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寓言(优秀3篇)
韩非子的寓言 篇一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的代表作品《韩非子》中蕴含了大量的哲理和寓言。其中的寓言故事虽然简短,却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耳目一新。
在《韩非子》中,有一则关于“割发代首”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因为某种原因,要求所有人割掉一部分头发来作为交换,而有人却主动割掉自己的头颅来代替头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我们应该懂得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迎合权威或者盲从从众。
另外一个寓言是关于“马齿”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国王听说有一匹马有特殊的马齿,于是派人去查看,结果却发现并没有特殊之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事物,不要被表面的虚饰所迷惑,要学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
韩非子的寓言不仅仅是为了让人娱乐,更是想要通过这些简短的故事来启发人们的思考,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古代寓言,来汲取智慧,指导自己在面对人生抉择时作出正确的选择。
韩非子的寓言 篇二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法家思想家,他的作品《韩非子》中不仅包含了严谨的法家思想,还蕴含了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既具有启发性,又富有哲理。
其中一则寓言是关于“三人行”的。故事讲述了三个人一起行走,因为路途崎岖,他们互相搀扶着行走,结果却因为互相推搡而导致无人能够前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只有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前行。
另外一个寓言是关于“盲人摸象”的。故事讲述了几个盲人摸到了一只大象的不同部位,却因为各自所摸到的部分不同而对大象的形状有了不同的理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只有多方面的了解和沟通,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通过阅读韩非子的寓言,我们可以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智慧的火花,引导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愿我们都能从这些古代寓言中受益,成为更加睿智和坚强的人。
韩非子的寓言 篇三
五则韩非子的寓言
《韩非子》寓言对后市文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故事的曲折和人物形象生动等方面。小编为大家提供五则韩非子的寓言,欢迎赏析!
其一:循理
桓赫曰:“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桓赫说,雕刻的要领,首先在于鼻子要大,眼睛要小,鼻子雕刻大了,还可以改小,如果一开始便把鼻子给刻小了,就没有办法补救了。同样道理,初刻时眼睛要小,小了还可加大。如果刚开始雕刻时,就把眼睛弄得很大,后面就无法缩小了。为人做事,也是一个道理,凡事要留有余地,留有后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失败。
其二:亲疏
郑人有一子,将宦,谓其家曰:“必筑坏墙,是不善人将窃。”其巷人亦云。不时筑,而人果窃之。以其子为智,以巷人告者为盗。
郑国有个人,他的儿子将去做官,告诉他的家人说:“一定要把坏了的墙修建起来,这墙不修好,别人会来偷窃的。”他邻居也这样说。因为没有及时修建,别人果然偷了他家的东西。郑人认为他的儿子聪明,但却把说要修墙的邻居看作盗贼。
其三:明过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
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道理来俢正。镜子不会因为照出脏污而有罪过,道理不会因为暴露过失被怨恨。没有镜子,就没办法修整胡子眉毛;不遵循道理,就不能明辨是非。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其四:用势
周公旦已胜殷,将攻商盖。辛公甲曰:“大难攻,小易服。不如服众小以劫大。”乃攻九夷而商盖服矣。
周公旦已经战胜了商纣王,将要去攻打商盖这个地方。辛公甲说:“大国难以攻打,小国容易征服。不如先征服众多小国来威慑大国。”于是就攻打东方各个小部族,而商盖也就归附了。
其五:因时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鲁国有个人善于编织鞋子,其妻善于织缟,他想到越国去生活。有人对他说:“您必然会穷的。”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鞋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你的手艺到了越国完全用不到,想不穷,这可能吗?”
韩非子名言警句
1.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2.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3.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4.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5.巧诈不如拙诚。
6.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7.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8.凡治天下必因人情
9.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0.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11.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12.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13.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14.自见之谓明。
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6.无私贤哲之臣,无私事能之士。
1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18.倒言反事以尝所疑。
1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20.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
2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家法,虽危不亡。
22.人臣挟大利以从事,故其行危至死,其力尽而不望。
23.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
24.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5.臣得树人,则主失党。
26.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2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29.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30.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3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32.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人物介绍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 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主要观点
历史进步论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而且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统治者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根据。
《五蠹》把历史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个阶段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贪”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对于君主,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朴素辩证法
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韩非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用人口增长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人口理论来说明“当今争于力气”,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孙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