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名人:朱自清(精简3篇)
绍兴名人:朱自清 篇一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字敬之,浙江绍兴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被誉为“中国散文之魂”。
朱自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他早年就读于绍兴中学,后来赴北京读书,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他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曾与鲁迅、蔡元培等文化名人交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清新、明快、含蓄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统美德的追求。在《背影》中,他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父亲的形象,表达了对家庭、对亲情的珍视;在《春》中,他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曾在多所学校任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倡“以文会友”,主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倡导“文以载道”,认为文学是传播道德和智慧的最好途径。
朱自清在文学和教育领域的贡献被人们广泛认可和赞誉。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启迪着人们的心灵。绍兴作为他的故乡,也因有这样一位杰出的名人而备受瞩目。
绍兴名人:朱自清 篇二
朱自清(1898年-1948年),字敬之,浙江绍兴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被誉为“中国散文之魂”。
朱自清的作品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内涵而著称。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用简单的情感触动读者的心灵。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传统美德的追求,深受读者喜爱。
在《背影》中,朱自清以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父亲慈祥的背影,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庭的眷恋;在《春》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他的作品通常给人以清新、明快、舒适的感觉,读来让人心生感动。
除了文学创作,朱自清还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在多所学校任教,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主张以文会友,提倡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倡导文以载道,认为文学是传播道德和智慧的最好途径。他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和同事的尊重和赞誉。
朱自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启迪着人们的心灵。他的名字也成为绍兴的一大亮点,让这座古城更加璀璨夺目。
绍兴名人:朱自清 篇三
大量的资料也显示,朱自清祖籍绍兴,朱自清是绍兴人。
《感动中国的绍兴名人》是纪念新中国建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里面收集了67位感动中国的绍兴名人。其中一篇《文学优美、人格完美的大学者朱自清》,对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大家朱自清的一生作了介绍,着重突出了他的文学成就和崇高气节,体现了绍兴人的骨气。
“这篇东西不是我写的,但我看过有关资料,确实说到朱自清的祖籍是绍兴,他是绍兴人。”绍兴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朱立元日前向记者表示,具体是哪篇资料,他已记不清楚,“但应该不会错”。
在各种历史资料中,对朱自清籍贯最有力的证明,就是《文学优美》一文开头提到的那篇《我是扬州人》。在这篇作者晚年的回忆文章里,他写道:“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直到现在,在学校里(指清华大学——记者)服务快三十年了,还是报的这个籍贯。”现在可以查到的诸多关于朱自清祖籍的资料,都来源于此。
现代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朱文斌告诉记者,朱家本姓余,且从朱自清的高祖起,他家就搬到了扬州。“高祖余月笙在扬州做官,因酒后坠楼身亡,夫人跟着跳楼殉夫,留下遗孤余子擎,由山阴同乡朱氏收养,遂改姓朱。娶当地首富乔氏之女,生个儿子取名‘则余’,字菊坡,这就是朱自清的祖父。”朱文斌说,“则”是“即”、“乃”的意思,“则余”即表示不忘本姓。朱则余后来做了海州府承审官,朱自清就出生在海州,即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时间是在1898年11月22日。
“四岁的时候,先父到邵伯镇(扬州高邮——记者)做小官,将我们接到那里。”
“六岁那一年,父亲将全家搬到扬州。后来又迎养先祖父和先祖母。”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一文中自叙。此后朱自清除了跟随父亲去过江西一年,所有时间都住在扬州,直到1916年考上北大预科,赴京求学。
1916年冬天,朱自清回扬州完婚,原配夫人名叫武钟谦。那一年,朱自清刚好18岁。
祖籍在哪
朱自清的祖籍具体是绍兴哪里,因为缺少明确的记载,一直是个谜团。
绍兴市政协城市文化策研室主任朱元桂告诉记者,朱自清来过绍兴,并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教过书,但他的祖籍地在哪,其本人没有留下确切记录。
据悉,朱自清的儿子和孙子曾经来过绍兴寻根,尤其是他的孙子朱晓涛来过多次。“光我就接待过3次,最近一次是在前年,要求我帮助寻找祖籍地,但没有结果。”朱元桂说。
一次,朱元桂陪着朱晓涛去了青甸湖小区附近的壶觞村,那里很多村民姓朱。但查来查去,没有结果。“该村有朱氏家谱,但可能支脉不同,里面也无记载。”
还有一次,朱元桂去了市区胜利西路大龙桥附近的余家岸头村,村民几乎都姓余,但走遍全村,也无线索。
大约2007年,朱自清的二儿子朱闰生给绍兴方面来信,提供了包括母亲在内的朱自清外公家人名单。“其中有个三姨夫,叫邵季达,他是绍兴人,曾任浙江省沙田局局长。”朱元桂表示,朱家跟邵家在解放前还有联系。邵家的后代中应该还有人在绍兴,如果能够重新联系上邵家,对解开朱自清祖籍地(祖居)谜团或许是个希望。
在来信中,朱闰生希望了解几个问题:收养余子擎的同乡好友、山阴朱氏名叫什么?这个朱家跟鲁迅原配朱安家有什么关系?朱自清的'外公周明甫跟鲁迅周家是否有宗族关系?
