的味道。

  母亲走了,今生今世的我再也不会吃到母亲做的手擀面。母亲做的手擀面只能成为我的一种回忆和怀念。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2

  已经暑假了,妈妈天天都要忙着帮我跟姐姐准备午餐。今天我准备帮妈妈一起做。

  早上我刚起床,妈妈已经把东西买好了。到了10点左右,开始准备午餐了。我先用捣蒜器将菠菜捣碎,然后将三大勺面粉倒进不锈钢盆里,接着又打了一个鸡蛋进去,最后我用筷子将它们搅拌成絮状。我不断搅着,搅着,可是却把面粉糊了一手臂话不多说,开始揉面团了。妈妈把一个面团给我,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揉啊揉。可是我揉的就是有裂缝。妈妈开着我说;"你力气小,揉不起来的,你来把这个面团擀成一张薄薄的大面饼吧!”

  我拿起小擀面杖,想着妈妈平时的动作把第一个面团擀好了。可下一个面团太硬了,我擀不动,还是给妈妈了。看着它在妈妈的手下慢慢的变成一张薄饼,眼里全是对妈妈的崇拜。在无数个薄饼出现后,妈妈把它们都切成条。而我则把面粉蘸在上面,把它们放在板子上。

  在姐姐回来后,我们开始下面了。我自告奋勇的把水放入锅里,等它烧开。在水烧开后,妈妈把面条下在锅里。面条一上一下,仿佛在跳水中芭蕾。在面条熟后,妈妈捞出面条,配上黄瓜,胡萝卜,火腿肉,还有香菇酱。就是这样香喷喷拌面完成了。

  吃着自己帮忙完成的面条心里甜滋滋的。想着,以后要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妈妈也可以轻松一些!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3

  每到生日,妈妈都会为我做上一碗香喷喷的手擀面。妈妈说:面条细细长长,象征着长长久久,生日的时候吃上一碗,就喻意着能够长寿健康。说着面,我想,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呢?

  一次家里包饺子,我萌生了做手擀面的想法。我告诉妈妈,但妈妈不同意,说做面条要经过和面、揉面、擀面、切面等等程序,我干不了。

  我听了很不服气,就软磨硬泡,说尽好话,妈妈终于同意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立即撸起袖子准备做面。

  按照妈妈的指导,我舀了一大勺面放在盆里,一点点的加水,同时一边加水一边沿着一个方向搅动面粉,很快面粉就结成大小不等的颗粒,继续搅动,直到面粉成为一个大面团。然后把面团放在面板上,开始揉面。我只会反正地揉,但要把它揉成圆形,我就做不到了,好在有妈妈来帮忙。面揉好了,妈妈说,这时面需要醒醒,让水充分渗透,让面更加均匀。

  我着急吃上自己做的手擀面,就先把面切成几小块,然后用我自创的“筋道”功----反复把面抛向上空,让面更有嚼劲。多次之后,面好象变软了,也光滑了,可以擀面了。

  还是按照妈妈的指导,我把擀面轴压在面团上,用力向前推动,慢慢地面团就成了面片,面片薄到1毫米左右的时,妈妈说,可以切面了。听到这话,我简直迫不及待,立即拿刀就切,“慢”!我的手悬在半空中,“又怎么了”,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

  “你看看就知道了。”妈妈不愠不火的说,只见妈妈在面片上铺上了薄薄一层面,然后对折,洒面,对折,折到面片宽约5厘米左右,妈妈一刀紧挨着一刀切起来,然后将面一抖,一根根长长的面条就做成了,我看得入了迷。

  “你来切”,妈妈把刀递给我,我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下一下,但是掌握不好,一会粗,一会细,有时要切两三刀才能切断,但总算切完了,我抖抖面,啊,我终于自己做好面条了。我立刻骄傲起来,“妈妈,我是天才吧,我就说我能行的,您还不让我做。”

