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王的成功之道散文(最新3篇)
豆花王的成功之道散文 篇一
豆花王,一个小而精致的豆花店,却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脱颖而出,成为众多食客心目中的豆花之王。那么,豆花王的成功之道究竟何在呢?
首先,豆花王在产品上下足了功夫。他们选用上等黄豆,经过精心研磨和提炼,制成口感细腻、香甜可口的豆花。无论是原味、红糖还是豆花配料,每一道菜品都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确保味道的完美。此外,豆花王还推出了各种口味的冰豆花,在夏日炎炎时节更是受到了食客们的喜爱。产品的品质和创新是豆花王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豆花王在服务上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店内环境还是员工服务,都体现出了豆花王对顾客的尊重和关怀。店内干净整洁,员工热情周到,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此外,豆花王还推出了会员制度,吸引了大量忠实顾客,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在豆花王,顾客不仅可以享受到美味的豆花,还能感受到舒适的用餐环境和优质的服务。
最后,豆花王在营销上也做到了独具匠心。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豆花王成功吸引了大批顾客。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开展了多种活动,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同时,在店铺周边张贴广告、派发传单,吸引了附近居民的光顾。此外,豆花王还定期推出新品、优惠活动,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增加了回头客的粘性。
综上所述,豆花王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产品品质的保障、服务的用心和营销的创新。作为一家小而精致的豆花店,豆花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为了众多食客心目中的豆花之王。
豆花王的成功之道散文 篇二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有创新的经营理念和坚定的信念。豆花王作为一家小而精致的豆花店,正是凭借着这些特质,成功地赢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
首先,豆花王敢于创新。传统的豆花店往往只提供原味豆花,口味单一,很难吸引更多的顾客。而豆花王则不同,他们推出了各种口味的豆花,如红糖豆花、花生豆花、椰汁豆花等,丰富了产品品类,满足了不同顾客的口味需求。此外,豆花王还推出了冰豆花,解决了夏日吃热豆花的困扰,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创新是豆花王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豆花王坚持用心。无论是选材、研制还是制作,豆花王都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他们选用上等黄豆,经过多道工序提炼而成的豆花口感细腻、香甜可口,让人回味无穷。豆花王的员工都经过专业培训,服务周到热情,让顾客在店内就能感受到家的温暖。用心经营,让豆花王获得了顾客的信赖和支持。
最后,豆花王坚持不懈。经营一家小店,困难重重,但是豆花王从不气馁。他们不断改进产品,提升服务,吸引顾客,逐渐壮大自己的品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豆花王不断寻求突破,坚持不懈,最终赢得了成功。
综上所述,豆花王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创新、用心和坚持。他们不仅有好的产品和服务,更有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家小而精致的豆花店,豆花王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有信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豆花王的成功之道散文 篇三
豆花王的成功之道散文
在古城西安,前几年几乎是豆浆的天下。如今豆花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处处飘香。特别是提起成都小磨豆花庄,几乎无人不知,其62岁的庄主吕贤荣先生则被人们风趣地称为“豆花王”。请看——
“豆花王”的成功之道
7年前,吕贤荣先生开了一家小火锅店,资金只有几千元,面积30平方米,全部员工3人,每天能卖200元他已眉开眼笑;如今,他开了两家成都小磨豆花庄,经营面积达600多平方米,员工60余人,各界人士纷纷向他伸出大拇指,社会名流贾凹、陈忠实等人也挥毫泼墨,为其题词褒扬。每每走进他的豆花庄,总是高朋满座,雅士云集,笑脸盈盈,墨香氤氲,一派祥和喜庆,真可谓:菜香墨香豆花香香香入肺。吕贤荣先生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呢?
有牙没牙都吃豆腐
吕贤荣先生是四川人,1962年从重庆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工作。1994年他退休后在西安朱雀大街北段办了一个热盆景川味火锅店,专卖火锅和炒菜。当时的店面约30平方米,资金只有几千元,全部员工3人,由于饭菜没有什么特色,经营一直比较惨淡。中国向来有“吃在四川”的说法,作为自幼生活在四川的吕贤荣,他自然对四川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他考虑到现在饮食业的发展方向正在向绿色食品回归,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鱼大肉吃腻了,必然想吃些清淡的,而豆腐正好符合这些条件,它集保健、营养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并且老少咸宜,何不在豆腐上大做文章呢?
