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故事(精彩3篇)
鲁迅小故事 篇一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留下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小故事。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他与书童小王的感人经历。
小王是一个贫苦家庭的孩子,家境贫困,却渴望知识。有一天,他听说了鲁迅先生在附近办了一个私塾,于是毅然前往请求鲁迅先生收他为学生。鲁迅先生见他衣衫褴褛,却眼含渴望之光,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王每天都早早来到鲁迅先生的私塾,虽然家境贫困,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坚定。鲁迅先生看到他勤奋刻苦的样子,便对他格外疼爱。他不仅传授给小王文学知识,还教他做人的道理,让他懂得知识的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小王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也变得更加自信。有一天,鲁迅先生突然得知小王家中发生了一些意外,导致他无法继续上学。鲁迅先生立刻前去小王家探望,并帮助解决了他们的困难。
小王感激涕零地对鲁迅先生说:“先生,您救了我一家人的命,我无以为报,只能用一生的努力去弘扬您的思想,传承您的文学。”
鲁迅先生听后笑了笑,抚摸着小王的头说:“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
小王默默地点头,心中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他知道,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仁慈的老师,他将永远怀念这段在鲁迅先生私塾的时光。
鲁迅小故事 篇二
鲁迅,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有着许多令人动容的小故事。其中之一是关于他与一个年轻人的相遇。
这位年轻人名叫小明,是一个对文学充满热情的读者。有一天,他偶然听说了鲁迅先生在一家书店举办了一场讲座,于是便赶去参加。在讲座结束后,他迫不及待地挤到鲁迅先生面前,向他请教文学问题。
鲁迅先生看到小明眼中的热情和渴望,便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并鼓励他多读书多思考。小明听后大为感动,他决定要向鲁迅先生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从那天起,小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书店买书,认真学习文学知识。他还经常去听鲁迅先生的讲座,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鲁迅先生看到他的进步,也对他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经过几年的努力,小明终于在文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了一名备受瞩目的作家。他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如果没有鲁迅先生的启发和鼓励,我可能无法走上文学的道路。他是我心中永远的导师。”
鲁迅先生听到这番话时,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对小明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希望小明能够继续前行,用自己的文学才华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慈祥的老师,他的影响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鲁迅小故事 篇三
关于鲁迅小故事七则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关于鲁迅小故事七则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理发店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2、演讲轶事
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3、爱书情结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代起,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一生节衣缩食,购置了多册书本。他平时很爱护图书,看书前总是先洗手,书脏了就小心翼翼地弄干净。他自己还准备了一套工具,订书、补书样样都会。一本破旧的书,经他整理后,往往面目一新。他平时不轻易把自己用过的书借给人,若有别人借书,他宁可另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
4、标点的稿费
大家知道:标点符号虽然其貌不扬,但在文章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可当年的出版界对标点符号不重视,在支付稿费时,往往把它从字数中扣除,不给稿费。一次,鲁迅应约为某出版社撰写书稿,由于事先探知该出版社不支付标点符号的`稿费,因此他的书稿通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看了书稿后,以“难以断句”为由,回信要求鲁迅加上标点符号。鲁迅回复:“既要作者加标点符号分出段落、章节,可见标点还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标点也得算字数。”那家出版社没办法,只好采纳鲁迅的意见,标点符号也折算字数支付稿费了。呵呵!
5、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6、烟罐驱猫
鲁迅晚年来到上海专事写作,50多岁仍然童心未泯。一次,夜静更深鲁迅在写作,外面的猫不停地叫,屡屡打断他写作的思路,鲁迅随即拿起手边的五十支装铁皮的香烟罐,对着可恶的猫一一发射。
7、戏弄特务
有一次,鲁迅在上海的街头蹓跶,身后总跟着一小特务盯梢。当然这对鲁迅来说是常有的事。鲁迅故意将他当成乞丐,坦然地转过身去递过一块银元:“买饭吃吧。”
[知识拓展]
鲁迅生平简介:
鲁迅,清朝光绪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初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1904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后弃医从文学(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到本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并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是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其中《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雪》《藤野先生》《孔乙己》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故乡》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课本。《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风筝》被列入江苏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课本。《少年闰土》被列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课本。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鲁迅被誉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