  烧开水,煮面,这些我已经很熟练了,之后我按照自己的口味,用耗油、香油、酱油等调味料,把面拌好,一碗香气扑鼻的面条就出现在眼前了。

  第一次做面条就很成功,我非常开心。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4

  母亲的手擀面,可以说是她的一大绝活,每次吃到妈妈的手擀面,我都唱道幸福的妈妈的味道。

  每逢下午放学,我便蹲在厨房门口,仔细观察妈妈手擀面的整个制作过程。

  妈妈先是麻利地将添加碱面的面粉用温水混合搅拌,再拌成雪花状时,后用力揉成面团,反复揉搓,最后平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用力推擀,许久工夫。面团便变成了一块“月亮”,渐渐地变大,变薄!母亲在“月亮”上面撒上面粉,从一边用擀面杖将整块面卷起来,进行连推带压碾式的向前滚动,妈妈倾斜着身子如此反复,震得案板不停地“咚咚”作响。我还真是替妈妈吃力哩!

  好不容易一平方多米的案板上面便被面给覆盖满了!还有最后一道工序了,我围在妈妈的身旁,仿佛在欣赏奇珍异宝似的,只见妈妈将面轻轻一撩,那面好像是一块塑料纸一样中间鼓了起来。

  很显然,这时的面算是很薄了!妈妈再将擀好的面十字对折,叠成扇形。然后再用菜刀一刀一刀地切成挂面似的细面。条细如丝,且不断裂,光滑筋道,柔韧不粘。

  看着母亲如此娴熟的动作和精耕细作程序,让我痴迷的忘乎所以!我不由的想起来妈妈平时给我们讲过的故事:我们北方人啊,女儿出嫁的第三天晚上,公公家就要试探你的真本事,吃“三顿面”。也就是亲朋好友或者亲房邻居围在一起来吃新媳妇的擀面饭!想想自己不觉的惭愧起来。怪不的妈妈常说“疯女子,我和你这样的.年龄,擀下的一块面可吃三四个人哩!”看来妈妈的功底确实不错啊!

  开始煮饭了,蓝色火苗添着黑色的锅底,母亲便将切得细如麻丝的面条顺入锅底,一会儿锅里便煮的开了花,再翻几个滚,就熟了!

  妈妈三下五除二式的将面条捞在了碗里,舀一勺菜汤。看着碗里如珍珠似的油花和配以鲜菜的调料,真让人馋涎欲滴,加菠菜,萝卜片,调上油泼辣子,使人顿感形、色、味、香俱全!真是“汤如甘露面似金,一条入口赛神仙”啊!

  能吃到母亲的手擀面,确实是我的荣幸啊!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5

  我小时候家庭还不富裕,母亲白天总是像男子一样靠辛勤劳动挣工分,尽管她无论刮风下雨从没有耽误过一天功夫,但我家总是缺粮户。记忆中在母亲做的饭菜中,我最最难忘的就是她做的手擀面。那味道到如今还令我回忆无穷。

  记忆中,母亲年轻又利索。她擀面条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烙下很深的烙印。厨房里母亲总是把案板收拾得一尘不染,然后轻轻撒上一把面粉,再把和得光溜溜如拳头般大的圆锥形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揉。边揉边撒面,防止面团粘在案板上。有时候母亲能揉面揉得出一头汗。夏季的时候,还在肩膀上搭一条毛巾以便擦汗。我劝妈少揉一会,妈妈说:面越揉越硬,面硬擀出来的面条才有筋骨,好吃。面团揉匀以后,就拿出挂在墙上的擀面杖擀。面团就会慢慢地变成一张大大的薄饼。母亲低着头,双手按着擀杖两头,上下左右有节奏地推动着。时而摊开面团撒面粉,时而把面片卷在擀杖上再擀。二尺长的擀杖在妈妈手中挥舞,一会儿上一会下,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案板发出吱咛吱咛有节奏的声音。我倚在厨房的门框上,看母亲擀面条,父亲烧火,父亲把大锅里的水烧得“哧哧”响冒起白烟时,母亲的手擀面也擀好了。她用刀将薄薄的叠成多层的薄面片切成均匀的细面条,然后在面条上撒上面粉,将面条拉起,面条有擀面杖那么长。母亲将它下到锅里,撒上一把青菜。面条煮好以后,用自家酿制的黄豆瓣酱浇在面条上,我就呼噜呼噜地吃喝起来。

