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苔布满,翠竹夹路散文【精简3篇】
苍苔布满,翠竹夹路散文 篇一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地方,是那么幽静、那么神秘,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这里,四周青山环绕,翠竹夹路,苍苔布满,仿佛是一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行走在这片翠竹夹路上,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散发出的气息,清新而清爽。青翠的竹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岁月的故事。苍苔覆盖着道路两旁的石阶,绿油油的,就像是一层厚厚的绿毯,踩上去柔软而舒适。
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混合着竹叶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偶尔有微风拂过,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仿佛是在跟人们交谈,诉说着大自然的奥妙。远处传来鸟儿的鸣叫声,清脆动听,像是在为这片翠竹夹路增添一分生机。
走在这片翠竹夹路上,仿佛时间也变得静止,让人们能够暂时忘记身边的烦恼和纷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没有喧嚣和嘈杂,只有悠然自得的清静与宁静。
或许,这片翠竹夹路就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一份馈赠,让人们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一丝宁静,找到内心深处的那份平静。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妙,体会心灵的慰藉。
苍苔布满,翠竹夹路散文 篇二
沿着翠竹夹路一路向前走去,仿佛是在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古代的山间小径。翠竹摇曳生姿,苍苔铺满青石板,宛如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这片翠竹夹路并不宽广,但却是那样的静谧和优雅。翠竹林中透出一缕阳光,洒在苔藓上,犹如璀璨的光芒,让整条小径都笼罩在金黄色的温暖中。偶尔有一两只小鸟飞过,轻盈而灵巧,为这片竹林增添了一抹生机。
走在翠竹夹路上,仿佛能够听到大自然的呼吸声,感受到大地的脉搏。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翠绿的竹林和苍苔铺就的小径,让人们感受到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与美好。
在这片翠竹夹路上,人们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暂时远离喧嚣的尘世,静心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翠竹摇曳,苍苔铺满,仿佛是在为人们演奏着一曲大自然的乐章,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宁静。
或许,翠竹夹路并不长,但却是那样的令人向往,那样的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人们能够找到一份宁静与安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体会到生命的深刻和意义。愿每一个走在翠竹夹路上的人,都能在这片翠竹的怀抱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苍苔布满,翠竹夹路散文 篇三
苍苔布满,翠竹夹路散文
闲来静室读《红楼》,悲情处处叹黛玉。《红楼》本是百花园,无论谁采皆为缘。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 “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这是在写还没有进入黛玉的屋里的一条小路,我们要注意“夹路”“羊肠”两词,都是指黛玉出入的路非常狭小之意。“羊肠”路代表特别长,特别细,弯弯曲曲,用此形容崎岖、曲折而极窄,而且清冷险峻。跟“小”字结为一起,它的近义词有“崎岖小道、羊肠鸟道、羊肠小径”。 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岔路甚多,甚难分辨。”就在贾母等人设计让宝玉娶宝钗后,还有几处写到黛玉可怜的、蒙在鼓里的“高兴”,这说明在她的生活道路上,人们对她的铺设、安排,尽是羊肠小道,岔路甚多,甚难分辨。而宝钗的居住环境就不同了,刘姥姥去宝钗屋里时,没有写进屋之前的路,而是直接写屋里,出现的都是“大”字,与黛玉的居处用字相反,也就是与“羊肠小道”相反的词:“康庄大道、阳关大道、通衢大道”。有关宝钗房中的“大”字,因与这段路关系不大,此处不赘言。
“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说明刘姥姥自
认为是众人中最不会摔跤的,虽然她是“赾”着走,就是跛着脚走,但她没有一丝一毫的忧惧。除了一条狭窄而清冷险峻“夹路”之外,周围“布满”的都是“苍苔”,书中写道:“土地下苍苔布满”,生长苍苔的地方大概都潮湿、荒凉,唐朝杜甫 《醉时歌》:“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清朝孙枝蔚 《醉题田家翁壁上》诗:“醉墨淋漓留在壁,莫教风雨生苍苔。”晋朝潘岳 《河阳庭前安石榴赋》:“壁衣苍苔,瓦被驳鲜,处悴而荣,在幽弥显。”也就是越败坏之处,苔藓这东西就越荣越显,越生长的旺盛。你看,黛玉处的苍苔是“布满”,很是荣显。没写潇湘馆败坏,但败坏之景如此惊人。“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突出刘姥姥走此种路的技巧非常熟练,但,刘姥姥“不防底下果跴滑了,咕咚一跤跌倒”,刘姥姥没有摔伤,而这里蕴含的信息却非常丰富,表面上是写刘姥姥,背后的所指都是屋里的黛玉,英国有句俗语:“魔鬼藏在细节里”,黛玉的.悲剧就藏在刘姥姥的摔跤以及周围人的嘻笑欢乐中。“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 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刘姥姥生长在农村,腰板硬朗,凤姐还给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是最后向大观园伸出了援手的强者。作者要通过她来让读者了解黛玉的生存环境。“娇嫩”的是屋里的主人,早在黛玉六岁时其父就说“且汝多病,年又极小”,连刘姥姥这么个走苍苔路熟练的人都要摔跤,黛玉能豁免吗?刘姥姥生龙活虎:“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刘姥姥还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你看她那种气壮如牛的幽默,背后都有黛玉的病弱的身影在晃动。刘姥姥在大观园也就只在这里摔过一跤,她在宝玉的床上是四脚朝天地呼呼大睡,反衬出黛玉环境的狭窄弯曲、潮湿清冷、崎岖险峻,这些环境就是人物的生存环境。 18世纪的曹雪芹精巧地设计,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结合交融,构成独特的场所精神。20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的现象学,发现了这个规律;海德格尔也总结了这个规律:“你不能把人和空间分开来,空间既不是外在的实体,也不是内在的经验,不能把人除外之后还有空间”。挪威的建筑理论家克里斯琴?诺伯格?舒尔茨写出《场所精神》。“场所精神”是古罗马的一种观念,即任何“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场所也一样,它是由自然环境
和人造环境所结合的有意义的整体,具有自己的独特气氛,场所聚集到的意义构成了场所的精神。
这个理论在戏剧界运用得较多,在小说的研究中,同样可以借用其研究的成果,证明一个伟大的作家是如何炉火纯青地运用这种艺术。舒尔茨认为,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曹雪芹是伟大的一流作家,他在塑造黛玉的形象时,为她架构了一个独特的场所精神。《红楼梦》中,黛玉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结合交融,构成有意义的一个有机整体。黛玉终其一生都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是决定她必定早亡而无所遁逃的原因之一,她吐尽最后一丝游气的年龄应在15岁左右。苍苔布满,翠竹夹路,只不过是黛玉屋前的一小段路,它是自然景物,同时也是经作者精心设计过的人造环境。曹雪芹的艺术手法,令人高山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