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最新3篇)
白岩松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篇一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对人格的理解和认识。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学位?学位是通过学习和努力获得的一种荣誉和资格,是对一个人学识和能力的认可。然而,学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证明,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和品质。
相比之下,人格则是一个人真正的内在品质和价值。人格是一个人的灵魂和底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获得,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却需要长期的培养和修炼。
一个人的学位可以让他在职场中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待遇,但是一个人的人格却决定了他是否能够在职场中立足和成功。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一个有着良好人格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他们能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待人真诚。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也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和价值。一个有着良好人格的人,不仅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更能够在生活中赢得快乐和幸福。他们能够真正关心和理解他人,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对待工作和生活都充满热情和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无论我们拥有多高的学历和学位,都不能代替一个良好的人格。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修炼自己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品德和操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想以一句名言作为结束:“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而人格决定命运的高度。”让我们一起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有修养的人。
谢谢大家!
白岩松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篇三
白岩松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的演讲稿: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对老人回答中所透露出的含义理解不多。然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随着采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便越印越深。
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学,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学子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北大举行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后来,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她: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老年病人的状况。
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五.四运动"中走上文学之路的老人,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80年的岁月而仍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然而她这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
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这些世纪老人身上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延续下去呢?
不久前,我在北大又听到一个有关季先生的清新而感人的新故事。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伯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像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不免有些担心:这样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于是,"渴望老年"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
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