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经历散文(优秀3篇)
种菜经历散文 篇一
我从小就对种菜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家里有一小块菜地,我经常在那里帮爷爷奶奶种菜。虽然那时候只是帮忙,但我对种菜的热情却从未减退。
长大后,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菜园。每天早晨,我都会起个大早,拿着水壶浇水,除草,施肥。看着一株株蔬菜在阳光下生长茁壮,我感到无比欣慰。有时候,我还会在菜地里摆弄几盆花草,给整个菜园增添一份生机。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我知道了不同蔬菜的生长习性,知道了它们需要的养分和水分。我也逐渐明白了耕种的艰辛,明白了农民的辛苦。
种菜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使我更加热爱大自然。在城市的喧嚣中,我在菜园里找到了一份宁静和平静。每当我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我会来到菜园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茁壮的蔬菜,我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起来。
种菜经历散文 篇二
对我来说,种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种菜不仅可以让我享受到劳动的乐趣,还可以让我吃到健康的有机蔬菜。
我喜欢在菜地里忙碌的感觉,喜欢和土地亲近的感觉。每当我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蔬菜长势喜人,我都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在城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和大自然的联系,只有在菜园里,我才能感受到这种联系的真实性。
除了种植蔬菜,我还喜欢尝试各种新的种植方法。比如,我曾经尝试过垂直种植,种植在墙上,不仅节省了空间,还美化了环境。我还尝试过水培种植,虽然需要更多的维护,但收获的蔬菜却更加新鲜美味。
种菜不仅仅是一种爱好,更是一种态度。通过种菜,我学会了珍惜大自然,学会了尊重劳动,也学会了享受简单的快乐。我相信,种菜将会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菜经历散文 篇三
种菜经历散文
在我家的顶楼上,有两块以砖头和细沙所围成的长方形菜圃,其中一块较小的,主要系以栽种丝瓜为主,另外一块较大者,则是用来种植蔬菜。这两块小型的空中菜圃,不仅建构成一幅小小的都市农耕图,也延续了我童年时代的一些农耕记忆……
当初房屋改建之后,留下一堆细沙和砖头,处理丢弃非常困扰。一向颇有农业素养的我,直觉地想到可利用它来种植蔬菜。因此,便着手在地板铺上塑料布,在女儿墙的内侧,围上ㄩ字形的双层砖头,并将细沙倒入其中,铺平后即成为一块可资运用的土地。对于寸土寸金的都市而言,这块楼顶新生地,得来的确并不容易。
种菜,对我这个农家子弟而言,可说一点都不陌生,但是要种什么菜,在什么时间种,则就得经过一番考虑了。翻查农民历,寻找时节蔬菜和播种时机,终于找到了可资遵循的法则。依循着这些法则,我终于也成功地栽种了一些叶菜类蔬菜,比如小白菜、青江白菜、茼蒿、芥蓝、A菜、空心菜、韭菜、芹菜、大白葱、红葱、大蒜等。这些无农药蔬菜,不仅能做为桌上佳肴,也成了馈赠送亲朋好友的伴手礼,真可说是颇富经济实用价值。
蔬菜的栽培,基本上可以采取直接播种或是种子育苗两种方式进行。一般种子较大者,如葱、蒜、空心菜、茼蒿、韭菜等,可采直接播种方式;其余虽也可直接撒种,但以先行育苗而后再行移植的方式为佳。至于培育种苗的方式,则大抵可将之分类为穴盘育苗和苗圃育苗两种。
