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棚墓散文(实用3篇)
石棚墓散文 篇一
石棚墓,位于中国河南省巩义市境内,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墓群。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墓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墓群由数十座石棚墓组成,每座石棚墓都建造在山间的悬崖上,独具特色。
走进石棚墓,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古代贵族的生活中。石棚墓内部空间宽敞,墓主的墓室中摆放着精美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展现出昔日贵族的奢华生活。壁画上绘制着各种神话传说和生活场景,精美细致,栩栩如生。石棚墓的建筑结构复杂,墓室与墓道相连,设计精巧,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石棚墓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考古学家在石棚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铭文和墓志铭,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石棚墓也成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石棚墓见证了时光的流逝,承载着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文明。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明的传承者。走出石棚墓,我仿佛听到古代人们的呼唤,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创造了这座宏伟的墓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石棚墓散文 篇二
石棚墓,被誉为中国古代墓葬中的艺术殿堂,位于山间崖壁上,气势磅礴,堪称古代建筑的杰作。石棚墓的建造工艺十分精湛,墓主墓室内装饰华丽,壁画绘制细致,展示了古代贵族的生活风貌。走进石棚墓,仿佛穿越时光,感受古代文明的辉煌。
石棚墓的建造历经千辛万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勤劳智慧。墓主的陵墓建造在悬崖上,墓道纵横交错,设计独特,显示出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石棚墓中的文物珍品琳琅满目,青铜器、陶器、玉器等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水平,让人叹为观止。
石棚墓的发现,为考古学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对象。通过对石棚墓内文物的挖掘和研究,人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石棚墓也成为文化遗产的宝库,吸引着无数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学习,传承古代文明的精神。
石棚墓,见证着古代文明的辉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是古代人们对生命的怀念,对文明的传承。走出石棚墓,我感慨万千,古人的智慧和勤劳让我们今日受益匪浅,我们应该珍惜文明遗产,传承古代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石棚墓散文 篇三
石棚墓散文
瑞安市马屿镇的棋盘山山脊上,坐落着有“亚洲金字塔”美誉的石棚墓。它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与山下纵横交错、如梦如幻的石垟村“千岛湖”相呼应,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1983年,瑞安开始文物普查,棋盘山石棚墓群被发现,分东、南、西3处4座。南处山脊上石棚墓遭破坏不再留有遗迹。东处山脊上存墓一座,墓门朝南,盖石严重残缺,西处存有两座石棚墓,两墓相距为4.5米。一座严重毁坏,另一座则保存得相当完整。
石棚墓造型独特,石棚下面由3支1.2米高的石笋支撑着数十吨的盖石,后壁都用块石拌泥堆砌,机构紧密,高度低于墓口支石,故盖石侧面从前向后倾斜,避免积水。可见石棚墓的选址、建造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墓室占地约20平方米,盖石四周略呈三角形,最大长宽为3×4.5米,厚0.7米左右,由于整座墓是石棚结构,故称石棚墓,又称支石墓或抬石墓。据出土的.随葬印纹原始青瓷(碟、碗,凿、短剑、小编钟等)、印纹黑瓷(陶罐、鼎、纺轮等器皿与残片)考证,石棚墓是一种墓葬形式,建于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末周初,新石器晚期至铜器初期的“巨石文化”时期,为石棚墓文化范畴。
据传说,3000多年前马屿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只有许多岛屿,目前这些地方的村名已带有山坳近水义的“岙”字,如马岙、河岙、高岙、玉岙等。当地人发现石垟、河岙村附近一带有许多煤泥,三四十年前,村民还曾在这里挖煤泥充当烧菜做饭的燃料。江桥、石桥村一带离地面20米以下的地方有许多卵石块,马岙村有埠头的遗址,正是当年原港湾的证明。
有专家认为,石棚墓建造在这里,在南方毫无渊源可寻,但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石棚墓同棋盘山脚下石垟村的“千岛湖”、江桥村的山寨紧密相关。3000多年前,在岛屿上群居一个部落,在这山头建有山寨,首领就是寨王。现在山寨遗址面积尚有300多平方米,当时寨王爷精明能干,关心他人,部落内部团结兴旺发达,物产丰富,江桥山寨成为其他部落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带兵入侵,但以屡遭失败而告终。寨王爷为了防止外敌入侵,更加巩固寨营,在山寨脚下挖建大小堡垒数十个、战壕数百条,四通八达,现在横七竖八的石垟河就是当年战争阵地,河底有些地方还留有用石块砌成的通道。整个30多万平方米的防卫工事中只有唯一一条与外界联系的通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由于多年的战争,该寨无法得到外来支援,最后寡不敌众,败在外番之下,寨王爷被杀。为纪念这位功绩卓越的寨王爷,当地群众把他及士卒安葬在后寨的山脊上,就是现在的石棚墓。使人扑朔迷离的是,当前一些考古专家在附近山上都找不到石棚墓盖石这样大、同样质地的岩石。在当时科学极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完成这项数十余吨重的巨大工程,至今仍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