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国成语故事【通用3篇】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 篇一
故事一:卧薪尝胆
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为了报父仇,决定复国。他假装疯癫,被秦国俘虏,被关押在秦国监狱。在监狱中,他每天都吃最差的食物,穿着破烂的衣服,住在破旧的房间里。然而,晋景公并没有放弃复国的信念,而是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苦难。
晋景公在监狱中过着艰苦的生活,每天都在卧薪尝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他时刻提醒自己,为了复国大业,必须坚强不屈,不畏艰难。
经过多年的苦熬,晋景公终于等到了时机,成功逃脱出监狱,并最终实现了复国大业。他的坚持和毅力,成为后人传颂的经典故事,也成为了“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的来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实现目标,就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哪怕面临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不懈,卧薪尝胆,直至成功。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 篇二
故事二:守株待兔
相传古代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块地,每天都在地里辛勤耕作。有一天,他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根树根,于是他决定将这根树根挖起来。当他挖起树根时,却发现了一个兔子,这只兔子被树根卡住了,无法动弹。
农夫心想,这只兔子一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今天能遇到这样的奇遇,一定是老天对我有好意。于是,他决定不再劳碌辛苦地种地,而是守株待兔,等着更多的兔子掉到树根上。
然而,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那位农夫却再也没有等到像第一次那样的好运气。他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最终一无所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盲目等待运气的行为,只有通过勤劳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我们不能依赖运气,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和成功。
经典中国成语故事 篇三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有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仪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ǔ),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会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就赐他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作为他的谥号。”
后来人们常用“不耻下问”来比喻向地位和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或形容谦虚好学,不自以为是。耻,以为耻辱。
●.不寒而栗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叫义纵的人。由于他的姐姐医治好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的病,因此义纵也得到了汉武帝的任用。他先是在几个地方担任县令,后来又多次升迁。在任职期间,义纵公正无私,不惧怕权贵,严格执行各种法令,使当地的秩序有了极大的改观,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都非常怕他。后来,义纵又升迁为南阳太守,他听说有一个名叫宁成的都尉横征暴敛,残暴无比,于是就派人查实了宁成的种种罪行,根据法律给他治了罪。
不久,由于定襄地区秩序非常混乱,犯罪分子十分猖獗,汉武帝便把义纵派到定襄担任太守。义纵一到定襄,就采取了十分严厉的措施。他从在监狱服刑的罪犯中挑出二百多名重罪轻判并且有私自解脱桎梏行为的犯人,从重判决,斩首示众;同时,将二百多名私自到监狱探望这些重犯并帮助他们逃跑的人一并斩首。
这件事在定襄地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大家都在议论义纵一天杀死四百多人这件事。此时虽然天气不寒冷,可是有些人却心惊胆战,浑身发抖。那些过去有过犯罪行为的人,从此之后便老实多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一故事
概括出“不寒而栗”这个成语
,形容非常恐惧的心情。栗,战栗,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