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故事(精彩6篇)
诸葛亮的故事 篇一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高超的智谋和卓越的才能,成为了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之一。
诸葛亮年少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潜心研习经史,精通兵法,对历史事件有着独到的见解。曾有一次,他在童年时代听到一位老人讲述了舌战群儒的故事,深受启发,从此开始了他的学习之路。而后,他又在桃园结义,与刘备、关羽、张飞结为兄弟,成为了刘备的谋士。
在成为蜀汉丞相后,诸葛亮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提出了“空城计”、“草船借箭”、“连环计”等一系列妙计,帮助刘备成功渡过了危机,巩固了蜀汉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的北伐计划,通过多次出兵北伐,成功夺取了汉中、潼关等地,最终使蜀汉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但是,诸葛亮并非只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军事家,他也是一个仁爱之人。在他执掌政权的时候,他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了百姓的税赋负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他还致力于治理灾害,积极开发农田,改善人民生活。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袖不仅要有高超的智谋和军事才能,更要有仁爱之心,关心百姓,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留下了无数的启示,让后人铭记。
诸葛亮的故事 篇二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代奇才,其智谋和胆识为后人所称颂。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卓越表现,成为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三国乱世中,诸葛亮以其独特的谋略和智慧,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了蜀汉的丞相。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表现,还在政治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倡“以德服人”,实行仁政,深得人心。他还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治国理念,主张选拔人才,推行科举制度,为蜀汉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智谋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他提出了许多著名的计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连环计”等,解决了许多困难局面,帮助蜀汉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他的北伐计划更是震撼了整个中原,展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然而,尽管诸葛亮的才华非凡,他的一生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北伐失败,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他的离世,令蜀汉政权陷入动荡,留下了许多遗憾。但即便如此,他的一生依然闪耀着光芒,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智谋和胆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仁爱之心和为民造福的初衷。他的一生是对仁爱和智慧的完美诠释,也是对后人的启示和激励。愿我们都能像诸葛亮一样,心怀仁爱,励志前行。
诸葛亮的故事 篇三
空城计的故事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诸葛亮的故事 篇四
如鱼得水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孔明)出山之后,「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大事,把孔明当作老师,关羽,张飞看在眼,很不痛快,便对刘备说:「孔明年纪轻轻,有甚麽才学 大哥你对待他实在是好过头了,又没见到他显示出甚麽本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如鱼得水,两位弟弟不用再多说了.」 「如鱼得水」用以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找到适合自己事业发展的环境. 例如:李教授请到张明作助手,简直「如鱼得水」,研究项目的进度加快了,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诸葛亮的故事 篇五
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
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故事反映诸葛亮性格:智勇双全 沉着冷静 知己知彼 胆识过人
诸葛亮的故事 篇六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资料共享平台
《诸葛亮的故事300字》()。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 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 ,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 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