  后来,隔壁邻居家买了一辆轧面条机,还可以制作馄饨皮。每次母亲可以自己动手去邻居家轧面条。虽然还是人工操作,但毕竟比擀面条省力得多。到了后来,人工轧面条机变成了电动的,省时省力。

  前些天因为我突发急性肠胃炎,没有一点食欲,也不能吃什么东西,母亲又亲自为我擀制面条,当手擀面端到我面前时,我顿时食欲大增,吃得满头大汗。而母亲也是满头大汗。她是擀面条热的。吃着妈妈做的手擀面,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只是那时母亲还是一位不到三十来岁的年龄。如今却是早已年过半百的女性。吃着那浮着油花,飘着肉香的手擀面,我内心说不出的感动,我知道,手擀面里凝聚着太多的母爱成份。这一生我永远也还不完母亲的恩情和爱。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6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话一点都不假。看一看遍及隆尧大地、形形色色、令人垂涎的美食,任何一个来过隆尧的人,一定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人们常常形象地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来形容北方人的狂放豪迈,其实最真实的北方人是“大碗吃面,大口喝汤”。呼里哗啦,一大碗面一口气干个底朝天,最后来碗面汤,便觉得神仙似的。下地干活,剜地脱坯,有使不完的劲。

  苏东坡有《贺人生子》:“甚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璋出。”为什么宋时就要当“汤饼客”,必食汤饼呢?宋人马永卿在《懒真子》中,就认为“必食汤饼者,则世欲所谓‘长命’面也。”面条,当时已成了祝福新生男儿长命百岁的象征,这种习俗一直沿袭下来。

  从小吃面食,今生便与面食结缘。特别是手擀面,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吃遍山珍海味,依然情有独钟。漂泊在小城里,总爱去面馆吃一碗手擀面。

  手擀面,和面是第一关。把面粉放进面盆,中间扒个小坑,边细细地浇盐水边搅拌。习惯吃硬就少加点水,反之多加点水。这软硬全凭经验和感觉。直到搅拌成面团后,才放到案板上揉,要反复揉才行。面是越揉越劲道,揉上几十遍才好吃。有句俗语叫“打倒的媳妇揉倒的面”。过去,北方的男人不会哄女人,性子又躁,征服自己的媳妇只会用暴力。男人动真的了,女人也就温顺了,所以就这样比喻。揉面也是个费事的活,手上要使劲,腰身也要随上劲,这样揉出的面才匀。揉好的面团,不像是做拉面,要扣在盆下面醒一醒,而是直接擀。拿一根两尺左右长短的擀面杖,把面卷成筒状,像是舞蹈家,站着弓步、弯着腰,随着擀面杖敲击案板的节奏,身体一前一后,一起一伏,双手随着滚动的擀面杖前推后拉、内合外拓,姿态婉转优美。中间还要摊开几次,撒上干面,换个方向再卷在面杖上擀,保证面张圆而匀称。如此反复几遍,直到把面饼擀成比纸略厚的面张,这时的面张薄而有质,然后一层一层按十公分宽叠起。这时,就要耍刀功了。随着刀与案急管繁弦般的交响,橡皮筋般细的长面一圈圈切下。每切出一碗的量,便将最上面的一层用手收住,腕子上用劲猛一下抖开,晾在案板上,等着下锅。煮面也有讲究,先是盖着锅盖煮,等锅开了点一次凉水,敞着锅煮,中间还要点两次水才出锅。这叫“三滚一捂”。还有头锅饺子二锅面的说法,煮面时,汤略稠些,味道更好。

  妈妈们做的面条比较细,却有韧劲,口感好,再加上炸制的肉酱汤汁,美味无比;喜欢吃肉的再加块肥而不腻的有隆尧特色的五花红烧肉。五花红烧肉看上去就让人流口水,有着美容健脑的功能。不喜欢吃肉的就加个鸡蛋,鸡蛋有煮后和大肉一起浸制入味的,还可依自己口味做各种各样的卤;另外喜欢吃辣椒的还可以用鲜辣椒和蒜一起放在一个小石臼里捣成味道独特清新爽口的辣椒蒜泥。

  细白的面条,整整齐齐地盛满一大碗,翡翠色的芫荽或散落于面条上,或漂浮于汤水中,这一青一白的色泽,光看便会让人垂涎三尺,更别提“哧溜”一声吸入口中的软滑之感了!

