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优质3篇】
《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 篇一
《格林童话》是世界著名的童话集,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然而,这些看似美好的故事背后却隐藏着许多黑暗的元素,这些黑暗遗产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首先,许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暴力和血腥。比如,在《灰姑娘》中,继母和继姐为了争夺王子的青睐,竟然将灰姑娘关在家中,甚至在王子举办的宴会上阻挠她。在《小红帽》中,狼将小红帽的祖母吃掉,再欺骗小红帽将她也吃掉。这些暴力和血腥的元素在童话故事中频繁出现,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其次,许多《格林童话》中的女性形象都十分消极和被动。在这些故事中,女性通常被描绘为弱势群体,需要依靠男性来拯救。比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需要通过王子的选择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被母后嫉妒,被迫逃亡,并最终被王子拯救。这种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影响着女性的地位和自我认知。
最后,许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都包含着道德观念的教育,但却往往是以暴力和压迫为手段。比如,在《灰姑娘》中,继母和继姐的暴力行为最终导致她们的失败和惩罚;在《小红帽》中,狼的欺骗和暴力行为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惩罚。这种以暴力和压迫为手段来教育道德观念的方式,不符合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容易误导孩子们对道德的理解。
综上所述,《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应该审视这些故事中的暴力、刻板印象和道德观念,避免将这些不良元素传递给下一代。
《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 篇二
《格林童话》是一部经典的童话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等。然而,这些故事背后隐藏的黑暗元素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遗产。
首先,许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挫折与磨难。比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遭遇继母和继姐的虐待,却最终通过自己的善良和努力赢得了王子的心;在《小红帽》中,小红帽需要面对狼的诱惑和欺骗,最终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这些故事教导了孩子们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轻易放弃。
其次,许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都包含着对人性的探讨和思考。比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尽管遭遇了种种不公和苦难,却始终保持着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在《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对那些伤害过她的人选择原谅和包容。这些故事启发了人们对人性的思考,让人们更加关注内心的善良和宽容。
最后,许多《格林童话》中的故事都传递着正能量和希望。比如,在《灰姑娘》中,灰姑娘最终获得了幸福和美满的生活;在《小红帽》中,小红帽通过勇敢和智慧成功躲过了狼的袭击。这些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都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并非完全消极,它们教导了人们要勇敢面对挑战,保持善良和宽容的心态,相信正能量和希望。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正能量,引导孩子们正确理解和接受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品格。
《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 篇三
《格林童话》的黑暗遗产
《格林童话》围绕着苦难和赎罪展开故事,成功地为小孩和成人开辟了一个新的沟通区域。
两百年前,一本并不起眼的书在柏林出版了,这本名为《儿童和家庭童话集》的书收录了86则德国民间故事,只印刷了900册。
虽然最初反应平平,但经过不断修订,1857年出版的新版已经扩充到了210则故事。200年过去了,这本书今天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甚至有了爱斯基摩语和非洲斯瓦希里语的译本,这本的名字叫做《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与中国文豪
一般来说,童话故事有两种。一种是文学童话,最著名的作家是安徒生,另一种童话是口头传诵的民间故事,代表作品自然是《格林童话》。到了19世纪,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压力,自古以来的口述传统失去了其绵延世代的魅力,民间故事濒临消亡,恰在此时,格林兄弟出现了。
格林兄弟并没有到乡下收集农民的故事,而是从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开始的。另外,格林兄弟还直接从书籍、杂志中采录故事。
瑞士民间文学学者麦克斯?吕蒂认为:格林兄弟并不照猫画虎似地复述他们听到的童话,他们精心雕琢,使之富有诗意并具有教育意义。以《玫瑰公主》为例。雅科布?格林在最初听到故事时只记下了:“这时,国王和满朝文武刚好回来。于是宫殿里所有的人甚至连墙上的苍蝇都睡着了。”但在最后的稿本中,这段话被格林兄弟加工成:“睡意向整座宫殿蔓延。国王和王后刚一到家,走进大厅便睡着了。满朝文武也都跟着睡着了。连马厩中的马匹、院子里的狗、房顶上的鸽子和墙上的苍蝇也睡去了。是啊,炉灶里噼啪作响的火焰也静下来睡觉了。油锅里的咝咝声停了下来。厨师正要伸手去抓犯了过失的小帮厨的头发,这时他也松开手睡着了。风停了,宫殿前面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
正是受格林兄弟在民族文化危机关头搜集民间童话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在1918年到1937年间掀起了由刘再复、周作人、顾颉刚等人发起的“到民间去”的民间文学运动。
《格林童话》对中国的影响远不止如此。1903年中国学者周桂笙把12篇格林童话翻译成了文言文,其后的孙毓修、茅盾和郑振铎和其他众多学者均参与了格林童话的翻译。那时的儿童很多都是看着这套童话长大的。作家张天翼后来回忆说:“十几册商务印书馆的童话,是孙毓修先生编的。有许多字不认识,母亲就读给我听……”
《格林童话》在中国的传播并非一帆风顺。1931年,湖南省省政府主席何键首先向童话发难,他向教育部提出建议,要求打破鸟言兽语的童话读物,采取中外先哲格言做教材,指责童话“禽兽能作人言,尊称加诸兽类,鄙俚怪诞,莫可言状”。一时文化界掀起了“鸟言兽语“之争,参与争论的不但有幼儿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连文化名人,比如鲁迅、叶圣陶都卷入其中,不过经过一年的交锋,力挺童话的意见得到普遍的赞同。
延续的黑暗遗产
不过,格林兄弟写书的目的,并非哄孩子入睡这么简单,他们是德国民族主义的先锋代表,而这种民族主义后来发展成了纳粹主义的雅利安理论,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要求所有学校都必须教授格林兄弟的书。当然,战后,同盟国把《格林童话》从一些城市学校课程中取消了。
直到今天,一些人,特别是男女平等主义者,希望把《格林童话》塞到图书馆最里的角落,因为,书中邪恶的人物总是女人,她们残害小女孩,因为小女孩不敢反抗。迪士尼版《白雪公主》、《灰姑娘》、《贝尔和长发姑娘》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没脑子的蠢蛋。让天真敏感的`女儿了解童话里那些听任摆布的公主被母亲残害的故事,现代妈妈中有几个不害怕呢?
