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优质6篇)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篇一
盲人摸象
从前有一个盲人,他从来没有见过大象,只听说过大象的形状。有一天,他听说有一头大象来到了村子里,于是他非常想去摸摸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
盲人走到大象面前,他伸手去摸大象的身体。他摸到了大象的腿,觉得大象就像一根柱子那么粗壮。于是他说:“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另一个盲人也来摸大象,他摸到了大象的鼻子,觉得大象就像一根管子那么长。于是他说:“大象就像一根管子。”
第三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耳朵,他觉得大象就像一片大帆那么宽广。于是他说:“大象就像一片大帆。”
其他的盲人也摸了大象的身体的不同部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最后,他们开始争论起来,互相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对的。
一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幕,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但却没有摸到整个大象。大象是一个整体,你们应该把各自的看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了解大象。”
盲人们听了这句话,恍然大悟。他们意识到自己只是看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体。于是他们停止了争论,开始倾听其他人的看法,最终得出了关于大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候是片面的,只有多方面的了解和交流,才能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全貌。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篇二
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孔融和他的朋友们在一起聚餐。孔融看到桌子上有一篮新鲜的梨,便拿起一只梨来准备吃。这时,他的朋友们都急忙劝他说:“孔融先生,您是我们的贵客,请您先吃别的吧,留这些梨给我们吧。”
孔融听了他们的劝告,便把手里的梨放回到篮子里,笑着说:“我想起了一个古人的故事,关于一个叫做刘封的人。刘封很懂礼貌,每次都说要给别人让座位,但实际上他却总是坐在最好的位置上。后来有人对他说,你总是说要让座位,但从来不做到,这是不诚实的表现。所以我现在要给大家让这个梨。”
孔融的朋友们听了他的话,都感到十分感动和敬佩。他们纷纷表示要向孔融学习,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究礼仪和诚实,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要总是想着占别人便宜,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篇三
十分适合我们小朋友阅读,让其了解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unjs小编今天就为大家带来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欢迎阅读,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篇四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北山有个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两座大山的正对面。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力挖平两座大山,使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并不能削减魁父这样的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河曲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余年剩下的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高山阻隔了。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篇五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 篇六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资料共享平台
《经典中国传统小故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
、研究。
16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
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