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散文(推荐3篇)
医者仁心散文 篇一
在这个世界上,医者仁心的精神一直被人们所称道和敬仰。医者仁心不仅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一种人格魅力和社会责任。作为医者,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医术和专业知识,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将患者的病痛当作自己的责任,用心去呵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
医者仁心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要在医者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在医院里,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医者在忙碌的工作中仍然能够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细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他们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医生,更是患者心灵的抚慰者。他们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温暖着每一位走进医院的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安慰。
医者仁心的精神也体现在医者对患者的用心治疗上。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匆匆忙忙地给患者看病,更是要用心去发现病因,用心去制定治疗方案,用心去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他们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帮助患者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医者仁心的精神还表现在医者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上。在医院里,有些患者可能因为疾病而感到孤独和无助,医者就是他们最亲密的伙伴和朋友。医者不仅要给予患者最专业的治疗,更要给予他们最真挚的关怀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和安心。医者的一句安慰和一次微笑,就能让患者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感激。
医者仁心的精神是医者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疗行业的精神支柱。只有医者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本”,才能让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和温暖。愿所有医者都怀着仁心,用爱心和责任心治疗每一位患者,让医者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生命。
医者仁心散文 篇二
医者仁心,是医者这个职业最为珍贵的品质。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职业中,医者们时刻保持着一颗仁爱之心,将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为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医者仁心的精神体现在医者对患者的关爱和帮助上。在医院里,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医生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细心检查病情,给予患者最专业的治疗建议。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和安慰,让他们在病痛中感受到希望和勇气。
医者仁心的精神还体现在医者对患者的用心治疗上。医者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匆匆忙忙地给患者看病,更是要用心去发现病因,用心去制定治疗方案,用心去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他们用自己的医术和智慧,帮助患者战胜疾病,重获健康。
医者仁心的精神是医者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医疗行业的灵魂所在。只有医者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才能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为本,让患者感受到最真挚的关怀和支持。愿所有医者都怀着仁心,用爱心和责任心治疗每一位患者,让医者的光芒照亮每一个生命。
医者仁心散文 篇三
医者仁心散文
世界上所有的医生,无论他是什么专业,什么职称,有什么资历,他们都共有一个名字,叫医生。医生是人们公认最崇高的职业,从事这个职业必须做到宅心仁厚,在医疗这个领域,称这种仁厚之心,叫医德。我的仁兄,也算得上是个宅心仁厚的好医生。
——题记
一
农历庚辰年二月初七这天,天色灰暗,细雨朦胧,在萧瑟寒风的拂扫下,东庄河河堤柳树,不时旋下去冬未尽的落叶。上午九时,河堤公路上,突然鞭炮轰鸣,烟雾缭绕,一辆白色中巴车在烟雾中缓缓行驶。人们从东庄河两边的村庄赶来,河堤公路两侧慢慢聚满了人,这些人都是东庄河一带的民众,他们自发地来到路边,就是为了迎接载有李仁医师骨灰
的灵车回到家乡。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一边望着灵车驶来又远去,一边在心里念叨着,李医生啊,李医生,你真是我们的好医生,我们永远忘不了你。李仁,他既是我的师长,也是我的朋友。1999年秋,鉴于他几十年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的事迹,我受领导指派,为他写了一篇《白衣如血》的报告文学。2000年春,国家卫生部授予他“全国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可惜的是,当这个荣誉降临在他面前时,他因积劳成疾而撤手人寰。斯人已逝,让国家颁给他的崇高荣誉,竟成了对他的盖棺定论!