性别歧视不过是冰山一角,刚开始,《格林童话》不是给孩子们看的。例如《小红帽》这个故事的不同版本中,就有性描写甚至是吃人肉的场面。应该说《格林童话》最早是以一部大编辑型学术文集的形式出版的,后来被威廉?格林特意进行,才成为内容没那么粗鄙的童话集。比如他将《白雪公主》与《糖果屋》中的生母改成继母,毕竟父母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太过血腥。
即使格林兄弟让很多童话以大团圆结局,但还是充满暴力,比如白雪公主的后母也就是女巫被强迫穿上滚烫的铁鞋子跳舞跳到死。可以说《格林童话》中的道德观极端匮乏。很多故事都在讲分尸,人吃人,残害孩子的常常是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文中充满了脚趾被剁掉,断指在空中飞的细节描写。《杜松树》这篇就是“黑暗风格”的代表。
按照惯例,《杜松树》里也有一个狠毒的继母。放学之后,继母让孩子去柜子里拿苹果,然后“继母举起手中的斧头,用力劈向小男孩的脖子。小男孩的头颅应声落在了地上,鲜血从他的脖子那里喷了出来。” 她把小男孩的头放在脖子上,用白布缠绕了几圈,把头和身体连接在一起,最后在他手上放了一个苹果。
继母的亲生女儿回来后,摇了摇他的肩膀,结果哥哥的头竟“扑通”一声掉到了地上。继母就说,这件事千万不能跟别人提。不如我们把哥哥的肉煮汤吧。“于是她拿起菜刀切下他的肉,把骨头和内脏都放在旁边”。后来丈夫回来了,继母就把炖菜端给他。他觉得这汤真是好喝,他一碗接一碗地喝着肉汤,把吃剩下的骨头随手丢在了餐桌下面。结局更是匪夷所思,小男孩复活之后,居然把继母炖成汤,那位父亲又照单全收,把汤全喝了。
《格林童话》的黑暗风格已经被现代儿童作家继承下来了。2009年,尼尔?盖曼凭借《坟场之书》摘获儿童文学最高奖项——约翰?纽贝里奖章。翻开第一页,小读者们就会看到这样的句子:“黑暗中有一只手,手上握着一把刀。”而在接下来的几段中,这把刀便结束了3条生命,并正准备插入第4个人的咽喉。
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罗琳说她的书讲的“主要就是死亡”。其电影系列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哈利父母被杀,而后出现的就是那个为求永生不择手段的恶魔。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的《黑质三部曲》对“人类的堕落”进行了重写——好奇叛逆的女主人公不是被逐出乐园,而是以另一种方式来寻求赎罪,即前往死亡之地。不过和苏珊?科林斯的《饥饿游戏》比起来,那都是小巫见大巫。《饥饿游戏》的女主人公凯特尼斯必须通过杀人才能在竞技场活下来,而她杀的人,再不是梦幻岛或者仙境里的那些大怪物,而是其他小孩。
这样看来,人们喜欢《格林童话》的主要原因似乎不是它给人以希望,而是告诉我们各种恐惧,彻彻底底的黑暗,没有安全感、失去安慰和信任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实的。这种观点,其实正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大人也会读《格林童话》。
链接:
格林兄弟的生活也像一则童话故事,他们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律师。哥哥雅各布生于1785年,是家里9个兄弟姐妹中的老二。弟弟威廉生于1786年。兄弟俩在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在他们一个11岁一个10岁时,父亲去世了,一切都改变了。不过经历过困顿之后,兄弟两人读完大学后,长期任职于王家图书馆。
在大半生里,兄弟俩人在同一间屋子里工作,工作台面对面。他们一起学习法学,一起记笔记,抄录手稿,编辑作品。弟弟威廉很随和好相处,哥哥雅各布挑剔而内向,他们的性格刚好互补,两人关系非常融洽。不过,后来他们的领域有了分歧。哥哥雅各布后来对德国历史开始感兴趣。弟弟威廉仍然钟爱民间传说,并且在第二版《家庭故事集》之后,一个人做了后来版本的编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