  手擀面是北方的日常主食,通称面条。面条是一种极娇贵又普通的吃食。说它娇贵,是因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面条于我们这里还是一种稀有饭食。那时小麦的产量极低,每亩只打百十来斤,像现在一年到头吃白面,当时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生活还比较困难,物质比较贫乏,只有到了收麦后,家家户户新打的小麦,新磨的面,雪白、荧亮,阵阵麦香,经过主妇的一双巧手,和、拌、揉、擀、切,一碗手擀面便热气腾腾地呈了上来。面条白亮,葱花油绿,辣子火红,单是看一眼,便已垂涎三尺了,等吃到嘴里,滑爽、劲道、可口,色香味俱全,那滋味,纯正是人生的享受。这手擀面,生于此、长于此的先人们吃了一辈子都没有吃厌。

  家里每个人过生日、节假日,或在有空的日子,母亲就会做手擀面。捣几瓣蒜,加上一大把辣椒,那味道,那口感,店里的拉面、挂面、刀削面根本没法比。我们常常是吃了一碗还要再添一碗,吃得大汗淋漓,全身舒畅。自古以来,面条带给人们的就是期盼和温馨。过生日的一碗面条又饱含了父母长辈多少的期待和祝福!

  我爱吃面条,每天下班必从街头的轧面店里捎一点回来,无奈机器轧的面虽整齐好看,却不筋道,我老是吃不惯。而从超市里买回的方便面、挂面,不管怎么摆弄,也总缺少手擀面特有的香味。

  手擀面,这三个字里蕴藏着我的童年,蕴藏着我的回忆,蕴藏着我的家乡,蕴藏着我难以割断的血脉。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7

  要说妈妈的厨艺那可是一级棒,黑椒牛柳、油焖茄子、扬州炒饭、清蒸螃蟹,可谓是样样精通,怕是古代的御厨都比不过妈妈哩,作为妈妈的孩子,口福不言而喻。

  这天妈妈又突发奇想,想做手擀面给我们姐弟俩吃,怕是我与弟弟又要做妈妈的“搬运工”了吧。只见妈妈拿出了一个大碗,说:“你们俩去帮我拿四个鸡蛋和面粉来。”准备停当后,妈妈将一些面粉倒入碗中,面粉如同雪那么白,在袋子中撒下。然后妈妈又拿出四个鸡蛋,在桌子上“叮叮当当”地敲了一阵,那声音可真像美妙的乐曲呀。鸡蛋如跳水运动员一般,“扑通”一声掉进了面粉中,四周溅起了许多面粉,白中夹黄,甚是好看。

  妈妈拿出了搅拌棒,将面粉和鸡蛋翻了个身,开始了搅动。谁知没有成团,反而变成糊了,妈妈不慌不忙地拿出了面粉又倒了一些下去,经过10分钟时间,面团终于揉好了,这可真是个体力活,但妈妈不急不疾。妈妈拿出了保鲜膜,先封上碗,防止苍蝇大军来破坏面团。而就在这时擀面杖竟找不到了,妈妈只好用装酒的酒瓶来代替,佩服妈妈的创意。酒瓶在妈妈的手里滚来滚去,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一个厚厚的面团变成了一张薄薄的面皮。终于轮到我和弟弟出场了,我们与妈妈分工合作,妈妈熬排骨汤,我们负责切面条。

  我与弟弟三两下便切完了,每一根面条破破烂烂的,品相并不是特别好。转头望向妈妈,她正娴熟地操作着火候的大小,一粒粒的排骨落入锅中,看得我真是口水直流。面焯过水后浇上鲜美的排骨汤,哇!好美味呀!想必也勾起了你的食欲吧。

  妈妈可真是一位超级厨艺大师,真是没有她不会的呀,但非常对不起的是我和弟弟的身材骨瘦如柴,的确辜负了一个煮妇的良苦用心。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8

  每次在外面吃饭,别人再怎么夸赞的面,我都吃不出什么味道,什么面条比得上妈妈的手擀面呢?

