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故事【精选3篇】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篇一
据说,中秋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轮流升起,晒得大地干裂,庄稼枯萎,草木焦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存十分艰难。为了拯救人类,神箭手后羿挺身而出,一气呵成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耀大地。这一刻,人们才得以喘息,幸福生活开始慢慢恢复。
后羿的英勇事迹传遍大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英雄,便定下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会一家团聚,共赏明月,品尝美味的月饼,感恩后羿带给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中秋节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更是人们思念故乡、珍视友情的时刻。在这一天,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祈愿平安幸福,团团圆圆。中秋的月圆人团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篇二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嫦娥的仙女。她嫁给了董仲舒,成为了嫦娥夫人。后来,董仲舒得到了长生不老的仙丹,但他并不想要,想将它留给后羿。可是,嫦娥却想实现梦想,便将仙丹吞下,飞上了月亮。
嫦娥成为了月宫的仙女,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她会变成一只玉兔,降临人间,给人们送去祝福和幸福。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玉兔节。人们在中秋节这天,会向玉兔祈福,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中秋节不仅是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在这一天,人们会共赏明月,品尝月饼,感恩幸福的生活。中秋的月圆人团圆,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篇三
有关中秋节的来历故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每逢中秋,家人要坐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天上月圆,人间也要团圆。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的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来历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
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