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优秀3篇】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篇一
清晨的苍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一般。我漫步在群山之间,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心情无比舒畅。苍山不仅有壮美的山峦,还有古老的寺庙,如金殿、观音阁等,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走出苍山,来到洱海畔。湖水清澈见底,倒影着苍山的身影,美不胜收。游船缓缓地划过湖面,微风拂过脸庞,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在湖边的小酒吧里,我品尝着当地的特色小吃,感受着洱海的宁静和祥和。
继续我的旅行,来到滇中的小镇。这里有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我走进一家手工艺品店,看到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禁为手艺人的巧手所折服。在这里,我也品尝到了正宗的滇中美食,辣味十足,让人胃口大开。
夜幕降临,我来到滇中的山顶,俯瞰整个小镇的夜景。灯光闪烁,星星点点,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安详。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苍山洱海滇中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这次旅行让我收获了许多,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篇二
清晨的苍山,群峰环绕,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我漫步在山间小道上,感受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儿的歌唱,心情愉悦。苍山的山峦起伏不断,花草丰茂,给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
走出苍山,来到洱海畔。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苍山的身影,美不胜收。游船在湖面上划过,微风拂过脸庞,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在湖边的小酒吧里,我品尝着当地的特色小吃,感受着洱海的神秘和浪漫。
继续我的旅行,来到滇中的小镇。这里有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我走进一家手工艺品店,看到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不禁为手艺人的巧手所折服。在这里,我也品尝到了正宗的滇中美食,辣味十足,让人胃口大开。
夜幕降临,我来到滇中的山顶,俯瞰整个小镇的夜景。灯光闪烁,星星点点,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苍山洱海滇中的魅力,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这次旅行让我收获了许多,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篇三
苍山洱海滇中纪行散文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风花雪月”,大理四景,如雷贯耳。
想象中,“下关风”该是在春天里为最佳,其状况可能是异常别致的风便风情万种地吹来了,使人不得不在吹来前就好生期待。致于怎么个“别致”跟“风情万种”,大约只有到了大理才会知道,属不可言传那种。“上关花”则要武断地以为那是夏天中的美事,但到底如何美法,却又是着实不知,是满山、满岭、满大衔、满小巷、家家户户都是花?致于“苍山雪,洱海月”当然得是在冬天和秋天里才会有的故事。杜甫说“窗含西岭千秋雪”,是的,我要坚定地以为,“苍山雪”该是在大理古城的或轩窗或回廊或东门西街或北集南市中,于侧头抬眼处便可看见的美妙。而“洱海月”是实在不必赘言,当然是桂香满天、藕荷遍池之时,邀一位知己,驾一叶扁舟,或卿卿我我,或寥落惆怅,抑或壮怀激烈,荡进洱海,于清波细浪的拍打声中,漫饮那壶中佳酿,静待那皓月当空。
此次滇中之行虽车船劳顿,但到达昆明时,并未觅店打尖,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奔向大理古城。
当大巴车到达大理下关,拖着行李甫一出站,正张望着感觉这处的“风”到底能是怎样个“风”时
,一个当地小伙就凑上来征询是否要去上关古城。见说是,便热情地帮我把行李往他车里塞,说是顺道,车费随便赏,不然空车也要跑。上他车前,我还惦着这下关的“风”,一直踟蹰着不上车,还是想着要再感觉下这下关的“风”,却到底也未觉出怎么样来,便忍不住问那正诧异地看着我想紧着开车走人的小伙:“这下关的风是怎么个风?”他先是愣了下,等明白了我的意思后就回道:“就是风大。”