  看妈妈和面、揉面、压面,散碎的面粉变成柔实细密的面团,再变魔术般地被压成面皮。妈妈擀出来的面皮均匀薄透,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扯破,可又筋道绵软。

  记得小时候,妈妈在桌旁擀面条,爸爸在灶下烧火,我和妹妹在旁边玩,看妈妈变魔术。有时候也想学擀面,妈妈便给我们一人一根筷子,揪一小团面给我们,任我们在旁像模像样地擀面,总是擀不多会便失去了兴趣,于是小面团又汇进了大面团。

  面皮擀好后妈妈总是给边上眼巴巴的两姐妹一人一小片面皮,交给爸爸放在火叉上,伸到灶膛里,烤熟了给我们解馋。这种既无盐又无油的烤面皮,现在想来应该没什么味道,可那时对我俩来说,却是每次擀面条时的企盼。有时想回味一下这个味道,可是如今的厨房里没有老式的灶,最关键的是没有了那个给我们烤面皮的人。

  切得细细长长的面条投进沸腾的水中,面条在水中翻滚,不一会儿便与水溶成一体,此时撒进青菜或韭菜,加入油盐调味。

  还有妈妈熬的面酱,切碎的花生米炒熟,加水加酱油,再打进两个鸡蛋,整个屋子就都飘散着鸡蛋酱的香味。

  盛一满碗,舀两勺酱,白嫩的面条,碧绿的青菜或韭菜,埋头吃得额头微微冒出细汗,那种享受吃什么也比不上。往往一碗吃完还意犹未尽,每次都把肚皮撑得圆鼓鼓的。

  今天,看着妈妈弯腰低头在灶台边擀面条,我一阵心疼,妈妈的身体已不如以前,肩颈不是很好,可知道我们都爱吃,我们家很少煮挂面。我装出对擀面条很感兴趣的样子:“老妈,让我来擀擀吧。”

  都说妈妈的温暖大都跟吃食有关,而手擀面条就是我家最温暖的吃食,想想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做法,没用什么特别的调料,但就是好吃。即使是物质生活日渐丰裕的现在,我最爱吃的还是妈妈的手擀面。我想,手擀的面条里揉进去还有爱,因此比机器制造的面条更多了温馨的味道。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9

  世界上有许多种著名的面,刀削面、拉面、绘面……可我还是觉得,妈妈做的手擀面最好吃。

  妈妈给我做的手擀面不仅好吃,而且看上去就让人很有食欲。面条很细,盛出来是向一个方向的。在这个上面撒上葱花,浇上肉汤,抹上妈妈做的甜面酱,如同在白色的画纸上画上了一个美丽的田野。

  手擀面的做法十分容易,做之前先烧半锅水,然后就开始和面。再用擀面杖把面团擀成薄饼,从饼上撒上一些面粉,将薄饼对折,再撒面粉,再对折,然后把它切开,切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然后将它们放入烧开的水中,等几分钟便开锅了。开锅后面,将面条盛上盘,再加些肉汤,抹上酱。嗯~这是色、香、味俱全!

  吃之前可以加一些,调料或者小菜,如茶叶蛋、花生米、香菜、黄瓜丝……我最喜欢夹黄瓜丝,肉卤和西红柿鸡蛋卤了,在盘子周围放一圈黄瓜丝,然后,在中间放上西红柿鸡蛋卤,用勺子压平,再在上面放上一些肉卤。这样让我视觉感上就有了一种垂涎三尺的感觉,吃起来也更是是美味。

