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散文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通用6篇】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 篇一

在这个城市的冬季,寒冷的天气让人不愿意离开温暖的被窝,整个城市的晨曦都显得有些慵懒。走在街上,看着那些楼房和道路上的车辆,心中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或许是因为这座城市太过繁华,让人感觉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

在这样的一个清晨,我偶然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小巷子里没有喧闹的人声和车辆的喧嚣,只有几间安静的小屋。我随意地走进其中一家,推开门,里面一片宁静。一位老妇人正坐在灶台前,手中拿着一把铁铲,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食物。这时,我闻到了一股香气,原来是老妇人在煮着一锅热腾腾的饭菜。

老妇人见我进来,微笑着招呼我坐下。我不禁好奇地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老妇人慈祥地笑了笑,说:“这里是我家,也是我一家人的温暖之所。”听到这里,我才发现这里的温馨和安逸。而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温暖的家庭氛围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

在老妇人的慰问下,我品尝了她煮的饭菜,那种滋味令人难以忘怀。我跟老妇人聊了一会儿天,得知她是这里的居民,每天都会在这里烹饪美食,等待着自己的家人回家。虽然这里并不起眼,但在老妇人眼中,这里却是她一家人的温馨港湾。

离开时,老妇人送给我一碗热腾腾的饭菜,她说:“希望你也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我接过碗,感受到了老妇人的温暖和祝福。走出小巷子,我感到心中的孤独感也消失了许多,原来,只要有一颗温暖的心,哪里都会是家的感觉。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 篇二

冬日的清晨,寒风刺骨,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气中。在这样的天气里,街头巷尾寥寥无几行人,大部分人都躲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愿离去。我却一个人走在街上,寻找一丝熟悉的气息。

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了一座破旧的小院子。院子里没有绿树和鲜花,只有一栋陈旧的小屋。我轻轻推开门,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原来是一位老人正在灶台前烧火做饭。老人看到我进来,微笑着招呼我坐下。我跟老人聊了一会儿天,得知他是这里的居民,每天都会在这里烹饪美食,等待着自己的家人回家。

老人告诉我,这里原本是一家人的温暖之所,可如今家人都已离去,只有他一个人在这里守望。我看着老人慈祥的脸庞,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感动。虽然这里并不起眼,但在老人眼中,这里却是他一家人的温馨港湾。

离开时,老人送给我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说:“希望你也能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我接过碗,感受到了老人的温暖和祝福。走出小院子,我感到心中的孤独感也消失了许多,原来,只要有一颗温暖的心,哪里都会是家的感觉。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 篇三

  按照老的说法,我应当是个游子,离着故乡有三千里,离开的时间已经整整23年,比在故乡生活的时间还稍长些。中年,该到思念故乡的时候了,对故乡的思念从点状的场景开始,总是被猝不及防的撩起。邓丽君的歌从少年听到现在是百听不厌的,现在听到《又见炊烟》却无端想起朱逢博演唱的旧歌《那就是我》“我思念故乡的炊烟,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不免引发惆怅,想起了故乡的炊烟。炊烟其实是做饭烧柴火冒出来的烟,炊烟是不招人喜欢的,PM2.5严重超标。小时候农村做饭都是用大柴火灶,这种灶很大,一般都有两个灶口,架两口大锅。我家的锅一口直径一米,一口直径两尺四,大的给猪煮潲(音哨),小的煮饭烧菜。烧这种灶挺麻烦的,需要不停往里填柴火。平日里,家人都在地里忙乎,只有外婆在家做饭,外婆小脚,走路都不稳,一个人在灶下添一把柴火,起来再炒炒菜,“灶上一把灶下一把”是农妇们诉苦的内容之一,用这个灶做饭很不容易。冬天,我很喜欢帮烧火,灶里翻腾的火焰辐射到身上很暖和。用这种灶灰烬久久不灭,我们弟兄几个会把红薯埋在灰烬里煨,那是我们儿时难得的零食。家里的老猫也懂得利用灰烬的余温,在大冬天老猫老是赖在灶里不出来。

