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魂散文
山之魂散文
短短几天假期,说走就走。终于在这个深秋收我踏上回家的路。长长的铁轨,高铁疾驰,一路风光转瞬即逝。其实,心早已回到家里,此刻怕已坐在老家的炕头品尝母亲做的手擀面和肉臊子!
一路风尘,下午才到家,感觉一切还是我离开时的模样,没有太多的变化。兴许,是我离开的那么多年,真的把她疏远了吧!
稍事歇息,我便提议要回老屋看看,虽然已无人居住多年,可总感觉还有什么还落在那里,那里有我最好的童年记忆。
老屋,在前庄一个叫“大街门”的地方,地势低,交通不大方便。记忆中,那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耍猴的、说书的、闹红火的、大小孩儿打闹的,特别是农闲时节,每到晌午时分,邻居们便三三两两的蹲在树荫下,筷不离手,话不离口,连吃边聊,有滋有味,有时候连开生产队小会也选在这里。
如今真的是今非昔比。
随着一批人重新选址盖了新屋,又一批人老的老,去的去,“大街门”着实被掏空了。除了那些残垣断壁,旧门楼子,可以说但凡能走的都走了。我家的老屋也是,像个孤儿纹丝不动在那里一呆就是十多年。
说起变化,可能最多的就是院里从前栽种的各种梨、杏、桃子个个都结了果实,还有桑椹、樱桃年年会引来不少捣蛋的孩子连吃带拿,父亲几乎没去拾掇,任由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游戏。
老屋,曾经那么熟悉的面孔,如今却变得千疮百孔。屋檐上的瓦片儿四处狼藉,鸟窝、蒿草随处可见,就连那“猫爪草”也是见缝插针,楞是在瓦缝间挤着它庞大的身躯。
东屋的'墙面渗水了,成片的泥皮从上面脱落下来,变成墙角一堆厚厚的淤泥,一只蛐蛐正好奇的从洞里探出脑袋,注视着我这个不速之客。墙缝里有一棵麦苗,迎着风伸了个懒腰,像是招呼我:你回来了!老黄牛悠闲地反刍着它的幸福,也许是看到了我,竟也一个劲的点头。还有院角的樱桃,记得栽下它的时候还是个独苗,如今倒也霸占了大半个院落。
朦胧的天空,透着阵阵凉爽的气息。站在梧桐树高大浓密的枝干下,那些曾经一起长大的岁月,顷刻便浮现在脑海。想想从前,每次回家,姊妹几个都要围拢一起,争着抢着要我从远方带回的小吃……而此时,分明已是又一种境地,梧桐树长高了,奶奶走了,姊妹们也都为各自的生活打拼着忙碌着,唯有记忆还一如继往的在心里辗转、回味。
奶奶在世的时候最疼我。记得那年,奶奶已近古稀,闲暇的时间常和邻家几位大娘在老屋火炕上搓麻绳、纳鞋底。我还是个五、六岁的小不点,整天就知道缠着奶奶要好吃的(无非是看到和自己一样大的孩子兜里都有烤馍馍片儿)。当时的农村,家里能吃上白面的人家很少,三餐大多以杂粮为主,有时候,煮一锅南瓜、红薯也是一家人的香饽饽。再就是挖苦菜腌一缸浆水酸菜,即便是现在那都是很美味的东西。无奈,每每我哭闹,奶奶就会烤几个玉米面疙瘩做我的零食,有时也炒一把豆子或者玉米粒,我揣在兜里足能炫耀好一阵子。
真的不敢想象,住了几代人
的老屋,会变成如今这副模样。从老屋回来,母亲端一碗红糖水,说让我喝了解解身上的倦意。比起父母亲常年在乡下耕种田间,仅仅坐一天车且敢说劳累!只是,看看屋里屋外的摆设,再看看父母,满头白发,皱纹也横七竖八趴满脸颊,却仍不能有一天停歇,心头不由平添了不少牵挂。
所以欣慰,不只是因为空荡荡的屋里又听到久违的欢声笑语,而是,终于看到这个曾经苦难的家正一天天走出泥泞,迈上新的起点。
短暂的相聚又要分离。临行前夜,一直都是那种浅浅的睡眠。
北上的班车渐行渐远,从车窗望去,老父亲依然站在原地向车行的方向目视。一次一次就这样分别,泪总是无声的流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