年轻时当过兵的吕贤荣保持着军人一贯的雷厉风行作风,他当即立断,先后去过剑门关、成都的餐饮市场进行考察。在成都一家豆腐店,他发现一碗豆花卖40元,很多人竟排着长队去吃,他终于悟出:有特色是一家餐饮店生意兴隆的根本保证。这种特色能不能拿过来为我所用呢?吕贤荣老先生回到西安后又对西安餐饮业进行了一番调研,1999年3月,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火锅店改为成都小磨豆花庄。这是西安的第一个豆花庄。他对原来的小店进行了装修、改造和扩建,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了西安餐饮之林中。开业伊始,他就推出了豆花系列四五十种,豆制品六七十种,每天顾客盈门、络绎不绝,在餐饮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时候他却赢得了开门红。第一个月营业额达到了7万多元,第二个月更达到了10万多元,到了第三个月一二层楼客人一下子爆满,很多人还要在门外排队等候。为了满足顾客需要,他又把三楼装修起来,8月1日正式开张,经营面积扩大到300平方米,没想到客人还是坐不下,很多客人经不起长时间等候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去。
吕贤荣先生明白,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特色和品牌就是生命。他的特色和品牌就是豆花系列和豆制品系列,他必须打好这张王牌,做好这篇文章。于是他一方面狠抓内部管理,力促“软件”服务上台阶,另一方面狠抓特点、特色,努力把自己的拳头产品豆花和豆制品打出去。他店里的腊肉、香肠、萝卜干系列菜、泡菜都是从四川做好运来的`,他使用的调味品、大豆、他的厨师也都是四川的。许多四川人来店里吃饭连喊正宗;他针对陕西人的口味,对某些饭菜略作调整,陕西人吃了也大呼过瘾。
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已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还要吃好。豆花和豆制品属于绿色食品,“有牙没牙都吃豆腐”,吕贤荣的特色选对了。
来者去者皆是老爷
顾客就是上帝,他们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有些商家诚心待客,有些商家却假意应付。吕贤荣先生深得经营秘诀,始终坚持“来者去者皆是老爷”的待客之道,从而使他经营的豆花庄稳步发展,日益壮大。
1999年年底,吕贤荣在朱雀大街北段的豆花庄生意好得令人艳羡。仅草鱼每天就能卖出七八十斤,晚上8、9点钟已不敢接待客人,因为他的饭菜早卖完了,他不得不出面向顾客解释、道歉,许多客人只好抱憾而去。面对一些从长安、户县、渭南等地慕名远道而来的客人,吕贤荣更觉得过意不去,似乎是他欠了客人什么似的。
鉴于这种情况,吕贤荣经过两个月的选点和筹备,2000年5月,他又在西安南二环路铁路新村对面开了第二家成都小磨豆花庄,生意依然红红火火。吕贤荣面对成功,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容。
他说:“我能走到这一步,一是抓好了饭菜质量,东西好;二是抓好了价格,价格适中,绝不允许有暴利;三是狠抓服务质量,顾客就是上帝,来者去者都是老爷,进门笑脸相迎,出门笑脸相送。有些行动不便的特殊顾客,服务员必须扶送到位。”他还说:“不管搞什么,对顾客一定要诚心,不能欺骗顾客。在我这里,鲈鱼、桂鱼要让顾客看了后是活的再拿去做,绝不允许偷梁换柱。”诚心换诚心,吕贤荣也得到了“上帝”丰厚的回报。
祖国与豆腐同在
走进成都小磨豆花庄,处处可见名人字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陈忠实“豆花飘香”的题词,可以看到贾凹“有牙没牙都吃豆腐来者去者皆是老爷”的大门楹联,可以看到孙见喜“影高万木外,香飘一轮中”的赞誉,以及费秉勋、孙存蝶、李杰民、马河声等社会名流的字画,尢为引人注目的是作家方英文“祖国与豆腐同在”的题词别具一格,食客们议论纷纷,争鸣不休,久久难以忘怀。走进成都小磨豆花庄,似乎是走进了艺术的殿堂,墨香扑鼻,满室生辉。你似乎是与这些作家艺术家们同聚一堂,娓娓交谈。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使你有一种做了上帝的感觉。
吕贤荣说,“祖国与豆腐同在”是方英文的发明和创造,它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祖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己请文化名人为店里题词作画,正是为了弘扬饮食文化。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餐饮观念发生了变化,很多人外出就餐不在于吃饱肚,而是来谈事情的。这就要求饭店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突出文化品味。饮食和文化相辅相成,通过文化可以促进餐饮业的发展,通过餐饮业也可以推动文化的普及和进步。二者相互衬托,互为表里,从而促进餐饮业上档次,树品牌、迈台阶。
这也许就是吕贤荣和他的成都小磨豆花庄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