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人生散文【精简3篇】
书卷人生散文 篇一
在书卷中感悟人生,是一种深邃的体验。每一页书页都蕴含着作者的智慧和情感,每一行字句都在述说着人生的沧桑和变迁。
人生就如同一本厚重的书卷,里面记录着我们的成长、挫折、收获和失落。每一篇章节都是我们人生中的一段经历,每一个字句都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足迹。
有时候,当我们在书中读到一段动人的文字时,会感觉自己仿佛就是书中的主人公,经历着其中的故事。而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也许正是书中的智慧和鼓励给予了我们前行的力量。
书卷人生散文 篇二
第二篇内容
书卷中的文字如同人生中的经历,有的是光明的,有的是阴暗的,有的是快乐的,有的是悲伤的。但无论是怎样的文字,都是书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我们可以在其中找到共鸣和启示。人生亦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感悟和领悟,从中学会坚强和勇敢。
每一篇散文都是书卷中的一枝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每一段文字都是人生中的一次历练,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和变化。让我们在书卷中感悟人生,在人生中领悟书卷的含义,让文字和经历交织在一起,成就一段绚烂的人生之旅。
书卷人生散文 篇三
书卷人生散文
一直想将每一幅画变作文字,文字中有风景,风景又为文字题图,曼妙的景物,随了风起舞的裙摆,映了落日,真是人生好光景。
与友人聊及此种想法,不禁被友人笑曰“痴”,隔了网络,我依然可以想象到她的惊恐与失笑,“呵呵,真想摸摸你的脑门!”友人说道。
“摸我的脑门!为何?”
“真是笨!看你有没有发烧迹象!呵呵!”
我几乎被友人连续的几个“呵呵!”搞的有点不知所措,友人崇尚的是自然,轻松、现实,对于我这类理想主义者她总是嗤之以鼻,也就不难理解她欲摸了我的脑门看有无发烧。
也难怪,毕业已近十六个年头,对于我来说,却始终未曾改变学校已有的许多习惯,譬如对于书卷的渴望,每日不读些书籍,不写点心情文字,整个人就觉缺少些什么,为这没少遭亲友非议,而终极结果竟是给我扣以“书呆子”的雅号,之所以说为雅号,实为我的个人一厢情愿,于我个人理解,书呆子好歹是与书本打些交道,至少比目不识丁强此,前者只能说明读死书,书读死了,人也腐朽没落不灵光了,而后者的目不识丁就有些可怕,生于新世纪,活于知识年代,知识经济已不再为新名词,目不识丁放于眼下,无异于井底之蛙,盲人摸象虽侃侃而谈,却无法触及正题,终是一笑柄。
上班之初,工作较轻闲,每日到得班上,点过名,大家便会拎了茶杯,放些茶,拿着包子与饼之类去泡茶打发早点,说是泡茶其实只是寻了借口去别的班组聊天,而企业又有规定,非工作原因在上班时间来回走动闲聊为窜岗,考核一百元,一百元对现在来说不算多,给给小孩子买零食,人家还说叔叔阿姨好小气,但那时人均工资只有五六百元,但终是没有人因聊天而被考核。班组中除却我与几位同学外几乎都是老职工,年龄分布于四十左右,而这一年龄层次又正好处于全国劳动用工中的最后一次社会招工,许多人都是在学校读书就为了就业,而匆匆离开了初中校园踏上工作岗位。
同事们拎了早餐去寻找聊友,空旷的班组办公室就剩了我,闲来无事,便可读些文字,什么古典文学名著,现代言情诗集,文言与白话,一应收入阅读范围,现在想来真是佩服自己打发无聊的办法,连最不喜欢的地理类书籍也读的有滋有味。
其实很多时候也是饿着肚子在看书,究其原因则是我从学校便养成的生活习惯,早上无论多困,七点以前必须起床,八点之前必须解决早餐问题,否则过了八点就要饿着,坚决不许进食,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以压力,有了压力便自成动力,不诚想这习惯竟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既然保持了这习惯,大多数时间就是闲余,而
