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淳化散文【优选3篇】
再回淳化散文 篇一
淳化,一个多情的小县城,曾经是我的家乡。每次回到这里,心情总是格外澎湃,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卷中。清晨的淳化,依旧是那样宁静祥和,街道上行人匆匆,却不失一份从容;小巷里的红砖青瓦,岁月的痕迹斑驳而美丽。我走在熟悉的街头,感受着这里独有的气息,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
漫步在淳化的山间小道上,清风拂面,落叶飘零。山间的清澈溪流依旧宛如镜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我静静地坐在小石桥上,闭目聆听山涧的潺潺流水声,心中涌起一股宁静和平静。这里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亲切。
夜幕降临,淳化的街灯亮起,照亮了夜晚的小县城。我漫步在街头,感受着这份宁静与安逸。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是居民们夜晚的消遣,也是这座小城的生活气息。我走进一家小酒馆,点上一杯故乡的酒,品味着这份宁静与惬意。
再回淳化,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里的宁静与美好,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淳化,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也是我永远向往的地方。
再回淳化散文 篇二
淳化,一个小县城,却有着许多美好的记忆。我在这里长大,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我童年的足迹。再次回到这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懵懂无知的年代。
清晨的淳化,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唤醒了我对这座小城的思念。我走出家门,感受着清晨的新鲜空气,行人匆匆忙忙,却不失一份从容。街头的小摊贩早早地摆开了摊位,准备迎接一天的生意。我走过熟悉的街道,眼前一幕幕熟悉的画面涌现,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和亲切。
漫步在淳化的乡间小道上,耳畔传来鸟鸣虫鸣,仿佛在为我的归来欢呼。田间地头的农民们正在辛勤劳作,他们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的丰收。我走过金黄的麦田,感受着这份朴实与真挚。这里的山山水水,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对家乡的眷恋,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平静。
夜幕降临,淳化的街头熙熙攘攘,灯火辉煌。我漫步在街头,感受着这份熟悉与陌生。远处传来欢声笑语,是居民们夜晚的欢乐,也是这座小城的生活气息。我走进一家小饭馆,品尝着家乡的美食,回味着这份乡愁。
再回淳化,每一次都是一次情感的释放和升华。这里的朴实与真挚,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淳化,永远是我心灵的家园,也是我永远向往的地方。
再回淳化散文 篇三
再回淳化散文
那年桃李芬芳时节,异乡漂泊的我,离开山城淳化,只身来到“大秦故都,德善咸阳”后,很少回到曾经发生过载入史册的“爷台山战役”的淳化,欣赏这里的美景,品尝山城的小吃。即便周末回去,也是紧紧张张地安顿完家务,又匆匆赶往单位上班。
前些日子,时值周末,有幸陪武功作家协会一行15人,来淳采风,再一次踏上了这块红色热土,找寻当年呆在县城的那个“家”的感觉。8月19日下午16时,载着武功文友的中巴车从银百高速公路“淳化南”驶出来以后,沿着县城街道,一路北上了来到了“梨园广场”。等那位事先联系好的亭亭玉立、长相俊美的女解说员到来后,自己和远道而来的客人,走进了陈列着淳化各个时期的出土的文物的文博馆内,聆听起梨园古镇文物出土的前前后后的故事,欣赏起一件件精美绝仑、美仑美奂的历史馆藏文物的艺术魅力。解说员讲解的声情并茂,参观者听的认认真真,这些从后稷教稼地方而来的作家们,都被这些珍贵文物所折服,纷纷赞叹不已。
