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散文(最新3篇)
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散文 篇一
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城市里,人们匆匆忙忙地走着,仿佛时间永远不够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霓虹灯闪烁不休,车水马龙,人群涌动。在这个魔都,每个人都在奔波,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却常常忘记了身边的人和事。
曾经的朋友,如今已经渐行渐远。曾经的恋人,如今已经成为陌生人。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变得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冷漠。在这个城市里,我们似乎失去了真正的联系,失去了真正的情感。
然而,即使如此,魔都也有着让人心动的美丽。夜晚的灯火阑珊,满天繁星闪烁,城市的霓虹灯如同绚烂的烟火,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享受美食,畅游艺术馆,感受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在这里,我们可以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或许,魔都注定是一个让人们藕断丝连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时也会收获更多。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去努力维系。让我们在这个城市里,重新找回彼此之间的联系,重新擦亮心中的火种,让它燃烧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共同谱写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吧!
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散文 篇二
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人们总是忙碌而又焦虑。生活的节奏快得让人来不及呼吸,仿佛错过了一秒钟就会失去一切。在这个魔都,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奔波,为梦想而拼搏,却常常忽略了内心的渴望和需要。
曾经的梦想,如今已经被现实的琐碎所淹没。曾经的热情,如今已经被岁月的洗礼所冲淡。生活的琐事让人们变得越来越疏离,越来越迷茫。在这个城市里,我们似乎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
然而,即使如此,魔都也有着让人心动的美丽。清晨的阳光洒在大街小巷,让人感到温暖而舒心。城市的繁华景象,让人感到无限的可能和希望。在这里,我们可以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方向。
或许,魔都注定是一个让人们藕断丝连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同时也会获得更多。无论是成功、快乐还是成长,都值得我们去追求,去努力实现。让我们在这个城市里,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让内心的梦想得以实现。
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一起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一起享受生活的美好吧!
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散文 篇三
魔都啊让我们藕断丝连散文
回家的路,急促中带着期盼,窃喜中带着慌乱。当飞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稳稳降落在浦东机场时,我的心底涌出一阵莫名的感动。
近乡情怯。看到高大的法国梧桐,闻到熟悉的市井气息,还有小区门口幽幽的腊梅花香,听到邻居友好的新春问候,整个人一下子浸润在甜蜜中。
放下行李,忘记时差,迫不及待去吃那些在美国心心念念许久的小吃。想念家门口淡水路滋滋冒油的生煎馒头,马当路汤里飘着虾米和蛋皮的荠菜大馄饨,建国路粘满芝麻的猪油黑洋酥饼,还有蒙自路酥脆香糯外焦里嫩的排骨年糕??
其实我是伪上海人。我的血液里只有一半上海血统,按照祖籍的划分,我是正宗的江苏人。可是,上海有我的家,有我15年奋斗的精彩回忆,有我走过的雨雪风霜,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报告显示:2017年,上海GDP总量首次突破了30000亿,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伴随着高出天际线的房价,生活的高成本令外来务工者望而却步。然而相比家乡的波澜不惊平淡安逸,更多年轻人选择留在魔都打拼未来。这里生活便利,出行自由,美食林立,追求效率,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时尚的展览,创新的平台,适合各个阶层的消费,还有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这座城市给不甘平庸的淘金者们留下了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舞台。她的恢弘蓝图,提升了创业者的眼界和格局。有人头破血流,有人锲而不舍,有人铩羽而归,有人功名成就……。尽管理想丰腴多肉,现实瘦骨嶙峋,魔都的魅惑却让人欲罢不能。改革开放40年,从全国各地大量移民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逐渐成为上海的主流群体。作为上海的建设者和城市变迁的见证人,他们把上海变故乡,在这里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在这里找到归属和心安。
上海的气质是高冷的。几十年来,天南海北结识了那么多朋友,雷厉风行粗犷豪放的有之,小家碧玉细致入微的有之。唯有我的上海朋友,永远保持着那份彬彬有礼相敬如宾,那种点到为止温婉雅致。
我对上海男人的印象,首先来自他们的外貌。着装考究而舒适,西装革履身材笔挺。指甲剪得干干净净,头发梳的油亮有型。儒雅的笑容常年挂在嘴角,态度不温不火,说话有理有节。上海男人在酒桌上从不劝酒。能喝就喝,不会喝也不搭嘎,果汁或茶水替代就好。他们谨言慎行,信守承诺。他们待人殷勤客气,处事恰到好处。与上海男人交往,不知不觉就被带入彼此舒缓放松的境界。个人觉得,出生于上个世纪40、50年代的上海老克勒是最最有腔调的上海男人。他们多才多艺重情重义,他们童心未泯率真可爱。不夸张的说,全中国对女人最好、最有味道的男人都集中在上海。
我对上海女人的印象,来自电影《花样年华》。2000年电影上映时,我刚到上海。我眼中的上海女人,是身着旗袍的儒雅女性,她们涂着红唇,脚踩高跟,举止端庄,身材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后来久居上海,慢慢了解到,她们性情中的“作”,是被上海男人宠出来的。拿着老公上缴的工资卡,掌控着全家经济命脉,时不时被老公褒扬赞美,生日和节假日总能收到可心的礼物,还有随心所欲的旅行购物……。享受着上海男人绅士般的温情与照顾,即便是长相略逊的女人,被男人如此惯着,她举手抬足的风情,顾盼生辉的韵味,也不会差到哪里。
我对魔都的'痴迷,还源自对张爱玲的崇拜和惋惜。她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写着销魂风月,过的惨淡狗血,这个风华绝代的上海女作家,1995年在洛杉矶去世时,把放有重要证件的手提袋留在公寓门口,没有麻烦任何人,穿戴打扮妥当,躺在一条灰蓝色的毛毯上,安静地离去。这是典型的上海女人,即便是马上要奔赴黄泉,也要把尊严留给世界。
刚来上海时,说着洋泾
浜上海话的我,常常被当地人揶揄:“侬是外地人伐?”。带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某些出生在上海的上海人把上海以外的地方统称为“乡下”。所以他们也经常被外地人吐槽:冷漠傲慢,计较排外,刻薄自恋,世故精明。曾经交往过自私狭隘的上海小男人,一个副处级的小干部,共事时处处打压排挤不与他同流合污、没有向他讨好献媚的下属。在年末干部民主测评中,他因倒数第一而被调离岗位!曾经遇见过鼻孔朝天自以为是的上海女人,看不起所有外地来的同事,踩着别人的血肉之躯往上爬,没有道义不顾廉耻。她当别人都是戆督(上海话:傻瓜),然而在大家眼里,她只是个令人不耻的笑话!
这只是“个例”而已。世界那么大,哪里没有小人呢?实事求是讲,我相处过的绝大多数上海人是友善担当,正直厚道的。多年之后,在大洋彼岸皎洁的月下,我时常想起那些生命旅程中的贵人,那些成长路上的恩人,那些灯火阑珊处的友人。我景仰那些赤胆忠魂的人!我热爱那些公平正义的人!我敬重那些克己奉公的人!我思念那些让我爱上上海的人!韶华舞流年,芳菲未成殇。亲爱的魔都,我拿什么拯救自己那颗痴爱你的灵魂?!
每一盏灯下,都有爱恨交织的故事。每一扇门外,都有渐行渐远的别离。每一个路口,都有步履铿锵的行走。每一次回眸,都有怅然若失的不舍。
想你盼你怨你念你。
魔都啊!让我们彼此爱恋。让我们藕断丝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