  烧柴的灶对柴火消耗很大,家里的柴总也不够,秋冬,母亲要到十几里外的山里去打柴,早上出去,下午才能回,长大些我会半道接母亲,很沉重的一担柴,压得喘不气来。其实,小孩子也闲不住,荒地和田梗上长了很多一人来高的蒿草,暑假里,我和姐姐要顶着大太阳去砍,就地晾晒在地上,等下午太阳变弱些,再捆起来挑回家。家里属于棉区,主要种的是棉花,摘完棉花的棉花杆绝不会浪费,要一根一根拔下做柴火。其他的油菜、花生、芝麻等秸秆都全部要挑回家做柴火。即便这样柴火还是不够,还要托熟人到山里买“硬柴”,都是一些灌木的木棍以及加工后木材的边角余料等。

  烧柴灶不光费柴,烟也很大,尤其是刚点火时满屋子的烟,还好家里的房子四面透风,烟很快就散去。柴灶都修建了烟囱,烟囱伸出屋外,在屋顶上很显眼,做饭时炊烟袅袅升起,老远就能看见。小时候农村小学上午十点才上课,一早起来,我们都要先干一些农活,在地里远远看见家里的炊烟升起来了,那是外婆在做饭,再过会就可以回家吃饭了。从来没有把炊烟当成风景,其实还有些厌烦,尤其是烧煤炉子,用松球加树枝架起煤球,从下面点起来火,握把大蒲扇对着炉子下面的风口呼呼地扇,乱窜的烟雾含有很浓的煤气味呛得眼睛睁不开,咳嗽连连,很难体会得到邓丽君《又见炊烟》中的浪漫。

  以前城里人做饭也要烧柴火,搁到现在吃顿烧烤都会招来城管的干预。老家农村也富裕了,留守的老人都使用煤气,无论城乡人们都改变了做饭的方式。不烧柴火,不用再砍伐树木,让自然植被得到恢复;没有炊烟弥漫,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不见炊烟升起,可以说是社会进步的积极结果。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 篇四

  老家村子东北面有口大水库,几座大山的脚伸过来,成了它的后岸。绵绵延延的大山一直与远方的天空连在了一起。宽宽窄窄的山沟里长年流淌着清澈的泉水,大大小小,急急缓缓。水库里的水总是那么蓝。水里有绿树,有鲜花,有青天,有白云,有鸟儿或快或徐地飞过。水中的世界比岸上和天空中的更生动,更有灵性。

  上初中时,我就喜欢在晴朗的夏天傍晚,独自一人,静静地穿过长长的田间小路,爬上大埂,坐在干净的石头上,让清新的山风吹着,欣赏青山绿水,白云落日和良田村落……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二十几年过去,风景还是那么迷人。只是那凫凫的炊烟悄悄地提前了,减少了。

  那时,我爬上大埂,太阳还挂在西边,红通通的面庞就像健康老人的脸,它用柔和的目光抚摸着万物。我时而仰望绵绵的远山蔚蓝的天空,时而俯视碧绿的田野树木掩映的村庄。不知不觉,太阳来到了西边的山顶。如约的炊烟就开始凫凫升起,如丝如缕,飘飘渺渺,很快弥漫成一片好大好大的薄纱,太阳,远山、村庄就罩在朦朦胧胧之中。不久,太阳向大地投来最后一瞥,钻进山里。夜幕就慢慢拉上了,这时的景致更是如梦境一般……当我恋恋不舍地爬下大埂,走进家门,一般正好赶上吃晚饭。

  刚工作时,暑假在家,每天最盼望的还是傍晚来临,去大埂领略落日黄昏,享受清凉的山风。那苍翠的大山,那丰收在望的田野,那绿荫环绕的村庄,真是令人心醉啊。可惜的是,往往太阳离山顶还有一竿多高,那飘飘忽忽的炊烟就从浓荫中凫凫地升起。我才刚刚欣赏,妹妹就站在村口,喊着回去吃饭,我不得不意犹未尽地踩着夕阳回家。不知不觉地,乡亲们已不再像从前,直到擦黑才歇工,而是早早休息,早早烧锅,早早吃饭。等到蚊子纷纷出动上班时,大家都已躲在房间里,吹着空调,吹着电扇,看着电视,聊着天了。

  最近几年,我越来越怀念老家炊烟中美丽的风景。一有机会,就早早地爬上大埂。令人失望的是,现在的村庄已没有以往那么富有诗意了,一眼望去,全是红色琉璃瓦蓝色琉璃白色墙灰色墙,很少看到树——它们婀娜的身姿大都被楼房遮住,村中的房子现在几乎都是三层的小洋楼了。我守望着凫凫的炊烟,终于看到了,遗憾的是只有一缕两缕,没有了如画般的意境。乡亲们烧柴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电饭煲和液化气。等到母亲喊我吃饭时,太阳仍精神抖擞地徜徉在西天,没有歇工的意思。我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承认,我将很难欣赏到家乡那炊烟笼罩下的醉人的风景了。

  真怀念那炊烟缭绕的日子啊!