绍兴方面“按图索骥”,据此向相关人员发放征求线索,但至今没有消息。“我原来认为我家跟朱自清家也有关系,有段时间花了很多精力查找可作印证的资料,但至今也没查到。”朱元桂说。
本月19日,记者连线扬州市朱自清故居时,一位李姓负责人的回答着实让人吃惊:“朱自清先生的祖籍地应该就在鲁迅家附近,朱家也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而且朱自清先生的母亲周绮桐还与鲁迅同族。”
“朱自清先生曾经回忆,他去过绍兴两次,每次只住一天。但具体去了哪?他没有说明。倒是他的三弟朱国华曾在文章里写到朱自清替母回绍拜年的事情。文章交代他妈妈就是周家人,朱自清去过鲁迅家拜年。但朱国华的回忆内容有些并不准确,他说朱自清还曾见过鲁迅,但事实上那时鲁迅压根没有在家。”这位负责人说,朱自清跟鲁迅的交往很少,有过那么几次,也是被动的交往。“比如有人请吃饭,朱自清和鲁迅都在,就是这种交往而已。”
“朱自清跟绍兴的关系不饱满,这是肯定的,但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朱自清的祖籍在绍兴,朱自清是绍兴人。他跟鲁迅一样,都是文学名人,都是绍兴的骄傲。”这位负责人表示。
曾经足迹
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学术界确实很难找到关于朱氏和绍兴的关系。
“朱自清到过绍兴,但他没有留下关于绍兴的具体文字。”朱文斌说,关于绍兴的风物,他有提到花雕和兰亭,但只一笔带过。唯有一篇《航船中的文明》,写了作者从绍兴府桥乘坐夜航船到西兴渡口的经历,用反讽的手法对航船中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进行了批判。
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姜建在论文《朱自清与鲁迅文学传统》中标注,朱自清总共见过鲁迅3次:1926年8月30日在上海消闲别墅出席欢迎鲁迅的晚宴,1932年11月24日和27日赴鲁家邀请鲁迅去清华大学演讲。“但鲁迅没有答应。”文学博士李先国说。
朱自清跟家乡唯一清晰、深厚、有迹可寻的联系,就是他曾经执教的上虞春晖中学。
1920年,朱自清从北大哲学系本科毕业。来上虞之前,他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任教,是省立一师“后四金刚”之一。来到上虞春晖中学执教后,又成为早期春晖中学的教育革新者,倡导男女同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先进教育思想。写下了《春晖的一月》、《教育的信仰》、《团体生活》等文学和教育文章。
“从1924年2月下旬到1925年暑假,朱自清在春晖中学教了一年半书,但他的家属住了5年时间。”上虞春晖中学名人故居管理员徐东根老师19日告诉记者,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就去了清华大学教书。在徐老师看来,短暂的春晖经历同样让这位大学者、教育家深深眷恋,这除了体现在他留下家属继续住在春晖外,还体现在他到清华不久,即写下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虽然写的是清华园的荷塘,但也有春晖的影子在其中。春晖中学早期也有一个荷塘,从气息上他可能把两者合二为一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朱自清第二个儿子朱闰生就是在春晖出生的。”在春晖中学朱自清故居的“朱自清年表”上,其中一栏写着:“1925年,‘五卅’后一日,二儿闰生生于白马湖。”
朱闰生从山西财政厅退休后,曾经来过春晖中学寻访父亲的足迹。“看到这个年表,他才知道自己原来在这里出生,非常高兴,拍了很多照片回去。”
徐东根是春晖中学1966届毕业生,1994年调到母校任教。2005年退休后,他接过钥匙,成了名人故居的管理员。从这时起,这位数学老师开始留意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
“我也看到过朱自清祖籍是绍兴的说法,看来这是真的。”徐老师说,今后他在接待客人参观时要增加一句内容,告诉他们“朱自清就是我们绍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