我与他相识于七十年代初,那时,他是县人民医院的药剂师,我是刚从医专出来的见习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我见习实践的第一堂课,就是跟他一起学中药炮制,学药房调剂。那时,他大概只有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身材修长,皮肤白皙,成天笑哈哈的。他和我们一起的几个见习同学非常和得来,特别是他和我之间,本应该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他就象我的兄长一样,处处关心着我,爱护着我,一段时间不长的见习生活,因为有他的关心,我过得特别快乐,自那以后,我对他以仁兄相称。
在那时,我就感觉他对工作特别认真,认真得近乎较劲。有一天下午,我在药房给病人配发了几幅中药后,下班回到了医院集体宿舍。晚上快睡觉时,仁兄来到宿舍对我说,你下午发的药,忘记将包有药引子的小药包给那病人。我对他说,明天我送到他家好吗!他说,不行,如果那病人今晚就煎服了中药怎么办?就这样,他邀我一起,从门诊医嘱记载中找到了病人家庭地址,幸好病人家离医院只有十几里路,我跟着他将那包药引子送到了病人家中,他还在那位病人面前作了道歉。这虽然是件小事,但对我触动很大,可以说,通过这件事,对我后来工作态度起了很大的影响。
八年以后,我在镇医院工作时,听说到仁兄从县医院自愿调到另一个镇医院工作。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是有目标追求的,水是无奈服从的,换成是我,我宁愿在县医院工作,哪怕是在那儿扫地也行,当时,我真是这样的想法。因为好多时没有看到仁兄了,怪想念他的,抱着一来看看久别的兄长,二来探究一下兄长为啥有这逆水行舟的想法和行为,特来到了他工作的镇医院。
他工作的医院,叫杨柳镇医院。医院坐落在英山尖下,东河河畔。我去的时候,正是初春二月,河边薄薄的冰还没融化,英山尖山顶还覆盖着皑皑白雪,河堤上没缀上叶儿的杨柳,随风招摇着,显现着早春的美。其时,仁兄住在医院后山老天主教堂的宿舍里。当我推开他的宿舍门时,仁兄正在宿舍里忙活着自己的早餐。早餐煮的大概是从家里带来的糍粑、油面和腊肉等春节食品。我道了一声拜年啊,仁兄!他见我来到他这儿,喜得不得了,忙说,你好,你好,来了就是年!一番寒喧后,就着他煮着的糍粑、面条,坐在热烘烘的火盆边,两人酣畅淋漓地吃了起来,弄得他的宿舍小屋热气腾腾的。
吃罢早饭,两人聊着。我问仁兄,为啥放着县医院好工作不做,却跑到基层镇医院吃苦来了。仁兄答说,我的志向本来就是想一名医师,无奈我的父亲当初在卫生局工作时,硬将我塞进了县医院,要我从药剂学起。后来,父亲调至区医院后,我这个“药抓子”一直做着“抓药”(药房发药)的事,一直做到想立下自己一番事业时。仁兄说,因为没有正规学历,在县医院,我只能从事药剂工作。在医院工作的那些年,我也没闲着,业余时间我自学很多中医理论书籍,实指望着今后能用得上。后来,县卫生局号召县城年轻医务人员支援基层,我是抱着“宁做凤头,不当凤尾”的想法,主动报名来到了家乡的镇医院,谋求自己的愿望来了。听过仁兄一番话后,我对他“水往低处流”的选择理解了。当时我想,人,为了自己的进步,必要的时候,退一步,是为了冲得更远。可见,仁兄退的这一步,确实是个明智的选择。
二
转眼间到了1985年,这一年,湖北中医学院在英山举办中医函授班。其时,全县几百名中医人员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学徒出身,都没有正规学历,我的仁兄也是其中之一。能系统地进行一次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得到一个正规学历,也正是仁兄盼望已久的机会。
函授班开班后,虽有两百多人参加函授学习,但大多数是为谋学历来的,有的认为函授学习的东西太肤浅,瞧不起老师讲解的内容。众多学员中,只有仁兄等两三个学员,是真正如饥似渴地投入学习,他们认认真真地听课、做笔记、写心德。一日深夜,仁兄一个人在宿舍里挑灯夜读,面前的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笔记,此刻,他正在为一个病案苦苦寻思着。突然,函授老师走了进来,看他愁眉不展、殚思竭虑的认真样子,就为他祥细讲解了这个医案。老师望着眼前这个爱学习的年轻人,被他的学习精神所打动,特地送了他一些函授以外的中医书籍,还几次带他到湖北中医学院大学课堂听课,向他传授中医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后来,仁兄对我说,这次函授学习,为他开创自己的事业镀了一层金,收获了一仓中医理论知识。
基层医院不像城市医院,它没有明确的专业分科,不可能只诊治属某个专业范畴的'疾病,每个医生也不可能光坐在诊室里坐等着病人前来就诊,有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还得到病人家中出诊。那时候,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很差,但不能因为条件差,就可随意或放弃对病人的救治。基层医院的特点,需要每一个医生像万金油一样,对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都能作出救治措施。1990年夏的某一天,仁兄在一次出诊中,因自己缺乏西医抢救技能,让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治,而惨死在转院途中。当时,他跪在担架旁边,向死者瞌着头,承认自己处置不力,愿承医疗责任。后来,病人家属理解了他,将他从地上牵起来,对他说,李医生,我们不怪你,但相信你不会总出这样的失误。病人家属的话,象鞭子一样抽打着他,自那以后,他发誓要做一个“全科医生”。