  不过,看着家乡迈着矫健的脚步,昂首挺进,还是骄傲不已,欣喜不已。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 篇五

  回老家的时候,在温情绵绵的老家,我看到了那袅袅升腾的炊烟,啊!这是藏在我记忆深处带着诸多感情色彩的炊烟,这袅袅的炊烟我太熟悉了,我是闻着它的味道长大的,伴着它度过了童年、少年,在这升腾的炊烟里,曾有过我童年的梦想、少年的憧憬、青年的追求,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从老家返回小城的几天里,我还时常沉浸在家乡炊烟的回忆里,袅袅炊烟引领我回到了过往的青葱岁月,触发了我的灵感和想象,使我的思绪又飘回了家乡,我不由得拿起笔来,随着无端的思绪,把对炊烟的记忆尽情地流泻于笔端。

  说起炊烟来,那就从炊烟的灵动和有生命力说起吧,这就打破了我原来的思路,因炊烟那具有生命力的内涵是我在畅游三峡时听到和体验到的。当时,我们乘坐游轮在长江三峡急驶,兴致来了便放眼远望,有时便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两岸的农舍,有人就说:“别看那里有房屋,也不一定有人居住,也许早搬走了。”听了他的话,一位老者胸有成竹地说:“南岸现在还有人住,北岸的房舍是空的。”听了这位老者坚定的回答,众游客半信半疑,有人便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者镇定自若地用手指着南岸的绿荫丛中说:“你们看那边慢慢升腾起来有点模糊的炊烟,就说明有人在这里继续居住、生活,现在正是农村开始做饭的时候,你们再看北岸,一点炊烟的迹象都没有,这就说明了没有人在这里居住。”听了这位老者的话,我恍然大悟,对老人的判断心服口服,我不由得惊叹这位老者的经验老道和观察细腻,我也深感自己的孤陋寡闻,疏于观察。不过,这件事又引起了我新的一番思考,使我对炊烟有了新的体验和感受,让我懂得了炊烟是有生命力的,是灵动的。联想到袅袅升腾的炊烟,勾画出的是乡村生活气息图,它在告诉人们,炊烟代表着生机和活力,蕴含着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没有炊烟的地方就缺乏甚而没有生机、活力和生活气息。

  这时我又回忆起当年农村烟雾缭绕的生活,也的确如此。农人们都在期盼着自己家的烟火不断,越烧越旺,让外人一看,生活越来越好。说到这里,引发了一个真实的笑话:改革开放的前几年,老家公社里党委书记在驻地的一个村庄里驻点。报到的当天,召开了全村社员大会,大队干部、社员听说公社一把手亲自来包村,都很高兴,都希望能给村里带来大的变化,所以大多数老百姓都参加了,都想听听这位公社干部的就职演说。这位书记曾是县委书记的秘书,讲起话来幽默、风趣,一套一套的。开口便说:“我来你们村驻点的目的,就是想把你们村搞得浮炱不冒烟。”社员们一听就议论开了:“这个书记一进村,就要搞得咱村浮炱不冒烟,这浮炱不冒烟了还怎么过?”“在农村都讲究个烟火旺,让浮炱不冒烟不吉利。”社员们只顾议论,这个书记后来讲的什么话也没有心思听了,公社书记一看这阵势也不讲了,大队干部只好宣布散会。这次开会之后不长时间,这个书记的讲话就被当成笑话在公社驻地的几个村传遍了,都知道公社书记在XXX村驻点,要把那个村搞得浮炱不冒烟。其实,这个书记的本意是想借在这个村驻点的有利时机,从这个村开始,在全公社推广建沼气池,做饭、炒菜、烧水都不用土锅灶了,这不就浮炱不冒烟了?结果,也不知说了这句文明话的原因,还是农村对建沼气池接受不了之故,反正这个村始终也没建起沼气池来,这个村的浮炱一直照样冒烟,公社书记服气了,村里的老百姓心安理得了,再也不用为浮炱不冒烟的事发愁了。这个笑话一直流传了许多年。

