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寻找代食品散文【优选3篇】

寻找代食品散文 篇一

我走进了一家小小的代食品店,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代食品,有方便面、罐头食品、速冻食品等等。我看着这些包装精美的食品,不禁感叹现代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便利。然而,我也开始思考这些代食品背后的故事。

我选择了一包方便面,拿起来看了看包装上的成分表,里面居然有一长串我都无法读懂的化学物质。我不禁有些担忧,这些食品究竟对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害处呢?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选择代食品来填补时间的空缺,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自己的健康?

我决定做一些研究,了解一下这些代食品的真相。我发现,有些代食品虽然看似方便,却含有过多的添加剂和防腐剂,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而且,这些食品往往缺乏营养,过度依赖代食品会导致营养不均衡。

我开始尝试在家做一些健康的代食品,比如自制果酱、果蔬干等。虽然制作过程比买现成的食品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我发现自己对食物的控制权增加了许多,我知道自己吃进去的是什么,不再盲目相信商家的宣传。

通过这次寻找代食品的过程,我对食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健康负起更多责任。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饮食习惯,远离过多的代食品,回归自然的健康饮食。

寻找代食品散文 篇二

我来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代食品店,店里摆满了各种来自世界各地的代食品,有泰国的泡面、日本的零食、意大利的罐头食品等等。我被这些五颜六色的食品吸引住了,仿佛一下子来到了世界各地。

我选择了一包泰国的泡面,这种泡面是我从未尝试过的口味。我烧开了水,将泡面放进去煮熟,顿时整个房间弥漫着浓浓的香味。我尝了一口,味道鲜美,辣味浓郁,让我仿佛置身于泰国的大街小巷之中。

我开始对这些异国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了解这些食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我发现,每一种代食品都承载着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承,每一口食物都是这个国家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我开始尝试制作一些外国代食品,比如日本的寿司、韩国的泡菜等。虽然制作过程复杂,但是我享受着这个过程,感受着不同国家的烹饪技巧和食材搭配。我发现,通过制作外国代食品,我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饮食品味,还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通过这次寻找代食品的经历,我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还收获了对世界各地食品的喜爱和尊重。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尝试不同的代食品,体验不同的文化,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寻找代食品散文 篇三

寻找代食品散文

  我的家里保存着五十几张粮票,所谓粮票,就是我们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九年)用以表示粮食数量的票证。那时候,物质奇缺,一切物质都必须凭票供应,粮有粮票,油有油票,布有布票,棉花有棉花票,线有线票……可惜其他票都没留下,只留下几十张粮票和一个购粮证(那时习惯称“卡片”)。每当看到这些东西,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就浮现在眼前;那段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岁月的痛苦往事,就会让你泪流满面……

  时间上溯到一九六零年。这一年秋天,粮食供应越发紧张了。原来供应的粮食量就不够吃(一般人是27·5斤,中学生是31斤),而供应的粮食品种也发生了变化,尽管之前供应的绝大部分是苞米,但毕竟能吃;可后来竟供应一些什么蚕豆啊,大麦米啊等等几乎不能当正经粮食吃的东西,所以,每天都吃不饱,一天到晚,饿得就想吃东西。

  那时,我读初中二年级。上第一节课的时候,肚子就饿了,哪有心思听课啊,看老师在黑板写字,就偷偷地从兜里套出点蚕豆吃。下课了,同学们全围着火炉子烤点苞米粒啊什么的。到了后来,由于全国搞大食堂,家里不允许存一点粮食,没什么带的了,就饿得更厉害了。于是大家就故意把火炉子的炉筒子弄倒,造得教室里全是黑烟,老师没法上课,待一会就回办公室了。这时,大家再把炉子弄好,围着火炉子烤火,说一些最爱吃的东西,解解馋。大家管这叫“精神会餐”。还记得有一个偏远农村的同学,家里房前屋后种点苞米,从家里带来一兜子炒好的苞米粒,放在书桌里。下课时去上厕所,教室里的同学,趁他不在,一拥而上全抢光了。气得他回来后破口大骂。之后,他就把再从家里带来的苞米粒装在书包里,无时不刻地背在身上。上黑板答题背着,上厕所背着,做课间操也背着----说实在的,做操时真不太得劲,随着动作,那个苞米兜子上下左右乱悠荡,有时还窜出一些苞米粒子。那时,学校发动全校学生上山采柞树叶子,粉碎后掺在苞米面里,做成的窝头是褐色的,很难下咽。学生饿得受不了,老师也是血肉之躯啊,饿得实在受不了了,也顾不得教师的尊严了。记得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独身,饿得挺不住了,竟跑到第三粮站,用一个铁罐头盒舀了一盒大米就往外跑。结局当然是“偷米不成,丢了名声”了。

