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的散文(优质3篇)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的散文 篇一

康有为,清末民初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与徐悲鸿之间的师生情缘,是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康有为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提倡学习西方文化,主张变法兴新,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徐悲鸿,则是当时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美术界的一面旗帜。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相遇,是一场精神的碰撞和灵魂的启迪。康有为深受徐悲鸿的画作所感动,他看到了徐悲鸿作品中蕴含的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尊重,看到了徐悲鸿对艺术的追求和创新。于是,康有为决定拜徐悲鸿为师,向他学习绘画。

徐悲鸿欣然接受了康有为的请求,他看到了康有为身上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和对国家兴盛的追求。在徐悲鸿的指导下,康有为努力学习绘画技巧,虽然起步较晚,但他的才华和勤奋让徐悲鸿刮目相看。徐悲鸿不仅传授给康有为绘画的技艺,更是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启发。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超越了学术和艺术的界限,更是一种心灵的契合和精神的交融。他们共同探讨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代化之路,共同努力着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在这段师生情缘中,激发出彼此最纯粹的创造力和热爱,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

康有为与徐悲鸿,一个是思想家,一个是艺术家,他们的相遇和相知,成就了一段传世的师生情缘,也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的散文 篇二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中师徒之间的传承和教育,更是一种心灵间的相通和启迪。

康有为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和国家兴盛充满了憧憬和追求。而徐悲鸿则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了中国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两位大师在各自领域的成就让他们相互尊重和欣赏。

康有为向徐悲鸿学习绘画,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徐悲鸿对康有为的才华和勤奋赞赏有加,他不仅传授给康有为绘画技巧,还引导他思考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徐悲鸿的教诲让康有为在绘画之外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才华和理想融入到国家的发展之中。

康有为的师生情缘不仅让他在绘画方面有所造诣,更是让他在思想和行动中有了更深的领悟。他与徐悲鸿的相处,让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振兴而努力的信念,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艺术和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是一段承载着师道尊严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故事。他们的相遇和相知,不仅让彼此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成就,更是为后人树立了坚持理想、传承文化的楷模。他们的师生情谊,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近现代史的长河中。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的散文 篇三

康有为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的散文

  哈同花园的奇遇

  徐悲鸿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四赴上海以后的1916年2月考取了震旦大学法文系,他在上海总算是有了立足之地。在震旦大学入学不久,徐悲鸿便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哈同花园仓圣明智大学征集仓颉画像的启事。

  在旧上海,哈同花园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近代上海最大的一座私家花园,被誉为“海上大观园”,花园的主人是远东第一富豪犹太人哈同。从1910年以后的十多年间,哈同夫妇曾在哈同花园办过多种形式的义务学堂,招收贫苦人家的孩子,到哈同花园念书。学校提供食宿,学生不用交学费,另外还能得到一些书杂补贴。

  仓圣明智大学也是设在哈同花园里的一所义务学堂,课程主要是文字和佛学。学校设有图书馆、礼乐器室等,校长由热心文化事业的哈同花园总管姬觉弥担任。校名中的仓圣,指的就是仓颉,学校奉仓颉为先师,每年春秋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徐悲鸿从报纸上看到征集仓颉画像的启事以后,便马上开始着手创作,准备应征,他想以此挣点稿费。他根据传说中仓颉“四目灵光”的特征,为这位古代造字圣人画了一幅一米多高的水彩画像。画面中的仓颉满脸须毛,肩披树叶,眉毛下面是上下重叠的四只眼睛,神采飞扬。

  徐悲鸿的画在众多应征稿件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他不仅得到了一笔高额奖金,哈同夫人和校长姬觉弥还邀请徐悲鸿住进哈同花园作画,同时他们聘请徐悲鸿为哈同花园的美术指导和仓圣明智大学的美术教授。走进哈同花园,是徐悲鸿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会,他从此开始得到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哈同花园,经校长姬觉弥介绍,徐悲鸿首先结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师——康有为先生。

  拜康有为为师

  徐悲鸿第一次见到康有为时,康先生已经年近六旬,这时老人已经很少再收弟子了,但是,当他见到眼前这位气宇轩昂、一表人才的年轻人的时候,老人竟喜不自禁,马上答应破例收徐悲鸿为入室弟子。这样,几天之后,在辛家花园康宅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徐悲鸿跪在地上向老师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能被一代国学宗师一眼相中,可见青年徐悲鸿的魅力。

  拜师之后,康有为邀请徐悲鸿住到自己家里,让他为家人及朋友画像,同时在国文、金石、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给予徐悲鸿全面指导。在康家,徐悲鸿认真地浏览了老师收藏的大量历代书画、碑帖作品,并将“石门铭”、“爨龙颜”等名碑临摹多遍。在老师亲自指点下,徐悲鸿得“宗碑派”真髓,艺术造诣突飞猛进。

  康有为是民国初期最早提出“美术革命”的先驱人物,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国外,游历欧洲。当他看到欧洲各国的美术状况后,感触颇深,他认为“罗马画为全欧第一”,而“我们的国画疏浅,远不如之,此事亦当变法”,很明确地提出了中国画变法的思想。他还提出改进中国画不仅关系到中国文明的进步,而且与振兴工商业有内在联系,应当派留学生到欧洲去学习。康有为这些改革中国画的思想对青年徐悲鸿触动非常大。