  炊烟是有时间的。看着升腾的炊烟,就知道农人们一日三餐是比较有规律的。在我的记忆中,早晨做饭一般六、七点钟,午饭一般在十一、二点的时候做,晚饭大约在五、六点钟时做,这也要看四季时令。炊烟的规律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农人们的定时钟,过去,因农村贫穷落后,农村老百姓上坡下地干活,几乎没有戴手表的,到了晌天的时候,上看看天上的太阳位置,远看看村庄里升腾的炊烟,当看到升腾的炊烟多了,就赶快收拾着农具往家赶,到了家里稍一歇,正好就吃饭。当年我和小伙伴上山割草、上坡挖野菜的时候,临近晌天时,总要站到高处,看看有没有炊烟,或者看看炊烟的多少,就能大约判断出时间,每当又累又饿的时候,就会朝着家里的方向看炊烟,心里会想,祖母可能又做好吃的了,步子自然就会加快了。

  炊烟是有味道的。其实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每个家庭炊烟的味道是不同的,就是同一个家庭在不同时期,炊烟的味道也是不同的,这与每个时期的做饭、炒菜种类、质量不同是密切相关的。过去在村大街上,经常会听到有人说:“XX家又煎鱼了。”“XXX家又包韭菜包子了,闻着这味真好!”这就是炊烟的味道,通过炊烟的味道辨别着家的滋味,体验家的感受。

  炊烟是有形体的。炊烟在不同的季节里、不同的时段,也会变换着不同的形体,不停地、巧妙地勾画着美丽的农耕文明生活画卷。有风的日子里,炊烟就像舞女一样,随风雨飘摇;无风的日子里,炊烟就如同淑女一般,亭亭玉立、袅袅娜娜。在四季的炊烟里就似人生的四季一样,也是各有千秋,带给人们多彩的想象。在这一天里的炊烟也不一样,早晨的炊烟,一般是风轻云淡,清淡疏朗;中午的炊烟,来得急去得也快;晚上的炊烟最能体现出农村生活粗糙中的细致来,“炊烟袅袅牧人归”,炊烟富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和感情色彩,从炊烟的形体上就能观察出四季、早中晚及居家过日子的不同来。祖母经常跟我说,观察炊烟的形体,就能看出这家过日子的来头和家庭主妇的性格来,我当时似懂非懂,现在却深信不疑。

  炊烟在唤醒我们,让历史告诉未来:炊烟是有生命力的,凡是有炊烟的地方,都繁衍着旺盛的生命力;炊烟是有时间的,炊烟始终在呼唤着下地劳作的农人们要看着炊烟回家吃饭,又何尝不是唤醒我们这些在外做工的人,要想着家乡的炊烟,回家吃饭;炊烟是有味道的,这种味道就是家的滋味,家的感受;炊烟是有形体的,袅袅升腾的炊烟与山川、大地、房屋、丛林勾画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活画卷,画中的炊烟在我们心中升腾、升腾……

  这是炊烟唤醒我们的,也是炊烟告诉我们的。

不见炊烟升起散文 篇六

  小女孩睡醒光着脚跑到门口,发现爸妈都不在家。太阳正大,直直照下来,晒在院坝中一片玉米粒和一撮箕的辣椒。圆圆包谷粒反着光,她眯了一会儿眼睛才看清。卧在屋檐沟下的几只豆花鸡听到她出来,抬头看了她一下,咕咕咕抱怨一阵,又把脑袋伸到自己翅膀下重新睡。

  倒是猫机灵,也许平时女孩没少欺负它,起身弓腰一窜就溜到屋里。女孩顺猫跑的方向看去,才发现睡在屋里包谷堆上的哥哥。哥睡的正香,脑瓜枕在包谷堆上还流着口水。猫顺着它头发越过去他也没醒。

  真没人理她了,很有理由哭了,仰起头就哭哇哇哇。

  鸡极不情愿又不敢停留,的的的地跑到竹林中继续做梦。猫总是显出与平时不一样身手,迅速从女孩脚边一闪而过,转眼不见。

  哥哥惊醒了,双手揉了下瞌睡眼睛,站起来一个趔趄,差点滑倒在包谷堆上。发楞了一分钟,双手抓着裤腰向上提了一下。

  跑到妹妹面前用手把妹妹乱乍的头发梳了梳,看着她的眼睛说:别哭,哥这有桃核。边给桃核边用手抹妹妹的眼泪水。

  妈呢?爸和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他们到地里扳包谷去了。来,把鞋穿上。他蹲下提起妹妹的一只脚给穿鞋说:回来说是给你摘五味子,我的也给你,甭哭。