原来只“就是风大”。这简单得使我有点失望,感觉该再复杂点才对。但想来人家是本地人,该不会错的。况且,从昆明来大理的路上,确见过那道道的山岭上立着不少白色的风电,巨大的叶片在风中转动,可见,这“就是风大”的解说,也只好于心下默默承认了,然而在心里,却有种“花瓶”被打碎的感觉。
车行时,又问那小伙“花”的事。本以为应是茶花:“抓破美人脸”与“十八学士”啥的。不料那小伙却说是“朝珠花”,并说此花每月开一朵,一年十二支,花大如莲,花香很好。本还想问是不是满山、满岭、家家户户全是这花之类的“闲话”,无奈那小伙好像只对我们住店有兴趣,总问我们是不是可以住在他家,若住,出游时可以车接车送。闻此心想:这小伙,此刻只有住店一事,其它皆无心情。本来,除这“风花雪月”外,原本还关心苍山跟洱海,还想趁行车路上左右无事问上一问,现在觉得还是不问的好。况且,一句“就是风大”,已经打碎了我对“风”的美好感受,若继续再问,这大理指不定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人啊,都只愿听好的,哪怕胡说八道,比如此刻的我。
不问还是对的。因我对苍山确是有过一番想象,那苍山:远看时,群峰巍峨,连绵曲伏,着青含黛地苍茫而去。走进去,林木葱郁,峡谷幽深,绝壁眩目,涧水跌荡而来。其中有一条山路,一条弯转曲折仅容马帮才可通过的山路。这山路,时而穿行在密林缝隙,湿漉漉的技蔓在阴雨里打湿行路者的衣裳;时而悬在深不见底的峡谷绝壁,山风猎猎劲吹,又吹干湿了的衣衫;时而通向或风雪漫天或鸟语蝉鸣的大山垭口,继续奔向另一架山岭而去,奔去时,伴着马铃声脆,马蹄声碎……是的,这是一条茶马古道,它古老又悠长,它美丽更艰辛。它北上黔、川、康、藏,南下滇、老、缅、泰。在这条路上,它承载了多少人的生计?穿插了多少人的梦想?又发生了多少说不清也道不白的故事?而它,就掩隐、穿行在这茫茫苍山之中。
此刻,这条茶马古道,离我是这样近,近得仿佛已经听到了那马铃声脆与马蹄声碎的回响,并且,回响中,已经不尽是马铃与马蹄响声,更多的却是一种意境,一种清幽跟玄远的意境。
登临苍山时,走的当然是一条茶马古道。因为上山的每一条路,都是当年马帮踏出来的,而且,是骑着马上去。我知道,我这样的上山其实是在作戏,状况宛如神游侠侣抑或大将军出征:“苍啷啷,拔出宝剑;哗啦啦,马踏连营。”实际上,除了省些脚力,并没有多少大将军或大侠的意味,因为马主人一直在前牵马而行,还时常将伸出路旁的枝杈折断,并不停地提醒骑稳和低头,小心别被树杈扎脸。那马主人近七十了,瘦瘦的脸上满是热情,这使我心里有些不适,觉得他这大岁数,反为我牵马,心里总有些别扭,虽然付了钱。骑在马上,看他殷勤牵马,就会以为自己既非将军出征也非侠侣游历,分明是老爷、太太上山烧香的模样。
实际上,老人牵马只走到山半就已然到站了。那地方叫“中和寺”,因位于苍山中和峰而得名,始建于明朝,有康熙赐匾“滇云拱桥”。中和寺虽称作寺,但也像是处道观,因为庙内不仅有降龙伏虎,佛祖如来,还有玉皇大帝,也在其中。
就在中和寺的背后,有一条横挂在苍山半腰的石板路,石板路沿山势向南北延伸,路上有“龙眼”“凤眼”等中和寺以外的'景观,据说,“龙眼”“凤眼”险要得很,看后也确是险要,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姿。
还是在山下的时候,仰望苍山,常见一团团浓厚且巨大的云朵,棉花似的堆在苍山山半。当时就觉这苍山着实雄伟高矗,没有铺垫,也没有拖遢,猛的一下,就兀自矗立而起,高矗得使天上的云朵只能打山腰驻停或绕过。眼下,我正在苍山之半的石板路上自在行走,想到此处,不禁停靠在一段石栏,迎着猎猎山风,俯看下去,只见大理古城就在山下,而洱海,则泛起微蓝的颜色,泊在这群山之中。
当返回中和寺时,见一伙人在竖立一支巨大的火把。其实,这火把,在我甫达中和寺门前,就见着一些人在鼓捣一段木头,那是一根又粗又长的巨大松木,躯干已不知用什么方法被鼓胀暴裂开来,人们正在那些暴裂处插幡、挂旗、贴咒语。而现在,是正喊着号子欲将其立起,立起在中和寺门前这小广场上。见状,便也上前入伙帮忙,插在人群中使劲拉绳索,大声喊号子,忙得不亦乐乎。直到在快乐中将火把立起要离去时,却被人拉住,那人像个领导,是来致谢的。能被人表扬,总是快乐的,而且可以借此问事时心里不必存有怯意:“费这么大劲竖这东西,这是要做什么?”我指着刚立起且上下插满在山风中“哗哗”作响的幡儿的这根巨大松木问。
“这是火把,今天是火把节,我们白族的火把节。”他热心向我介绍,并自豪地又说道:“火把节本是彝族的节日,但我们白族人很开放包容,所以我们也过火把节,只是推后他们彝族一天过,并且,在整个大理,这根火把是要第一个点亮,山下包括下关新城,都得看我们这里,这里不点火,谁也不能点,只有这里升起火把,大理的火把节才算开始,这是规矩。”我这才知道,原来是“火把节”,原来这立起的大松木,是支巨大的火把。
听后,心里很是期待这火把节。我知道,在云南南部,傣家人有泼水节,极为热闹,可是己经过完了;火把节也听说过,但不知竟是今天。这可真是“择日不如撞日”,今儿真真是撞上个好日子。
下苍山时走的仍是原路,那条古老的茶马古道。
苍山的茶马古道啊,你承载了多少人的生计、梦想与故事?而洱海,此刻,骑着马,从这条古老的茶马古道上俯视,洱海就泛着微蓝的颜色,泊在这群山之中,像是在默默诉说或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