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美文(精简3篇)
有关端午节的美文 篇一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庆祝丰收、祛病驱邪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各种传统习俗。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美食,每家每户都会包裹着香甜的糯米,夹着各种馅料,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再用绳子系好,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长长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奔波,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勇敢与团结。挂艾草则是为了驱邪避灾,人们会在门口、窗户上挂上艾草,相信这样可以保佑家人平安。
除了这些传统的活动,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挂菖蒲。菖蒲是端午节的象征植物,有驱邪、祛病、辟邪的作用。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用菖蒲插在家门口、窗户上,以期驱除瘟疫,保佑家人平安。而在一些地方,还有吃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一种用雄黄和酒混合而成的酒,有驱邪祛病的功效。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一起在端午节这一天,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祈福家人平安幸福。
有关端午节的美文 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庆祝丰收、祛病驱邪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各种传统习俗。粽子是端午节的必备美食,每家每户都会包裹着香甜的糯米,夹着各种馅料,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再用绳子系好,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人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长长的龙舟在江河湖海中奔波,展现出中国传统的勇敢与团结。挂艾草则是为了驱邪避灾,人们会在门口、窗户上挂上艾草,相信这样可以保佑家人平安。
除了这些传统的活动,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挂菖蒲。菖蒲是端午节的象征植物,有驱邪、祛病、辟邪的作用。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用菖蒲插在家门口、窗户上,以期驱除瘟疫,保佑家人平安。而在一些地方,还有吃雄黄酒的习俗,雄黄酒是一种用雄黄和酒混合而成的酒,有驱邪祛病的功效。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节日,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我们一起在端午节这一天,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祈福家人平安幸福。
有关端午节的美文 篇三
篇一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
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也。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
篇二
很小的时候,总是企盼端午节,因为每年端午节家里都会散发着浓郁的欢腾和粽叶飘香,那时候,妈妈还不会包粽子,总是请来隔壁的大娘过来给我们家包粽子,年复一年,大娘的年纪大了,也就不好意思请了,那时候我也大概十五六岁了,于是妈妈说再请大娘来一次专门教我们包粽子,为了不使端午节失去那种欢腾,为了不使弟弟妹妹们失去对端午节的企盼,我学的很努力,很快就能自己包上一锅粽子了,于是,每年的端午节又延续了那份欢腾和企盼,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圆桌前,弟弟妹妹吵嚷着挑选自己喜欢的各种馅的粽子,忽然觉得,那一刻,幸福的味道就是飘满屋子的粽叶香。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女儿如今也二十多岁了,端午节那一天,忽然发来祝福的短信还有几张漂亮的粽子照片,开心的告诉我,那是她自己包的粽子,她说,自己包粽子过端午节觉得好开心,而且能感觉到家的味道。我忽然记起那时候女儿还在读高中,端午节我在包粽子,她也要学,于是,我就耐心的教会了她,随着学习的日益紧张,每年也从不叫她动手,估计她也早都忘记了,现如今的商品社会,谁还会去学习包粽子呢。忽然看到那些照片,我很吃惊,原来她还记得,她满怀骄傲和感激的心情说:很感谢妈妈教会她一些很实用的技能,而且技能是忘不了的,每到端午节,她总会自己包粽子,她说,自己包的粽子,总会闻到一股妈妈的味道和一股家的味道,端午节就会过得很开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如今的独生子女,在父母的而宠爱中长大,父母用自己的辛勤和劳动为儿女创造丰厚的物质基础,却不懂得把技能教给孩子,教他们学会自食其力的为自己创造财富。想起林则徐的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增其过。当我们仅仅为孩子留下有限的物质和金钱,那么当我们百年以后,孩子又靠什么来生活呢!他们还能体会到家里粽叶飘香的温暖和快乐吗。那窄窄的粽叶包进去的不仅仅是糯米,包起来的也不仅仅是粽子,它包含了家的温暖和孩子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