  小女孩用袖子擦了一下眼睛,停了一下,想想又继续哭。

  男娃穿完鞋站起来,把粘在耳朵上的包谷须须向下一扯一甩,结果又粘到嘴巴上了。嘴上象一把青红色的胡子,他又在嘴上抓。女孩不哭了,二滴眼泪水到鼻子那儿停住不流了,泪水就吊在那儿,看着哥哥的脸上她忘了哭,笑了。男孩看见她不哭,就用巴掌把胡子在嘴上又用劲贴了一下,冲着妹妹笑。

  太阳藏到竹林后边去了,院坝边坎上的梨树不大,结的梨不小,挂的梨把细丫枝压的向下弯。

  你甭哭,哥给你打梨儿吃。跑去拿立在山墙边的竹杆。

  拿来竹杆,一人打,一人望着竹杆打向的梨。累了半天,打下二个。哥把梨儿用衣角包起来,双手用力搓。搓了一会儿又拿出来在衣服上擦了几下递给妹妹。

  看见妹妹在吃了,他捡起另一个摔烂的梨儿。用手擦了二下,就用牙咬掉烂的部分,动作快的象是个削皮刀。二人双手捧住梨就啃,嘴里还有咀咀咀吸水声响。

  胡子不知道啥时落了,几只豆花鸡把包谷粒也许吃烦了,跑来啄他们吐下的梨儿渣。啄几嘴又甩甩脑袋丢了,可能没味道,就伸长脖子望着。脑袋顺着不停落下的渣啄一下又抬起。

  院坝坎下一弯的包谷地和山上树叶一样的绿,包谷杆高过人头,横竖成行。每个杆上都斜伸出二个长长的包谷。那一片青青的包谷地中,有掰包谷的声音,一会儿在这地头,一会儿又到了地那头。

  院坝边安有水笼头,侧边大大的几丛美人蕉。叶子在太阳下不是太绿了,有点泛黄,花儿红的也不精神。丛中一株向日葵显的太高了,杆儿上的叶子蔫的脆响。杆儿顶着水瓢大的圆脑袋,低着头向下看着美人蕉,得意的象在笑。笑久了,脸上边花儿落了不少也不知道。

  豆花鸡冷不丁伸脖子向天一叫:哥哥喔-------。

  女孩男孩笑了,鸡一叫就要吃晌午饭了,爸妈要回来了。

  蜻蜓歇在美人蕉叶子上装没听见,透明的翅膀一动也不动。一群偷吃谷子的麻雀被鸡叫吓的象一股旋风,从地上呼啦一声飞到树上装树叶子。

  太阳把天边的云打扮象水彩画,不断变化着。远处人家炊烟已升起来了,象早上的雾,直直地升起好高才慢慢散开。

相关文章

《姑苏行》游记散文(实用3篇)

近十年来,因工作关系常奔波于沪杭一带,虽置身于天堂之侧,但作为过客总是一次次穿梭在机...
散文2017-04-06
《姑苏行》游记散文(实用3篇)

教师节散文(精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教师节散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
散文2013-02-09
教师节散文(精简6篇)

春天,你不孤独优美散文【优秀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天,你不孤独优美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
散文2015-09-03
春天,你不孤独优美散文【优秀3篇】

今宵酒醒何处的散文(优选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那么你真的知道要怎么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今宵酒醒何处的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洞宾,洞...
散文2016-06-05
今宵酒醒何处的散文(优选3篇)

描写鱼的散文(优质3篇)

人活在世上,与鱼游在水里,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每一条鱼都在寻找清洁的上游那是温暖、爱、光明的所在。换句话说,爱是所有河流的源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鱼的散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枯鱼过河泣...
散文2016-08-04
描写鱼的散文(优质3篇)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题【通用5篇】

写景抒情散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既有景物形象的描写,又有人物活动的叙述。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题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题篇一:菜花  每年春天,去年冬季贮存下来的大白...
散文2013-03-06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题【通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