  这就是妈妈做的手杆面,色、香、味俱全的手擀面;这就是妈妈做的手擀面,全是家的味道的手擀面。

  母亲的手擀面美文 篇10

  每天早晨,妈妈都会为我的早点发愁,不是因为不爱吃,只是因为怕迟到而放弃早餐,饿肚子是次要的,但妈妈的担心总是与日俱增。

  我发现了妈妈的着急,于是不顾时间开始吃一点,但不是不能满足自己的小肚量,每次饿的咕咕叫,妈妈又开始担心起来,千方百计的更换食物的口味。

  也许是我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小时候妈妈给我做的手擀面,还没出锅呢,就馋的直流口水,出锅后,看着那一根根晶亮的面条,闻着浓香的汤汁,甚至连看到那精致的饭碗都让我增加了食欲,想去吃面,却醒了,枕头都被口水浸湿了。

  第二天晚上,我想起了那碗面,就跟妈妈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妈妈欣然答应,明天就来一顿手擀面。

  一大早,妈妈的擀面声就像有规律的节拍唤醒了我,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啊!才六点呢,妈妈就已经忙开了,透过门缝,我看到妈妈已经切了很多了,应该是五点钟就开始了吧。

  “五点钟”这个词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徘徊着,看着妈妈里里外外的忙碌着,我的眼睛蒙上了一层了水雾,妈妈要在这寒冷的冬日的早晨给我做面,只是为了早上做的新鲜,我能多吃几口,我的内疚感马上就上来了,为什么非得让妈妈这样呢,不能让妈妈美美地睡上一觉吗,一些念头不断涌出我的脑海……

  我快速穿好衣服,走出门,想给妈妈搭把手。“呀,把你吵醒了,别着急,马上就出锅了……”不等说完,妈妈又钻进厨房忙碌起来……

  面被端了出来,闻着清香的味道,顿时让我食欲大增,不一会面就被风卷残云般的吃完了,妈妈不停的在旁边说,“慢点吃,慢点……”抬起头,我看到了妈妈欣慰的笑容。

  妈妈的手擀面,看似平凡,其实里面含着极有分量的东西,那就是妈妈沉甸甸的爱。

相关文章

丰宁坝上草原游记散文(精简3篇)

很早就读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一些描绘大草原的诗歌,也从网络上欣赏过草原美景的图片,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怀揣着对大草原的向往之情,7月26日下午5时,我们一行40多位...
散文2018-09-09
丰宁坝上草原游记散文(精简3篇)

宜兴农家乐的散文(实用3篇)

上周,因为周老师的相约,去了趟宜兴,同行的还有闺蜜蕴、平姐、李姐夫妇、沈老师、陈老师共八人。一行人中只有李姐的夫君虎爷是男同胞,他自讽是“老鼠掉进了白米缸”,理所当然地担当起了党代表的角色,并自圆其说...
散文2016-06-08
宜兴农家乐的散文(实用3篇)

卖糖瓜的散文(精简3篇)

冬天的夜晚,漫天飞雪,寒风凛冽,大街上穿着羽绒服、厚毛昵的行人们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行色匆匆。 “卖糖瓜哩--”一声洪亮而又悠长的叫卖声从一旁的小巷子里飘然而出,尤其那个“哩”字拉得很长,仿佛唱出来...
散文2018-01-05
卖糖瓜的散文(精简3篇)

三毛散文《雨季不再来》阅读【优秀3篇】

【作品简介】《雨季不再来》:17岁到22岁,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光,那里有清涩的爱恋,纯真的情感。朦胧中显露出一丝丝迷茫,沉寂中渴望着一点点冲动。在这本书里可以寻觅到三毛成长的足迹,感受到少女对未来的憧...
散文2018-04-02
三毛散文《雨季不再来》阅读【优秀3篇】

畅游五女峰散文

集安,一座美丽的边陲小城,依山傍水,风光迤逦,有东北小江南之称。近年更是以高句丽王城、王陵和贵族古墓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蜚声遐迩。2011年第一次去集安,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将军坟,好太一王碑、好...
散文2016-03-06
畅游五女峰散文

我的幸福就是遇见了你散文随笔(精彩3篇)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那些与你心心相携的时光,在我心中开出最美的繁花。一季花开,遇到爱,便是圆满。一次回眸,遇到你,便是幸福。 剪一段流年的时光,将你的身影深深的镌刻在岁月中。捻一缕相惜的暖意,感谢...
散文2012-03-09
我的幸福就是遇见了你散文随笔(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