仁兄说的“全科医生”不是现在提倡的面对家庭执行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职能医生,他的“全科”理念是指应掌握多个医疗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医生,要做这样的全科的医生,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难,不等于说不做,为了适应农村医疗服务的需要,他立下了宏愿,必须要做到!必须要行动起来!仁兄选择了西医内科、外科和骨伤科入手,自己购买了这些专业的书籍,他将书籍中一段段的内容,写成扑克样大的卡片,凡白天业务空闲时间、走路时间、饭前时间,甚至连上厕所时间都掏出卡片读读,晚上抱着理论原著啃到半夜才睡。那段时间,他妻子笑着对他说,你的眼睛全在那卡片上,全在书籍上,对我一眼也“看不上”。同事们说他,李医生为了当“全科医生”,对学习,简直就是走火入魔了。
那年,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在英山办腹外、骨科和麻醉三个专业培训班,别的学员只报一科,他报了三科。别人问他,你怎么学得过来,他说,我要像油坊棕油那样,只要下苦力,定能将那木油楔撞进去,将油挤出来。这样的培训班,侧重的是实践技能的提高,理论讲课时间很少,大多数时间,是由老师在县医院手术室进行现场教学。在三个多月时间里,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手术室有手术,除了吃饭、上厕、睡觉,其余时间,他都在手术室观摩手术,术后向老师请教问题。为了熟练外科手术缝合、打结基本功,他在葡萄皮儿和弥猴桃皮儿上练穿针、结扎,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三个月时间下来,因为在手术室内泡的时间太长,休息太少,他那一张白皙的脸,累成了腊黄色。带课的教授对院长说,他带课几十年,从没见过这样不要命学技术的。有感于他对医疗外科的刻苦钻研精神,培训班结束后,带课教授将他带到湖医二院继续深造了三个月。经过半年时间的培训和深造,他终于走上手术台,能开展腹部外科手术了。
掌握了一定的西医内、外科基础理论和技能的仁兄,他在临床实践中,如游鱼得水一般,更能较全面、较熟练地为当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随着他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上他对医疗业务的高度负责,对患者的满腔热忱,使他在鄂东、皖西的英山、太湖和岳西三县间树立了崇高的医疗威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他为人民群众付出了爱心,人民群众给予了他“神医”、“仁医”的称谓。有鉴于他突出的工作业绩,1998年,湖北省卫生厅授予他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仁兄曾经对我说过,当人们给予他这样的称谓时,当组织对他的工作业绩给予充分肯定时,他感到诚惶诚恐。为了不使自己在盛誉之下飘飘然,他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敬语来警戒自己,让自己更加自觉地学习,更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
2000年夏天,我因为仁兄写事迹报告材料,在杨柳镇乡下采撷了几件突出事例,足见他崇高的医疗品德。
在杨柳河边村子,我们找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胡姓老人。老人说,1993年夏天的一天,我肚子痛得在床上打滚,当时,孩子都出去打工去了,是村里人将我送到杨柳医院,当天下午,李仁医生为我做了手术,几个晚上,是他守在我的病床边,端屎端尿的照料了几个晚上。后来,我才知道李医生的爱人那几天也病得非常很,我与李医生无亲无戚,他不在家照顾爱人,却来照料我这个老头子,我真是心里过意不去,不知么样感谢他才好。
在杨柳镇土门河,我们找到了一位名字叫胡凤宜的中年妇女。听胡凤宜说,1997年5月,我怀的是双胞胎,是李医生将我接到杨林医院,当晚,他为我做了剖腹产手术。当时,我患有其它疾病,李医生耽心我会发生产后出血和其它术后并发症,一直在病房观察我的病情,直到第二天有其它医生来接班,我的情况有些好转时,他才放心离开病房。我出院后,他多次来我家回访我术后恢复情况,检查两个孩子的发育情况。这位妇女对我说,李医生真是个大好人,那次,遇到他为我做手术,真是我的福分。
在杨柳三门河,我找到了一位当年因摔伤致肠子多处穿孔,名字叫陈平的男子。这位男子说,当年他负伤后,被送到杨柳医院,因为身上没带钱,但李仁医生还是先为我做了手术,让我脱离了生命危险。事后,我送三百元现金的红包给李医生,可李医生拒绝收受,我送了三次,他拒绝了三次,最后,我看他好像是要发脾气了,我才不敢再送了。
九十年代末,收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肆虐地席卷到医疗领域,不仅大城市医院深受其害,连农村的镇医院也受到影响。当时,收受回扣药品回扣的方式主要是开“大处方”,然后医生从处方高比例提成中索取回扣,也有直接为“医药代表”(专门推销药品的贩子)代售药品,拿取回扣。那时候,局里经常到各医疗单位抽查、处理回扣问题,据抽查的工作人员反映,在杨柳医院,没有发现李仁医生有开“大处方”的现象。后来,据县有关机关查获的一个外地医药代表交待说,杨柳医院的李医生,真是个“软硬不吃”的真君子,我几次对他“下手”(贿赂)都被他俨然拒绝。
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仁兄,仁兄对我说,并不是我很“马列”,而是我工作在农村,亲眼看到农户一年为了上缴农业税,为了孩子学费,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如果将他们从地里扒出来的辛苦钱,从打工挣来的血汗钱据为已有,我做得到吗!哪怕是收受一元一角,我感觉都是犯罪,都会在良心上过不去,我不愿意让那种黑心钱玷污了我从医的愿望。我当时认为仁兄这种朴素的想法很有道理,如果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有一点对群众的同情心,都有一点起码的良心,那么,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高地,会被蛀虫从内部掏空吗,会被那场肆虐的风暴冲塌吗!
