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优选3篇)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篇一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境界。优秀的美文往往能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让人在迷茫和困惑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有一篇美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成长故事。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但他从不气馁,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最终,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这篇美文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始终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另一篇美文则讲述了一个中年人的人生感悟。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曾经历过成功和失败,但他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心态,不为荣辱得失所累。他明白人生的真谛在于修身养性,修心养性,修身齐家,修齐治国,才能达到境界的至高点。这篇美文告诉我们,人生的境界在于修身养性,修心养性,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影响,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着一颗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相信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修身养性,修心养性,我们就能够走得更远,达到更高的境界。让我们一起阅读优秀的美文,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意义。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篇二
人生如一场旅程,而境界则是我们在旅程中所展现出的品质和修养。优秀的美文常常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更高的境界,让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中不迷失方向,坚定前行。
有一篇美文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的不凡境界。他出身贫寒,但他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境界在于不计得失,不畏艰难,坚持追求真理,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篇美文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境界在于心态和修养,只有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向更高的境界。
另一篇美文则讲述了一个老人的智慧境界。他经历了世事的沧桑,历经风雨,但他依然保持着一颗豁达的心态,对人生充满感悟和领悟。他明白人生的真谛在于修身养性,修心养性,修身齐家,修齐治国,才能达到境界的至高点。这篇美文告诉我们,人生的境界在于修身养性,修心养性,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颗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修身养性,修心养性,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得失荣辱所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达到更高的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让我们一起阅读优秀的美文,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力量,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意义。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篇三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1
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情况。
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诗境也即人境。王国维先生归纳出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苦境,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乃“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韧境,为“行”之境界,即为实现远大理想需要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乐境,为“得”之境界,即功到自然成。凡是做大事、成大家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就是要树立一个远大目标,要摆脱社会的种种纷扰,把苦乐、毁誉、利害、得失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坚定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二境界就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拼搏,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急流险滩,荆棘重重,但为实现既定目标要在所不惜、不轻言放弃;第三境界就是在经过无数挫折、多年磨练之后,奋斗目标水到渠成,看到目标就在眼前,心中充满奋斗和成功的喜悦。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还把三种境界说成是“三种阶级”:“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今天的人们常用这三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其实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的成功个案无非都是经历三个阶段: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过程中有所羁绊,但坚持不懈;在成败的关键一刻挺过去,喜获丰收。那些没有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败在第二个环节上。
两千多年前屈原自投汩罗江,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一百年前王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留下了“词以境界为最上”。两位前辈的诤言,一种是对人生的追求态度,另一种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态度。
2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人们追求及时行乐)、道德阶段(根据行为准则履行义务)、宗教阶段(以痛苦为标志去感受人生的'局限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生须经历三大境界,其一为骆驼境界,须忍辱负重、艰苦跋涉,这是人生的沙漠时期,需要自我意识觉醒并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其二为狮子境界,这是人生的创造时期,即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用拼搏的人生创造业绩;其三为婴儿境界,即以平静心灵摒弃恩怨、以率真心性俯瞰一切。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更具体一些,他从人生的意义出发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部分。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不是依照社会习惯,而是依照本性去做,从未曾了解到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这就是糊里糊涂;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只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都是为着功利打算,当然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出力,可他们做事的动机还是想得到更高的回报;在道德境界中的人,所做任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他们既不贪生也不怕死,明白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社会、一个整体;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行为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对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认为社会之上尚有一个宇宙。
3
曾经有人解释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混沌状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渐悟状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顿悟状态。笔者觉得很有道理,人生境界的确需要感悟、领悟、觉悟。
林清玄更是把悟解释为“独对我心”,认为重读《西游记》后发现唐僧的三个弟子悟凈、悟能、悟空,恰恰正是求佛问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西游记》一书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主线,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部过程。玄奘的三个徒弟显然成了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所谓的悟净,指的是知道远离污浊去寻找净土;初入法门,修行尚浅,大体只为求得清心。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此乃求佛问道第一重境界。
所谓的悟能,指的是通过修行开始拥有一定能量能力,也叫守戒。猪悟能又名猪八戒,需戒守五荤三素,佛法就寓于持戒之中。所以守戒即是悟能,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获得智慧,此乃求佛问道第二重境界。
所谓的悟空,指的是境界最高一层,佛家讲空,道家讲无,只有悟得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此乃求佛问道第三重境界。
遇到各类困境时保持清净之心,对待外境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会看清方向,明确自己原本从哪来、此刻在哪里、要往何处去,此为悟净;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时刻持戒守戒升智慧提能力,此为悟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达到一种“无我”境界,懂得了“无我”,懂得了“道”,才是真正修成正果,这是求佛问道的最高境界。洞悉了一切事理,并可以自由自在、建立无我,如入无人之境,此为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