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岱房庵经典散文【通用3篇】

岱房庵经典散文 篇一

岱房庵,位于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庵堂。庵内藏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吸引着许多文人雅士前来参观游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其经典散文,被誉为岱房庵的精髓。

经典散文是岱房庵的镇庵之宝,其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佛经解读、禅宗颂赞、文人墨客的诗文等。这些散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风格,吸引着无数人驻足品味。其中尤以《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经典之作最为出名。

岱房庵的经典散文不仅在传播佛法、弘扬佛教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文人雅士提供了灵感和启示。许多文人在岱房庵参悟禅机、品味经典散文后,不仅心境得到了提升,作品也因此更加精彩。

岱房庵经典散文的魅力在于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每一篇文字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启示。无论是信徒还是文人雅士,都能在这里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宁。

岱房庵经典散文 篇二

岱房庵,一个古老的佛教庵堂,座落在苏州市吴中区的一隅。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其经典散文。

岱房庵的经典散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字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佛教文化的瑰宝。这些散文包罗万象,既有佛经解读、禅宗颂赞,也有文人雅士的诗文墨客的作品,展现出了多元的文化内涵。

在岱房庵的经典散文中,最为经典的莫过于《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这些经文不仅在佛教信徒中广为传颂,也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成为他们心灵的寄托和启迪。

岱房庵经典散文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智慧和启示,每一篇文字都富含着对生活、对人生、对宇宙的深刻思考。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安宁,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领略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

岱房庵经典散文 篇三

岱房庵经典散文

  今年“五一”前夕,我驱车近五十公里,至福建省南靖县靖城镇的大房村,此地有一处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200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刹——“岱房庵”。

  在中国古代,“寺”与“庙”有着巨大的差别。“寺”是指和尚修行和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是超然世外的境界;而“庙”则是历代炎黄子孙为纪念国殇、忠孝、义勇等优秀人士而供奉的地方,祭拜的是“神”,是人的偶像化。这里又如何出现了一个“庵”?一路上,我带着这个疑惑琢磨了很久……

  是的,就是在中国八大方言中的闽南话,民间也较少将“寺庙”连在一起读;倒是将“庵庙”凑在一起念占多数,这其中终究有何缘故呢?

  刚至庵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有求必应,佛法无边”的门两旁呈“八”字形巨幅“九龙壁”浮雕,长有12米,高1米多,是福建省南靖县目前最大的九龙壁石雕,它整体雕像镌得活灵活现,十分清秀、雅丽而灵动。进入大门,是一汪巨大的.放生池,池里游弋着各色大小不一的鱼儿,尤其是那活泼可爱的金色鲤鱼,更是惹人眼目;过了廊桥,便是两旁七进廊宇,廊前矗立着十二生肖石像,再深入就是四座六面体“广济亭”;庵的左侧有一座戏台,右侧是一棵1996年就被列为省级保护的千年古樟树,亭台中间各设一座石雕巨象。过了石雕巨像,就到岱房庵主体建筑,它为燕尾脊悬山顶式格局——庵顶雕龙绘凤,瓷雕工艺精湛美观;整体为石砌墙基青砖墙体;庵内雕梁画栋,饰有许多花卉和飞禽走兽;16根石柱均镌有各朝名人墨客不同书法。其中大门石柱两旁石板上有一副十分醒目的对联,是仿青铜器造型的古篆体字,所以就是一般的书法家是无法辨认,后经福建省考古专家解注,认为是?“福地为乡来肇刹,阐门斋喜是崇林”,如此仿古青铜器的古篆体字就是在闽南民间极其罕见;殿内还有乾隆年间“知漳州府事”(相当为如今的“市长”)李本南题写的行楷“敢谓虔诚通法座,顷时甘雨沛桑田”;还有国学生林明辉敬题的草书“锡卓三坪大地已成法界,香分一瓣房山复建经堂”等。这些楹联寓意深远,韵味无穷而深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庵内分前后二进,以门厅、天井、回廊、大殿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有500多平方米,供奉的主神像是“广济祖师”(为唐宣宗皇帝特敕“法号”)——杨义中。最是天井里的四墩廊柱,均有活灵活现的蟠龙缠柱浮雕,极为神奇、美观而大方。

  据《南靖县志》(清乾隆版)记载:“明宣德年间,因迎祖师像祈雨,过浮山大坪社,遂止不去,乡人筑寺祀之。”也就是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福建南靖“赤地千里”,乡人至平和县三坪寺迎祖师出巡祈雨,农历六月十六日抵达“大坪社”(今大房村),结果祈雨灵验,各地民众纷纷前来敬拜,祖师像也因此一时无法回三坪寺。当平和县“三坪寺”住僧和当地信众前来要求时,岂料祖师显灵,三抬不起……后乡人三卜杯珓,才知祖师愿留房山开基,乡人因此集资兴建了此庵。

