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消失的村庄散文(通用3篇)
寻找消失的村庄散文 篇一
当我听说有一个叫做“忘忧村”的小村庄消失在地图上时,我的好奇心被激起了。于是我决定踏上寻找消失的村庄的旅程。
据说“忘忧村”位于一座偏远的山谷中,周围被高山环绕,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我经过了漫长的跋涉,终于来到了这座神秘的山谷。在山谷中穿行时,我发现了许多废弃的房屋,树木丛生,似乎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人居住了。
我不禁想象起当年“忘忧村”繁华的场景。据说这个村庄曾经是一个丰收的地方,村民们和睦相处,生活安宁祥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搬离了这里,村庄逐渐荒废,最终消失在地图上。
我继续寻找着“忘忧村”的蛛丝马迹,走过一条小径,来到了山谷的尽头。在那里,我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庙宇已经残破不堪,但却透露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我想起了关于这里的传说,据说这座寺庙曾经是村庄里最重要的地方,人们来这里祈祷,祈求平安和幸福。
在这个被时间遗忘的山谷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孤独。我想起了“忘忧村”这个名字,似乎在提醒人们忘记烦恼,放下纷扰,过上简单而快乐的生活。或许,这就是这个村庄消失的原因,人们渐渐忘记了这个地方,也忘记了曾经属于自己的幸福。
寻找消失的村庄散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在寻找消失的村庄的过程中,我来到了一个被称为“幻境村”的地方。这个村庄被一片茂密的森林所包围,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我听说这里曾经是一个充满魔幻色彩的地方,村民们生活在神秘的氛围中,传说着各种神秘的故事。
我穿过森林,终于来到了“幻境村”。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仿佛来自童话故事中的场景。我看到了许多奇怪的建筑,有的是彩色的小屋,有的是高耸的塔楼,还有的是被藤蔓覆盖的古老建筑。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神秘和魔幻的氛围。
我在“幻境村”中漫步,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物。在一个小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玩耍,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笑声不断。我还看到了一个老者,他坐在一座小桥上,手中拿着一把长笛,吹奏着悠扬的曲子。这里的人们似乎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幻境中,忘记了现实的烦恼。
在“幻境村”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奇特的美丽和神秘。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惊讶和好奇,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世界中。我想起了这个村庄的名字,“幻境村”,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幻境,我们需要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美好和神奇。
在这个被遗忘的村庄中,我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宁静和憧憬。或许,这就是这个村庄消失的原因,人们久久忘记了现实的琐碎,沉浸在自己创造的幻境中,过上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生活。
寻找消失的村庄散文 篇三
寻找消失的村庄散文
七弯八拐绕了半天,终于找到了朋友的新居,座落于城南郊区的别墅。小城的变迁着实让人叹服,几年下来,发展速度之快别说外乡人,连土生土长的当地人都感觉象是坐火箭。
朋友的别墅前是穿城而过的盘龙河,盘龙河两岸草丰树茂,对岸河畔,有州庆50周年时新建的盘龙体育馆和云南省最大的三七交易中心。作为住宿区,风景和空气都是绝佳的。晚饭罢,几个朋友顺着河边散步,欣赏着这片新建成的别墅群。
记得幼年时,这一带是产粮和时令蔬菜的主要产区,那时候时令蔬菜都吃不完,根本不知道啥叫大棚,啥叫反季节果蔬。现在地少了,新鲜无公害的蔬菜没地种了,才知道,为什么那时候什么都觉得好吃,吃着什么都觉得那么香甜。不到季节,别想吃到新鲜的当季瓜果蔬菜。
我们继续往前走,希望能看到记忆中的田园村庄。读书的时候,每天上下学都要走过一片盈满了清香的菜地。晨曦中,可以看到几个劳作的农民在地里给庄稼松土或浇水,水和着泥土的气息,伴着晨风直钻入鼻子。下午放学的时候,还可在菜地间的灌溉水沟旁边捉红蜻蜓和漂亮的蝴蝶,或在沟里抓小鱼儿。麦黄的`季节,麦浪在风里起伏翻涌,麦香阵阵。站在麦田里的稻草人歪歪地戴着草帽,穿着彩艳的衣服,驱赶着想要偷吃麦粒的麻雀。男孩子们从书包里掏出自制的弹弓,对着天空飞翔的鸟雀射上一弹,相互比试着谁的手法最准。
暮色里,有牧童唱着熟悉的歌谣赶着老牛走在乡间斜埂上,牛脖子上挂着的铃铛晃晃悠悠,用一串清脆摇醒了一片蛙声。天真的童趣和大自然完美地融合为一休。
如今,菜地稻田没了,灌溉水沟也没了,蜻蜓、蝴蝶没了,雀子偷不到吃的,稻草人自然也下岗了。一片片自然的绿色在消失,低矮的瓦房和袅袅升起的炊烟,已经被层层叠叠的商住楼、人工花园别墅区取而代之,城郊村变成了城中村。那些乡村习俗和童年趣事已经模糊成雾中忽隐忽现的片断。一些身体尚且硬朗的老辈人,把自家别墅的前后花园改造成家庭菜园,种上些无公害蔬菜,又在屋顶上建起鸡圈,养几只生态鸡,鸡粪往菜地里一放,便是很好的农家肥。
非常怀念曾经相伴童年的村庄。
那些印刻着童年乐趣的田野乡村在逐渐消失。只是,无论任何事物,有得必有失。失去了村庄,得到了发展的新城市。消失的村庄已经变作了追求物质文与精神文明的筹码。眼前排座整齐美观的大房子,百余米宽的街上水一样的车流,以及农业科技的推广便是见证。农民有机会走出几代人赖以生存的土地,依靠政策和自己依旧勤劳的双手,实现了新时代农民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村庄,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眼前。
记忆中的村庄,只能永远留在记忆之城里,随着城市发展的阔步,慢慢地变成一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