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游记之摩梭人部落唯美散文
我的旅行游记之摩梭人部落唯美散文
摩梭村是仅存的接近原始的母系部落,她们以母亲的血统与姓氏居住,无论多少的人口都住在一起。没有财产分割之说,家里以最年长的女性(老祖母)为首。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却没有自己的文字,她们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让自己的文化壮大。她们不知道法律这个字眼,几乎三十岁以上的人都不懂汉文,她们遵循自己的信仰,用祖先制定的制度制约自己的行为。
这里的孩子没有生日,也没有过生日的说法,他们觉得生日是母亲受难的日子,所以不会去庆祝。他们的床挨着墙的地方,有一个很矮的半圆形门,人去世后就停放在这个门内,生小孩的时候也在这个门里,所以,这个门也叫生死门。
他们在十三岁的时候,会有一个场面特大特隆重的成丁礼,摩梭人老祖母的房里都有两根柱子,一个刻着龙,一个刻着凤。男孩子的成丁礼要靠着龙柱,女孩子要靠着凤柱,舅舅左脚踩着猪膘肉,右脚踩着米箩筐,阿妈会为男孩子戴上制作的帽子,给女孩子会穿上白色的裙子。这些就表示他们已经成人也寓意丰衣足食。如果是女孩就会有了自己单独的花楼,男孩子也会收到舅舅送的一把短刀。
晚上篝火晚会的时候,如果有男子喜欢哪个女孩子,会在拉手跳舞的时候在女孩子的手心抠三下,如果女孩子也中意这个男孩,就会在他的手心回抠三下。如果女孩子没有回应,就不能再去抠人家的手心,否则会被视为调戏。两厢情愿的话,半夜的时候男孩就会去爬女孩的花楼,而不能从门里进去,取意为女孩对男孩的考验,看男孩子会不会修房子,因为摩梭人的房子都是木头堆砌的,会修房子的人自然明白房屋的结构,轻易就能够爬上去。然后把舅舅送的那把刀插在花楼的门上并把帽子挂到刀上。意在宣誓主权,这里已是我的地盘。
天亮之前男孩会再回到自己母亲的那个家里,各自过各自的日子。直到女孩生孩子后,男的会带着自己的老祖母来女家认亲,认亲的目的并不是说要抚养孩子,而是避免近亲再次走婚。这就是摩梭人的走婚,有必要说的是,她们的走婚也是一对一的,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今天走一个,明天再走一个。
男人是不必养自己的孩子的,因为孩子都和舅舅们在一起,而他们也要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因为摩梭人认为母亲是走了一趟鬼门关才生了他们,所以他们一辈子都应该守在自己母亲的身边。摩梭人过世后,会把人放成在母亲子宫里的样子,然后火化,他们的说法是,死后不占用子孙的一寸土地。但家里有一个祠堂,每天早上都会祭奠自己的亲人,而不是只在清明节这天。祠堂都设在老祖母的房里,老祖母的房门很低,门槛却很高,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商界奇才还是达官贵人,都要弯着腰才能进来,这是对老祖母的尊重。
有个男士对导游说,你们摩梭村的男人好幸福啊,不用负责任,下辈子我也投胎到这,导游和他开玩笑的说,不用下辈子,现在就给你个机会,你爬爬花楼,他爬了五次也没爬到一米,自己笑笑说:算了,我还是做我自己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者不难,难者不会。随着支教老师的增多,摩梭人也改变了以前不和外族人走婚的习惯,她们觉得支教老师都是文化人,可以改变他们摩梭人的基因,让摩梭人更加聪明。她们开玩笑地说,戴眼镜的男生在这是很吃香的,她们觉得戴眼镜的人都是有文化的,可见摩梭人对知识的尊重与敬畏。
就在现在大山深处的摩梭人晚上仍有用松枝取明,听起来不可思议吧?但这确实是真的。当地的摩梭人讲,曾有个老师在此地给七十多个摩梭人的孩子上课,自己写曲谱挣钱给孩子们买上学用具和生活,他们主要的食物是土豆。他在周立波主持的一个节目里,呼吁大家给予孩子们一些帮助,周立波有些不太相信,后来开了四个别克车来到这个村子,看到孩子们都睡在地上,当时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在此建了一座希望小学,叫达祖小学,并在上面题词:爱心,希望,凝聚。孩子们上学不收费用,周立波每年会来一次,给学校送来好多东西。他在摩梭人的心里是特别好的好人,所以在这地方周立波的口碑很好。
据说在周立波没建这个学校之前,有个老人领着自己的孩子,拿了一把五毛的钱给老师让老师教他的孩子知识,老师说:我不要钱,给我们一袋土豆吧,我们可以吃几天的,听着心酸!四个月的时候老师给学生说,孩子们,我要离开你们了,去更深的山里面,让多一点的孩子能够受到教育。老师走的那天,七十多个学生在他身后追了几十里。眼泪已从很多人的眼里涌出,这不是煽情也不是电影,是在摩梭人这里发生的真真实实的事情。
摩梭村,有多少人从此走过,有多少人心痛过?谁是我们生命的过客,而我们又是谁的?我只知道,我们是摩梭村的过客。但耳边却不停地传来一群孩子的声音:姐姐,买袋苹果吧,阿姨,买些野生菌吧……那都是些四五岁的孩子!但有一件事事情改变了我的看法,我觉得我没有资格同情他们,那就是晚上的篝火晚会。他们矫健而轻盈的舞步中不失优雅,黝黑而快乐的脸庞上充满希望。他们一袋土豆就很满足很开心,而我们却站在物质的高点品评他们。她们很简单,他们有原始的快乐,我们懂得很多,但我们却被欲望所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