从文博馆走出来以后,趁着时间尚早,我们又驱车赶往兴淳塔旁边煌全省首家县级碑林的“淳化碑林”进行参观。遥望那些书写的字体酋劲有力、飘逸浑厚的石刻书法作品,参观者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尽管那天,碑林现场正在施工,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参观的情趣。看着一块块矗立的石碑上由各省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书写的字体,站在高大的“淳化碑林”的石牌楼前,爱好照相的我急忙对有着公安生活的谷建瑞老师说道:“谷老师,给咱们拍张合影照吧!”于是,性格温和、擅长小说创作的谷老师连忙招呼大家站好两排。之后,谷老师举起相机,按动快门,瞬间,一张张形象生动逼真的淳化、武功两地文友的合影照定格在相机中,几天之后传递到李美丽的微信朋友圈中。从喻意为“三六九”的三百六十九个台阶的“兴淳塔”上下来,站在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的甘泉湖的吊桥上,自己扶拦四望,脑海中不时涌现出前多年,与县上的文朋诗友徜徉在甘泉湖畔散步、和单位的同事一块参加创卫活动,在甘泉湖畔捡拾垃圾、在梨园广场上观看文艺演出活动的情景。
到了晚餐的时间,我们又慕名赶到环境优美、古朴典雅、大门门楼前面上书着“车坞汇车喜迎旅游观光各路宾客,贤仓聚贤尽享田园风情乡里珍馐”楹联的“贤仓大院”就餐。下车后,走进农家乐院子,一阵阵凉爽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此刻,让我想起以前那句“淳如诗,美如化,深呼吸,来淳化”的广告宣传语。待饭菜还没有摆上桌的空闲时间,站在院子葡萄架下的武功美女张会鸽、王青鸽等几个人,手机不停地拍照,将自己的倩影定格在手机画面中。不一会儿,有着当地浓郁地方风味的“洋芋馍”“绿菜馍”“土鸡蛋”等新鲜农家饭菜端上来,远道而来的文友们围桌而座,津津有味地吃着,谝着今天参观的收获。猜拳声、说笑声,回荡在农家院落里。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酒席散席后,两位知名书法家,为文友们纵情挥豪泼墨。本来自己欲想索取一幅“踏雪寻梅”的于体书法作品,只可惜因为夜深的缘故,未能如愿以偿。
翌日清晨,用过早餐后,我们驱车参观毕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川湾石窟,径直来到省级文明示范村——石桥嘴头村,占地面积200亩的渭北风情园。曾时常主持文艺节目演出的县剧团高翔团长,早已在风情园里等候着我们。见参观者的车辆停在风情园外,高团长他们热情地上前与大家问好。随后带领众多文友们参观正在建设中,具有关中特色的风情园。在他的解说下,我穿过拜祖殿,和会鸽、欢庆等人走进张家姓的宗祠堂,找寻张姓的来历和历史文化名人。毕了,虔诚地我,还向张姓祖先泥塑像前烧了几炷香。“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面条像裤带,锅盔像锅盖,油泼辣椒一道菜,秦腔不唱吼起来”这些涂绘在风情园窑洞墙壁的陕西八大怪的民情风俗在这里,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难怪电影《大丑》在这里拍摄。
渭北风情参观结束后,我们又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胡家庙御泉村的.“御泉”参观。尽管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可却怎么也阻隔不了我们这些文朋诗友的热情与兴致。等赶到景点的时候,雨越来越大,打着雨伞的人们,站在泉水旁边,仔仔细细听着又一个美女讲解的那段“关于御泉”的美丽传说。有的人还弯腰舀起一杯泉水,幽默地模仿起刘帮当年的样子,举杯高喊道:“此乃长生不老的神水矣……”下午15时,饥肠辘辘的我们一行,在胡家庙街道弘润酒店聚餐后,自有邰而来的文友踏上了返乡的征程。那雨中那难舍难分送别的情景,深深烙印在两地作家们的心中。
短短的一天半时间的文学采风活动结束,行走在返咸路上的我,心情难以平静,吃着正宗的淳化饸饹、喝着皇帝饮用过的泉水、欣赏着山城淳化的美景,多愁善感的我,忽然生发出一种“恋”家的感觉。人家贺敬之是“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而自己却是“几回回梦里回淳化,双手搂定兴淳塔。”不管以后走到哪里,都忘记不了自己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淳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