穴盘育苗顾名思义是利用穴盘容器来栽培种苗,肇始于1971年。具有节省种子、种苗生长整齐、病虫害少等优点。由于每株种苗的根系,拥有独立的生长空间,因此移植存活率高,并且可提早采收。但另一方面,为了要提高单位面积内的育苗数量,以及减低种苗运输的重量,穴盘内的每一穴格必需尽量缩小,而此一做法,却也因之限制了根系生长的空间。
穴盘育苗,系每个穴中先行放入培养土,而后再以夹子将蔬菜种子植入土中,每个穴内以三颗为度,并放置于不同的位置。由于并非每粒种子都会发芽,因此实际成长的菜苗,大概以一或二棵为度,但也有三棵都发芽者。移植的方法,是将整个穴盘内的培养土和菜苗一并取出,而后再行分株后,整棵植入菜圃之中。由于其根系少有破坏,因此成功移植的机率颇高。
苗圃育苗,由于比较无法控制种子间的距离,因此往往会造成过度拥挤的现象,而让种苗长成高高瘦瘦的模样,真有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景象。在移植过程之中,由于种苗的根系相互缠绕,分开时往往会斲断其须根,而影响及停滞移植后的发展速度。因此,移植时通常都选择在傍晚时分,以便让其有根生大地的'机会。
在家自行培育种苗,通常都是以苗圃培育的方式为之。当种苗长至约五公分高度时,就得另行移植,如此方可菜体壮硕,否则将只会长成细细瘦瘦的,一付弱不经风的模样。此外,由于发芽时机和成长空间有所差异,在移植过程中,这些夹杂于其中的小棵种苗,由于难以重行植回苗圃培育,因此往往就会被弃置于地。
一般而言,每棵蔬菜间的距离,除了空心菜和茼蒿距离较小之外,其余大约在十至十五公分左右,藉以尽量提供其充分生长的空间。此外,移植的时间是相当重要的,除阴湿天气外,最好是选择在黄昏时分为之。其主要目的,乃在于一方面避免阳光直接曝晒,另方面也可获得露水的滋润,期盼以时间换取其生根发展的空间。
事实上,种菜很怕病、虫害。虫害较为简单,很容易就可用手或工具移除。而病害则比较麻烦,由于不用农药,往往必须立即将整株拔除,以避免传染于周遭的同种蔬菜。由于病虫害往往对宿主有其针对性,因此采取行列交替间植的模式,也是一种防制的方法之一。
在栽种蔬菜的十多年经验中,发现如果是首度栽种者,往往病虫害都很少,有时根本不会发生。但是,当连续栽种同一种蔬菜时,则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会有病虫害的困扰。基于这项的观察经验,采取轮作和休耕的方式,将是有效地遏止病虫害发生的良方。而在休耕期间,必须将泥土彻底翻松并充分曝晒,藉以发挥消毒杀菌的效果。
在一次偶然的因缘中,发现原本被连根拔起的芥蓝,竟然再度长出侧芽。原来是内人在采收芥蓝时,系将其整株拔起,然后在摘取可食用的部分之后,便随手将剩下的根茎部分,丢置于原地。可是万万没想到,这个原本被丢弃的芥蓝根部,竟然能够凭借少许的水分和泥土,逐渐复苏并重新生根发芽,发展出与其母体类似的株体。这种无限发展的生机,竟然系在绝处中再度逢生,着实让人心灵无比震撼。
经由这次的芥蓝惊艳之后,往后我就特别关注蔬菜的再生能力。结果发现这些蔬菜,只要在采收时,能不动其根部泥土,并且将距离地面约两公分左右的茎部予以留存,则几乎都具有再生的能力。因此,妥适地保留其再生的根基,以便让其能够继续成长发展,也就成了栽种蔬菜的另一项心灵收获。
这些再生蔬菜,虽然能够仅凭借着少许的水分和有限的养分,逐渐复苏生根并发芽成长,但是由于其本质各异,其结局也就未尽相同。基本上,再生的芥蓝、芹菜和白菜,虽然可长成与原生者类似之新生体,但却有着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然而,韭菜则不然,愈是勤于收割,则其茎叶发展愈好,不仅其球茎没有像再生芥蓝一样地老化,反而是愈繁殖愈多。
濒临逆境,再生芥蓝绝处逢生;辛勤有成,新发韭菜蕴育生机。依时序耕耘,轮作休耕涵养地气;遵物性栽培,空间天候稳握新基。以同一种方法行之于万物,不仅不可行,其实也不可能。终究,物性有别,成长方式各异,唯有依时而作、适性而为,方能期待有成。
栽培蔬菜如此,那么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纵然两者素材有别,但是个中隐涵之哲理,则却颇有雷同之处,值得吾人仔细深思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