又不能一味去看书,现在想来,改变我那一笔“狗爬字”的习惯也是从那时起的,静静的班组办公室,独自的`我,没了打扰,反倒比学生时代轻轻了许多,不用为完成功课而起早晚睡,更不用为考试而死记硬背,自由到可以随意随性地捡些字词章段去抄写,随心而决不刻意,真是练习与阅读两不误,常常这样子,九点半左右,聊到兴然的同事拎着茶杯,踩踏的楼道当当作响时,我的阅读与书法练习也已结束。因为保持了这种习惯,自然便与同事少了交流,时间一久就有同事来了话,“这个新来的暮有点太清高……”,很自然的这话也传入了我的耳中,我只是抱以一笑,或许应对指责与不解最好的办法便是什么也不说,而回以微笑。
真的发现自己喜欢上文字是在有了女儿后,一向爱捣鼓些小玩意的我,在女儿出生后,总会想方设法为女儿琢磨些新鲜的东西,或一辆改造的遥控车,或一个音乐盒,又或者一个纸质小手工,这些或动或唱或好看的玩意儿,让小小的三口之家其乐融融,也让女儿的小嘴整日笑的合不拢,那时就想了若能将这些场景记忆,留待女儿长大不也是一种财富。
说做就做,拿了印泥,抓了女儿的小手与小脚丫,轻轻地沾上红红的印泥,找了纸张,又轻轻地印下,在女儿咯咯的笑声中,一幅成长印记便已生成,标上左脚右脚,左手和右手,轻附一段文字:……爸爸妈妈希望你健康、快乐!
一个不起眼的小图,一段不经意的小文,留给女儿的却是一生的美好。
改职到运用车间,早出晚归的生活打破了日常生活习惯,也破坏了生物钟的平衡,常常是自己要去上班,孩子又要去幼儿园,或是你已下班,而孩子又已入睡,又不能去打扰,这种情况下,手机无疑成了最好的伙伴,那时的手机不像现在,功能机预装的软件,简单且枯燥,唯一让我倍感欣喜的是手机的电子书阅读功能,我不知因为看电子书,自己买过几部手机,大抵那时我的手机主要功能比别人多了一项,那便是强大的电子书功能。
因为有了手机电子书,就可随意下些书籍,什么《古文观止》,《史记》,《四书五经》,《中国皇后大全》,以及《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等等,居然有一二百本,上班空当看,上下班乘车途中看,有段时间迷恋古代名人传记,单位看了不说,回家继续看,一直到晚上三四点仍不肯放下,手机没电了,插上充电器,充电器线短了买长的,能想的办法一应俱全,妻见我这样不爱惜自己说道,“你可别再这样子看下去,想当初上学眼睛没近视,上班后倒近视了,到时人家问怎么回事?我说是看手机近视的,传出去还不成笑话了!”
妻的话不无道理,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眼睛都被一层小飞蝇所困扰,走起路来感觉头重脚轻,因为严重缺觉,又加上连续夜班,我的体重竟一个月掉了十斤,不但吓坏了妻,连母亲与父亲也同样担心起我的身体状况,记得母亲说起:实在不行咱不干这工作了,回家种地也行!
但母亲又怎么会知道,我的消瘦不单是工作的原因,也有个人的原因,连续的电子书阅读,让我几乎成瘾,手机成了手中不离之物,记得那时自个儿有三楼东西离不了,其一就是手机,而与手机阅读相关的另一物则是茶,那些个日子茶成了阅读以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
可无论怎么去说去解释,父母与妻也不相信我是健康的,他们试图找出一千种理由想要说服我去看医生,去证明我确实是因为病了才会消瘦,也才会这样气色差。
拗不过父母与妻的劝说,我被带到了医院,西医中医,设备与专家全部一见一试,最终结论:你从事什么工作的?
“机车乘务员!具体点,开火车!”
老中医,老专家扶了眼镜,把着脉“这不就简单了,与健康无关,纯属生活不规律,缺食少觉!”
听了这话,母亲就有些不忍,“再忙也要吃饭啊!”
可母亲又怎能理解我的内心世界?妻试图给母亲解释,被我劝阻了,这样子的解释不是更令父母亲担忧!父母亲已年老,我们又何必让他们为我们再牵挂!
细想人真是个奇怪的东西,对于好奇的东西总是会用喜欢去解释去敷衍,而喜欢了又会穷及一生去追逐,但又明知一无所获,或许于文字我便是这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