  学校住宿生如此,我们走途生也好不哪去。秋天时,就捡一些干白菜帮子,挖一些白菜根子或一些野菜,掺在苞米面里吃。到了冬天,就到铁路旁的榆树干上扒一些榆树皮,回家用老菜刀剁碎,掺在苞米面里。还有的人家把枕头里的谷瘪子倒出来,磨碎掺进苞米面。当时,觉得最好吃的.是一种叫“淀粉”的代食品。其实,这种东西就是造纸厂生产的纸浆,但必须要用苞米秸子去兑换。附近的苞米秸子早就没了,正好学校长期放假,我就翻过家南面的大山去找苞米秸子。踏着很深的雪,我爬上山顶,到了山的那一面,终于看见一片苞米秸子。我割下来,捆成四大捆。然后就扛在肩膀上,慢慢地往山下走。山很陡,雪又大,路很滑。一不小心,就栽倒在雪坑里,灌一裤筒子一袖筒子雪。就这样,总算对付到了家里。第二天,再把苞米秸子装上爬犁,拉到造纸厂排号,过了秤,交了钱,就到一处铺着荆条编的帘子那,那上面有很多用洗脸盆子扣的所谓“淀粉”,已经冻成了一坨一坨的,用尖镐刨起来,装在爬犁上拉回来。原来居民组有大食堂,后来别的人家都不去了,我们家不敢不去。到后来,六个炊事员加一个管理员就给我们一家做饭,所谓的饭,就是一铝锅稀溜溜的高粱糠粥。高粱糠这种东西吃下去就干燥,一到大便时,太痛苦了。后来,托人买了一种叫什么双醋酚酊片的缓泻药,才缓解了一下。就这样,总算熬过了冬天……

  第二年春天到了。又可以挖一些野菜充饥了,最受欢迎的野菜当属一种名叫“老牛筋”的野菜,掺在苞米面里,没有外味,吃起来还挺筋道呢!所有的人都饿怕了,于是家家开小股地,也有人叫小片荒,山上到处是开荒的烟火。到了秋天,家家收了不少粮食瓜菜,再也不怕挨饿了。

  我看了一下购粮证,最后一次买粮是1992年8月13日,只买了2·5斤豆油。我保存的粮票共有56张,有全国的,也有省内的;有10斤的,有5斤的,有3斤的,有2斤的,有1斤的;最有意义的是,还有一张1两的,因为从这张粮票上,我们能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粮食该有多么珍贵!这些粮票永远警示我:一生一世都要爱惜粮食。

相关文章

十里秦淮画中游散文(精彩3篇)

终于来到了南京,来到了秦淮河,这个无数次在我脑海里萦绕、在电影小说里出现的名字,那么陌生,又那么熟悉。六朝古都、秦淮八艳、金陵十三钗…那些醉了浮生千年的或悱恻缠绵或豪迈悲壮的故事传说,都牵引着我一定要...
散文2018-08-02
十里秦淮画中游散文(精彩3篇)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精简3篇)

我是从高中开始学英语的。老师姓谭,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男老师。谭老师讲话慢条斯理,声音不是很清晰,大家叫他谭外婆。那时候我国刚开始学英语,还没有形成英语热。我们也不懂什么国际音标,班上很多同学都是在英语...
散文2014-01-06
再见了,三克油散文(精简3篇)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实用3篇】

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共25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等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以夹叙夹议手...
散文2013-05-05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实用3篇】

安徒生,契科夫散文

安徒生 你的童心穿越时光的桎梏,为所有喜欢幻想的孩子,铺平了一条通向梦幻的路。让喜欢你的孩子们,在卖火柴的小女孩划燃的火柴的微弱的火光中,看到了世间的冷暖。 因为你的成熟,才触发了你的童心;因为你憎恶...
散文2012-07-05
安徒生,契科夫散文

错位的人生散文【推荐3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错位的人生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散文2012-06-02
错位的人生散文【推荐3篇】

闲情偶记的抒情散文【优质3篇】

今晚有客来访,我拿出平时不用的茶具仔细清洗。 这些有年头的茶具,在清洗的过程中,心里生出一股温暖。 不管别人如何宣扬断舍离“,还是没办法做得到,我总是打着环保节能的旗号过着俭朴甚至吝啬的生活,有些物品...
散文2016-04-06
闲情偶记的抒情散文【优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