  悉查此情,我才恍然大悟,如梦方醒:因为“庵”在中国古代特指圆形草屋或小庙。“祖师愿此开基”应理解为——祖师的神灵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愿此筑庵建庙,以达到更多更好地济世为民的效应。然而,同样是祭拜“广济祖师”,平和县就有“三坪寺”,而此地为“庵”(意指小庙)呢?其实,“三坪寺”原为“三平真院”。是为杨义中于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从广东罗浮山经潮州(今广东潮安)走闽粤古道来到福建闽南后,在漳州芗城开元寺后的半云峰下(今紫芝山)建下“三平真院”。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七月,李炎下令“废佛汰僧,简并佛寺”,在全国范围内废除44600多座佛寺,并遣散26万多和尚、尼姑,三平真院也于那时被毁。杨义中在此情况下,不得不于唐懿宗李漼咸通七年(公元866年)率众僧爬山涉水,迁至闽南一隅的深山老林——平和县文峰镇三坪村,并在三坪九层岩峡谷中,依靠当地百姓的力量,在大柏山麓创建如今的“三坪寺”。所以,“三坪寺”是杨义中在世时修行与居住的处所,供奉的是“佛”,应称为“寺”,而岱房庵初建时杨义中已圆寂553年,乡人以杨义中为“神”,供奉的是“神”而非“佛”,并以杨义中的神像来祭拜求雨,所以应称“庵”或“庙”。如今,从庵内供奉的主神像“广济祖师”即可看出。而史书中表述此庵建于明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这是百姓求到雨后,再用九年的时间,岱房庵的工程才全部完成,这也是十分正确的。因为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九龙江一带旱季应该有相当长一段的时间,即便要“建庙求雨”,那旱季也早已过去了。

  从此以后,乡人都以“庵”来称呼此庙。一遇长时间旱情,人们均抬着祖师神像来祈雨。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漳州一带大旱,众人祈雨,祖师灵感显应,即刻普降甘露;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37年),南靖上下一片赤地,人们又抬广济神像到各地祈雨。祈雨时,祖师像身着黄色袈衣,头戴柳枝帽,由“水首”主持祈雨,所到之处,人们都摆上香案,备足香、烛、炮、茶果等敬拜。结果祖师神灵应验,全县各地先后都下起甘雨。

  而为了方便各地信士与游客前来拜谒和参观,近年来乡民又在岱房庵左右两旁建起了两座宫寺,分别是右边的观音阁,阁内供有一尊送子观音像和左右共十八罗汉;左边是大雄宝殿,分别供奉着“三宝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消灾延寿佛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既为当地百姓和外来信士解除内心忧虑,带来福音;又为各地游客提供了一个游览的好去处;同时,也增加了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筹码。

相关文章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典散文

观自在菩萨,行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劫一切苦厄。 是诸法空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
散文2017-06-07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典散文

天涯孤旅情感散文【经典3篇】

生命本是一次孤独的漫旅。每个人都遵循着自己的轨迹,坎坷、波折、困惑、跌到、爬起、带着希望前行。在岁月的长河中,艰难跋涉,品尝着数不清的苦辣酸辛。于是,在流逝的光阴里,我们学会了坚强;在悠远的岁月里,我...
散文2017-08-05
天涯孤旅情感散文【经典3篇】

无限风光在险峰散文随笔【实用3篇】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李白、杜甫青年时期都曾边读书边游历。在游历中,他们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识,磨练了意志,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
散文2014-07-06
无限风光在险峰散文随笔【实用3篇】

唯美伤感段落(推荐3篇)

唯美伤感段落1、相遇,不会有刻意。相识,不该去矫情。相知,更忌讳相互的指点。不然,原本禅溅的机缘,便开始了无休无止地折腾。最后不过是彼此撩人的招惹而已。为谁的过客,为谁的梦魇,走着散了。只剩下,来不及...
散文2015-08-01
唯美伤感段落(推荐3篇)

狗的一生优秀散文(通用3篇)

天还没亮呢,我的肚子就饿了。主人呢,怎么还不起床呀? 我不停地哼着,可是主人就是听不到。我用我厚实的上唇,又使劲地拱着主人用木条钉成的门,——平时主人会从这里投蔬菜叶。 对了,菜叶可香呢。往常主人一般...
散文2014-07-01
狗的一生优秀散文(通用3篇)

十错十过十耽误散文随笔【最新3篇】

一错,看镜子的时候,不知道猜测时间和地点,问自己的时候,找不到重点和思维的推理,时间如画,自己不能认清每一次的付出,自己走自己的路,看别人的付出,看不到经验和过场的推理,无法侦测未来的自己,一步错算,...
散文2013-01-02
十错十过十耽误散文随笔【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