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也说犁田散文(优选3篇)

也说犁田散文 篇一

犁田,是一种古老的耕作方式,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象征之一。在广袤的田野上,农民们挽起衣袖,手握犁头,驾着耕牛,一犁一犁地耕种着丰收的希望。犁田不仅是一种农耕技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

犁田的过程充满了辛勤和汗水,但同时也有着无限的乐趣。在初春的田野上,一缕阳光洒在金黄色的麦田上,耕牛悠闲地走在一条条整齐的犁沟中,农民们的笑声和歌声在田野上回荡。他们的汗水浸透了土地,也浸透了心灵,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和快乐。

犁田不仅仅是一种农耕技术,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在犁田的过程中,农民们要根据土地的情况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犁头和深度,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合理的利用。犁田的过程中,农民们与土地、植物和动物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让他们更加懂得尊重和珍惜自然,让他们更加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犁田,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犁田这种古老的方式正在逐渐被机械化农耕所取代。但是,犁田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逝。犁田散文,正是对这种古老的农耕方式和文化符号的诗意赞美和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和谐与冲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说犁田散文 篇二

犁田,是一种古老而神圣的农耕方式,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象征之一。在千百年的岁月中,犁田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一直伴随着中国农民的生活,承载着丰收的希望和劳动的汗水,成为了中国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犁田的过程充满了辛勤和欢乐。在春天的田野上,农民们挽起衣袖,手握犁头,驾着耕牛,一犁一犁地耕种着庄稼。他们的汗水浸透了土地,也浸透了心灵,让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犁田的过程中,农民们与土地、植物和动物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让他们更加懂得尊重和珍惜自然,让他们更加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大。

犁田不仅仅是一种农耕技术,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在犁田的过程中,农民们不仅仅是在劳动,更是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传统文化对话,在与历史对话。犁田散文,正是对这种古老的农耕方式和文化符号的赞美和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了农耕文明的伟大和传统文化的珍贵,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犁田,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犁田这种古老的方式正在逐渐被机械化农耕所取代。但是,犁田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却永远不会消逝。犁田散文,正是对这种古老的农耕方式和文化符号的诗意赞美和传承,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和谐与冲突,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也说犁田散文 篇三

也说犁田散文

  寒石先生七月二日在宁波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犁田”的文章。受其启发,也想说两句关于犁田的话。也许地区不同,各有各的耕作方法,据我在十几年的务农生涯中的实践和观察,我们宁波东乡的耕耙作业与该文所描述的有较大的差异。

  先说耕地吧,并不是只耕旱地,也要耕水田的。横草籽后第一次耕地那叫起畈,把草籽覆盖在土下,灌水让它腐烂,然后是耙田,做到基本平整;数天后还得再翻耕一次,这就叫耕水田。为了使一丘田灌水平均以利秧苗均衡生长,田土应该没有太悬殊的高低,耕完水田后首先要拉高低,有时还得把高地的泥土一担一担地挑到低的地方去,再经过粗耙、精耙,才可以插秧。那时的农民没有如今那么先进的科技知识,也没有很有效的化肥、农药,要想增产只有靠精耕细作,三耕六耙是基础的基础,农民是绝不敢大意的。

  至于耕地和耙田哪一项劳作的技术含量更高一些呢?

  我和寒石先生的看法却好相反。(特别声明一点,我绝对没有贬低他父亲的意思,我所说的只是在我们当地的情况。)耕地、耙田都是由人指挥牛共同依靠犁、耙这两件不同的工具来完成的。所谓老马识途,老牛也是通晓牛轭路的,(如果是新牛刚上轭,一般都由牧童拉着干活。)所以驾驭牛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用这两件工具。犁稍和背在牛肩上的牛轭形成一个扩展了的V字形,而犁铧所在V字的.底端正好要在力的中心,所以要根据牛的大小、高矮对那条牛绳的长短进行调整,这是犁把手的必备技术;开犁时犁稍角度的把握是耕地深浅的关键:角度大,翻起的土就深厚,但是如果过于大了,犁铧就会深深地插入土层中,很难启动,而且可能折断犁冲;反之,角度小一点,翻起的土就比较浅薄,但是如果过于小了,犁铧就会窜出土层,变成牛拉空犁。所以,犁把手一定要根据土壤掌握好开犁的角度。在铧犁行进途中,一定要让牛匀速前进,而手中的犁稍必须稳而不抖,保持犁铧的绝对水平,这一点对于老把手当然不在话下,中间随时还可以捡几条泥鳅、黄鳝什么的,然而是新手那就一定要心无旁骛咯!