最后,我来到了仁兄的家中,是他妻子接待了我。仁兄之妻,四十岁左右,有职业女性的干练利落,也有传统家庭妇女的贤慧之美,我称她为嫂子。我对嫂子说,仁兄真是忙啊,把家里一切都丢给你了。嫂子说,他呀,没把这个家没当成他的家了。我笑着说,那他把哪儿当成他家了。嫂子没理会我的玩笑话,快言快语地说,医院是他的家,病房、手术室是他的生活空间。我问嫂子说,那他再忙也得过问一些老人和孩子的事吧!嫂子听我问了这话,好大半天没说话,稍候,她说,说起你的仁兄对他的父亲的事,至今他还心存愧疚,伤心不已。1995年腊月间,他父亲患食道癌已到了晚期,天天只能靠输药水保持着生命,这时候多么需要做儿子的尽孝守在身边,可他为了医院的病人,只得三两天回来一次,看看他父亲病情如何。那天早上,睡在床上的父亲叫住了他儿子,对儿子说,仁,你的工作太忙了,不要这么跑来跑去的,我终究是要走的人了。儿子安慰了会儿父亲,然后又走了,这天晚上,他忙得又没回家。第二天早上,才看到他父亲不知什么时候,自己扯落了输药水的针头和氧气管,老人就这样逝世了。可怜的父亲,他曾经是县卫生局的老领导,当了三十多年的院长,他知道自己的儿子热衷自己的事业,忠孝难以两全,他不想再拖累儿子了,才这样等于是自尽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嫂子说到这儿,已是泪流满面,潸然泪下。1997年,他儿子高考复习,他从来不过问一下,高考那天,他居然忘记了高考时间,没将儿子送到试场,却来到医院做手术。直到儿子高考结束,他问儿子,你考得怎么样,进县一中应该没问题吧!他儿子翘着嘴回答他说,爸,我是高考,不是中考,你呀,对我一点也不关心,真不像我的父亲!嫂子说,我家每年春节一顿年饭,都不能按时好好吃,菜,热了一次又一次,直到他忙完了工作,才抽空赶回来吃年饭。嫂子说,有时,我自己病了,他都不过问,不照顾我,我感觉他呀,不属于我,是属于病人。
在我与嫂子交谈个多小时中,他家放在茶几上的电话响了三次,打来的电话要么是约诊的,要么是问是否继续吃药的,要么是请他出诊的。嫂子瞄着铃声悦耳的电话,无奈地说,这电话成了寻医问药的了,我成了他义务接线员。好几次,我说拆了它,可他坚决不同意。
拜访过仁兄之妻,我来到了采访的最后一站,杨柳医院。到医院时,已是到了吃晚饭时间了,我问医院王院长,李医生呢!院长回答,他还在手术室出呢!我对院长说,带我去看看他。当王院长将我带进手术室外间时,我已感觉到仁兄匆忙的脚步声,接着又听到他笑哈哈的说话声,笑声刚尽,仁兄推开隔离室的门,喜笑洋开地出现在我面前。我好久没有看到他了,这时的他,手袖仍撸得高高的,一双经过酒精反复浸泡的手臂,显得纸一样白,浑身带着着消毒药水味儿,绿色的隔离衣未来得及脱下,还穿戴在他身上。我先和他握了握手,他的手是冰凉的。院长问他,你今天做了多少台手术,仁兄回答说,今天才五台,比昨天还少一台,他说的虽然很轻松,可在场的人都知道,那并不轻松,若平均每台手术两小时,也得站十个小时。院长对我说,他长年看到的李医生,要么穿着白色工作服忙碌在病房,要么穿着绿色隔离衣埋身在手术家。这时,我望着穿戴着绿色隔离衣帽,显得有些疲乏、憔悴的仁兄,心里想,这就是他昔日所追求的目标吧!这时,院长招呼仁兄说,李医生,你今天也太累了,赶快换衣服,今晚正好让你的老弟陪你喝一杯,说着,我们一起向医院食堂走去。
第二年春的某一天,杨柳医院王院长给我打来电话,告之我的仁兄因突发急病,抢救无效,已经逝世。听到如此不幸的消息,我为失去一位老师、一位兄长、一位朋友而感到悲痛,当时,我真没想到,那次在杨柳医院手术室的见面,竟成了我与他相会的最后一面,自此后,仁兄他那穿着绿色手术隔离衣的忙碌样子,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