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春清愁散文【实用3篇】
小春清愁散文 篇一
春风拂面,微风轻拂,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却也带来了一丝清愁。这个季节总是让人感到无限的思念和忧伤,仿佛是在柔软的春风中,才能让人真正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寂寞。
在春天里,花开花落,万物复苏,但是有些人却无法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情。他们或许有着太多的遗憾和不甘,或许有太多的无奈和失落,总是在这个季节里,被一种莫名的清愁所笼罩。
清愁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是一种沉淀,一种对过往的回顾和思考。在春天里,人们总是愈发地敏感和脆弱,仿佛是这个季节的气息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人感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或许,在春天里,我们需要更多的静静地思考和反省,让清愁来临,让它在心中慢慢散去,让自己在这个季节里得以放松和平静。清愁并非是负担,而是一种启迪,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让清愁来临,让它带走那些不必要的烦恼和纠结,让自己在春天里找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清澈。
小春清愁散文 篇二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但也是一个充满清愁和忧伤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总是格外敏感,总是格外容易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所困扰。
清愁,是一种淡淡的忧伤,是一种轻轻的思念,是一种对过往的回忆和怀念。在春天里,清愁总是如影随形,似乎是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要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或许,在春天里,清愁是一种必要的存在,它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清愁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情绪,而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反思。
让清愁来临,让它在心中慢慢散去,让它成为一种启迪和提醒,让自己在春天里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清愁,是一种美好的存在,让它陪伴着我们,让它成为我们内心深处一种永恒的风景。
小春清愁散文 篇三
小春清愁散文
一
今天朋友打来电话,说海洋发了一个中篇,请我指正。我说不敢,拜读一下倒是可以。朋友接着又问我手头上的小说写到哪里了,我说还不成气候,并且似乎已经生了厌倦,怕是难以继续。挂了电话,心里忽地生起一股彷徨,不知自己要怎样面对生活,面对未来,一口气便叹了出来。
近来似乎对一切都失了兴趣,守着几条线路来回爬行,常常在穿梭的公汽上打起了瞌睡。天又总是阴雨的多,漫漫地牵扯不断,黑夜与白天的界限跟着也模糊了起来,像极了我迷糊的眼睛。
对亲人的想念也少了,偶尔惊醒过来,就要心生惭愧。但是书信早已生疏,只得拨了电话,不咸不淡地聊。聊完之后,就要悲哀,为自己的不再感动,心无波澜。母亲却依然充满梦想,守着一个简简单单的幸福,迎日送月。
我想我是老了。上次的那位小姐不是猜我已有了三十五岁了么?整整大出我实际年龄十载。我记得自己听完就笑了,不夸张,也不悲哀。一切都变得不重要,日子已经马马虎虎。
但我还是有自己的追求。我学会了与菜场的小贩讨价还价,学会了数着钱夹里的钞票精打细算。喜欢吃女友做的家常小菜,陪她慢慢逛街,带她到未去过的地方游玩。慢慢觉出迁就的幸福,平淡的快乐。有时候屋子里泛着电脑的荧光,四壁回响着齐秦哑涩的歌声,我一个人抽着五块钱一包的希尔顿,在网上到处流浪,不知道窗外阳光正好,很多鸟儿都从遥远的地方回来了。
二
现在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三月小春。龙城内外,柳烟含翠。柳江的水似乎一夜之间灵气了许多,一幅脉脉的样子,在熏阳的抚慰下闪着碎光。沿岸的礁石依然一身油黑,但于此际也都苏醒过来,静静地透着活力。
桥上的车辆多了起来,川流不止。上次和女友登上鱼峰山顶,吹着爽爽的凉风,四顾城下,觉得满街的车辆都是游动的鱼儿,大的憨厚,小的精怪,熙熙攘攘。而行人穿插其间,显得十分渺小,成了脚下万物中最不起眼的一类。当时就觉得人活着真辛苦,并且生命过于短暂。天地悠悠,我辈凡夫都如沧海一虾。那时我立足的地方在当地被传说为广西歌仙刘三姐对歌升天之处,山下的沉水则是“南潭鱼跃”之名胜,以往听了都是哂然了之,这次却愿意相信,这个人间美丽的传说。
眼下的城市因为新任了一位年轻的市长,土建搞得轰轰烈烈,每天都可见得残垣断壁,在显眼或不显眼的地方被迅速地清退。很多承载了岁月时光的旧迹就一天一天地少了下来。新的.建筑在疯长,行人的脚步也越发地匆忙,只是我这个游客的心,却日见得荒芜起来,没有了滋润。
这个周末又照例下起了小雨,窗外空气清新了许多,柳叶也新添了不少绿色,街道上安静了不少,我喜欢这种略带清愁的味道,一种久违的兴致涌上心头,拿了把伞,就脚步轻快地出了门。
三
漫无目的地出了门,只好漫无目标地踏步。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真的发绿了,浓的深处又泛着几缕翠青,艳而不腻,十分沁人。大的公汽,小的的士,轻便的摩托,闲适的散步,突然觉得,很多人早我一步享受起了生命。而自认透彻的自己,倒是在红尘之中悒郁浮躁。
街道很干净,并且小巧弯多,植物就被扩倍了,成了茫茫的一片。每一个转弯,都望不到尽头,给人以愉悦的想象。我的步子就是被这层出的想象所牵引,一直到了柳候公园。
柳宗元,这个名字在我来柳州之前就已经翻读百遍。余秋雨的一篇《柳候祠》,已经道尽了一切。生命的渺小,命运的起伏,灵魂的漂泊,还有对天的长叹,最后都化作了一缕缕春风,吹柳拂絮,流传千年。一段辉煌的历史,终究也不过是历史书上薄薄的几页。
入得门去,满目苍翠,几处歌乐隐约传来,穿越了蛮荒的岁月,知故的丛林。一座座雕像伫立四处,嫣笑不怠。那手握的书卷,又藏住了多少惊神泣鬼的诗句?想五柳先生当年种柳于斯,吟诗于斯,耳听百鸟欢啾,该是泯去了心中难言的苦楚吧。朝廷太远,生命太短,有什么比得上眼前的小春,比得上手中的美文呢?
最后见到了铜像柳宗元,身高体魁,一身正气,一个念头忽地闪了出来,也许正是这份执着,导致了生命中无止的忧伤吧。红尘是柔媚的,容不得过于刚强的侵入。
柳宗元的门外,李清照、辛弃疾、沈括等等一大批历史的知遇,超越时空,遁去幽怨,循着一道文化的脉流,聚到一起了。在这个小院里,听雨打芭蕉,看草荣花谢,只把手中的诗文默诵到永远。
雨中的柳候公园尤为安静,衬得我的脚步回响绵绵。真想与他们一起就这样呆下去,但我也知道,稍后出得门去,又会有水样的清愁罩在心头,挥散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