  携蒋碧微出奔日本

  徐悲鸿在哈同花园期间结识了从家乡宜兴初到上海的18岁美少女蒋碧微,一见钟情。可此时的蒋碧微却不是自由之身,她在13岁时,就遵父母之命与苏州的查公子定了亲。这个查家是姑苏大户,退亲根本不可能。这令徐、蒋这对相恋的年轻人十分苦恼。

  看到这种情况,康有为亲自出面帮徐悲鸿解决难题。他让徐悲鸿藏在自己的家中,对外声称要去法国留学,实际精心准备着徐悲鸿与蒋碧微私奔日本。在两位年轻人临去日本之前,康有为先生还特意为徐悲鸿写下了“写生入神”四个大字,同时署上了“悲鸿仁弟,于画天才也,写此送其行”。既表达了先生对徐悲鸿这一时期艺术的评价,同时也充满了对这位天才弟子的无限寄托。

  徐悲鸿和蒋碧微在日本待了不到半年,因为手上的经费花光了,便返回了上海。回来后,徐悲鸿马上去看望康有为先生,他在谈话中向老师表达了想去欧洲留学的愿望。康先生说现在世界大战打得正酣,眼下去欧洲不太可能,不如先去北京,看看能否弄到一个官费留学的名额,将来出国,两个人的生活可以过得宽裕一些(官费,就相当于现在的公派出国)。康先生又说,去北京的话,他可以介绍几位朋友。

  听从了老师的话,1917年12月,徐悲鸿、蒋碧微夫妇一同北上。他们先乘船到天津,然后再乘火车来到了北京。这是徐悲鸿第一次到北京。

  到北京后,徐悲鸿拿着康有为先生的介绍信,首先找到了康先生的大弟子罗瘿公先生。罗瘿公是北京名士,在政教两界很有地位,著名的京剧大师程砚秋就是罗瘿公先生一手栽培的。罗瘿公看到老师的信后,马上给当时的教育总长傅增湘先生写了一封信,请他给徐悲鸿一个官费出国留学的名额。

  “你可以去法国留学了”

  徐悲鸿经罗瘿公介绍去见傅增湘总长,见面时徐悲鸿表达了想争取官费去法国留学的愿望。傅总长说:“听说徐先生画儿画得好,能不能画几幅让我们看看?”

  于是,第二天,徐悲鸿把自己画的多幅作品送到了教育部。几天后,徐悲鸿又去见傅增湘,傅先生说:“你画得确实很好,只是现在世界大战未停,将来有机会的时候一定少不了你。”徐悲鸿公费留学之事就这么简单定了下来。

  与傅增湘先生交往,年轻气盛的徐悲鸿还做了一件傻事: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18年的10月,徐悲鸿听说教育部派了两位北大教师去欧洲留学,他坐不住了,马上跑到教育部,当面质问傅总长,责备傅增湘先生说话不算数。

  傅总长解释说:“世界大战还未停,你不必着急,这次派出的两个人仅是考察不是留学,你再等一等。”

  回家以后,徐悲鸿还是想不通,他就给傅增湘先生写了一封措辞更加尖锐的信,发泄自己的不满。几天后,徐悲鸿遇到罗瘿公,罗瘿公说傅总长对徐悲鸿的谩骂非常生气。

  徐悲鸿也是郁闷未消,他说:“既然不派我留学,当初为何还答应我?”罗瘿公说:“这段时间教育部从没派遣过留学生,你公派留学的名额也未被取消。”听罗瘿公这么一说,徐悲鸿对自己的做法非常懊悔。

  时间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教育部开始派留学生去欧洲学习。傅增湘马上召见徐悲鸿,见面时徐悲鸿觉得很局促,无地自容。傅增湘先生毫不介意,第一句话便说:“好了,你现在可以去法国留学了。”很快,徐悲鸿收到了公派留学的通知。

相关文章

江水炖江鱼散文(经典3篇)

去年春天,我从哈尔滨回到故乡勤得利,多年没见面的老朋友再次重逢,自然感到十分亲热。吃晚饭的时候,一个朋友对我说:“听说你要回来,我们几个早就商量好了,明天找两个渔民朋友陪你下江去玩玩。” 听说要陪我下...
散文2018-02-04
江水炖江鱼散文(经典3篇)

黄冲闸散文(优质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观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仅次于诗歌的。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冲闸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冲闸散文  1959年,...
散文2013-09-05
黄冲闸散文(优质3篇)

人面桃花相映红优美散文(优选3篇)

醉人的桃花 在春的微风里,我又看到了梦中的桃花。她依旧那样含笑迷人。白色的桃花洁白如玉似棉,粉色的桃花粉如绽放的杜鹃,还有那粉红色的桃花勾起我粉红色的回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山不在寂静,水不在凝结底...
散文2017-03-06
人面桃花相映红优美散文(优选3篇)

好人坏人散文【优秀3篇】

大自然赋予人类双腿,注定了人永远离不开大地,大自然又给人以灵魂,让人凭借想象去超越现实。因而精神的腾飞和肉体的下坠,构成了人类特有的张力——在善恶中徘徊,在真假中抉择,于是就有了好人与坏人之分。 “人...
散文2018-04-08
好人坏人散文【优秀3篇】

人生九苦散文【推荐3篇】

佛经里说,人生有八苦:生、老、...
散文2015-09-02
人生九苦散文【推荐3篇】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

引言:《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以下是小编整理《醉翁亭记》的原文...
散文2014-01-09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