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节选【通用3篇】
巴金散文节选 篇一
巴金,原名李季,生于中国四川岳池县一个贫苦农家。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他的散文作品,如《家》、《周总理》、《秧歌》等,无不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巴金的散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家庭的描写。《家》这篇散文中,他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家的思念和对家人的深情。他写道:“家就是一座温暖的灯塔,照亮着我在黑暗中前行的路。”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家庭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另一篇散文《周总理》则展现了巴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他在文中描绘了周恩来总理的形象,称赞他是“一位光辉的领袖,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巴金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总理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钦佩之情。
此外,《秧歌》这篇散文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他以秧歌为载体,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写道:“秧歌是农民劳动的象征,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表达。”这篇散文向人们展现了农民的朴素、真挚和淳朴,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巴金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他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人民的生活,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永远都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热爱生活,关爱人民。
巴金散文节选 篇二
巴金,原名李季,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而著称。他的散文作品,如《家》、《周总理》、《秧歌》等,无不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巴金的散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家庭的描写。《家》这篇散文中,他用朴实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对家的思念和对家人的深情。他写道:“家就是一座温暖的灯塔,照亮着我在黑暗中前行的路。”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家庭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另一篇散文《周总理》则展现了巴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他在文中描绘了周恩来总理的形象,称赞他是“一位光辉的领袖,一位伟大的人民领袖”。巴金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周总理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钦佩之情。
此外,《秧歌》这篇散文也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他以秧歌为载体,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写道:“秧歌是农民劳动的象征,更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表达。”这篇散文向人们展现了农民的朴素、真挚和淳朴,让人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巴金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他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人民的生活,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作品永远都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热爱生活,关爱人民。
巴金散文节选 篇三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的语言风格特征明显,总体来说他的语言是热烈、明快、朴素的。
灯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
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扫淡了黑暗的颜色。
我望着这些灯,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有一两次我以为灯会灭了。但是一转眼昏黄色的光又在前面亮起来。这些深夜还燃着的灯,它们(似乎只有它们)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不仅给我,而且还给那些寒夜里不能睡眠的人,和那些这时候还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路人。是的,那边不是起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吗?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过了一会儿,一个黑暗在我眼前晃一下。影子走得极快,好像在跑,又像在溜,我了解这个人急忙赶回家去的心情。那么,我想,在这个人的眼里、心上,前面那些灯光会显得是更明亮、更温暖吧。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验。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大片的飞雪飘打在我的脸上,我的皮鞋不时陷在泥泞的土路中,风几次要把我摔倒在污泥里。我似乎走进了一个迷阵,永远找不到出口,看不见路的尽头。但是我始终挺起身子向前迈步,因为我看见了一点豆大的灯光。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土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