  再说说耙田吧。耙是由耙挺、耙横头和耙钉组成的一个长方形,在牛拉着它前行时依靠耙钉和站在上面的人的重量将大块的泥土粉碎,因为着地面积大,只要你不将牛惹恼,人一般是不会从上面掉下来的,更不可能伤筋动骨。好的耙把手主要表现在能把高低不平的水田在最短时间内耙平。因而生产队长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总是让刚从牧童抽上来的大孩子去耙田(因为他们体重较轻,可以让牛少花点力气)他们进行的是粗耙,最后的精耙就会让体力较差而又有经验的老农去操作(因为在大忙季节耙田相对是较轻松的一项农活):遇到高的地方,他们就来一个“前脚蹬,后脚松”的大马步,将浮土往前赶,到了低处,他们再来一个相反的动作,浮土自然就留在了那儿,如此往返几次,高低就压平啦。

  我是半路出家,扶过几次犁稍,但耕出来的地不是弯弯扭扭,就是七高八低,速度慢不说,还累得气喘吁吁;而耙田就显得得心应手了,除了在调头的时候拉耙比较吃力外,站在耙上的感觉不要太好哦!遇到田丘长的,能有那么十多分钟,哼哼小曲甚至放声高唱真是其乐无穷啊。所以我的记忆里耕地比耙田容易多啦!

  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只是想和寒石先生探讨探讨,请农民伯伯们多多指教。

相关文章

得了缺钱的病句子(精选6篇)

得了缺钱的病句子 精选91句1. 你可以暂时缺爱,但一刻也不能缺钱。你可以不爱财,但不能没有赚钱能力。2. 有了钱,你还是一样的肤浅;没了钱,能让你变的那么贱。3. 小时候家里没钱,总拉着一根绳子后面...
散文2016-03-09
得了缺钱的病句子(精选6篇)

家乡变化的散文【推荐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看过散文吧?广义上的散文是指不追求押韵和句式工整的文章体裁,与韵文、骈文相对。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散文1500字,欢迎...
散文2015-06-01
家乡变化的散文【推荐3篇】

吉小吉的声音散文(优秀3篇)

我的家乡北流是一座小城,城区面积还比不上首都机场,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广西,这算得上“大地方”了,因为接壤广东,领风气之先,经济社会的发展虎虎生威,相当令人瞩目。那时候,与盛产陶瓷、水泥、荔枝、水稻交...
散文2011-08-04
吉小吉的声音散文(优秀3篇)

农家小院经典散文(优秀3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家小院经典散文,欢迎大家分享。  农家小院经典散文 篇1  ...
散文2018-06-05
农家小院经典散文(优秀3篇)

茶乡的茶香散文【精选3篇】

晨光拨碎梦乡,谷雨前最后一场霜,推开了窗,春雨依旧氤氲着茶香。 玉山的村落总是黑瓦白墙,零星地沉睡在茶山之间。儿时最喜欢的事,便是随着外公,在细雨温润的清晨,穿梭在混着茶叶清香的园圃之中,学着阿姨和姐...
散文2019-04-06
茶乡的茶香散文【精选3篇】

春天名家散文(通用6篇)

春天来了,那些严寒与冰冻终于过去了,这些阳光与桃花又来了,万物也来了精神。下面是有关名家写的春天散文,与大家分享学习。  春天名家散文 篇1  1、《生活的兰幽草》 王维仁  告别冬季,你走进三月,开...
散文2017-06-02
春天名家散文(通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