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圆周率和名人故事(最新3篇)
关于圆周率和名人故事 篇一
圆周率,又称π,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常数,通常用希腊字母π表示,其值约为3.14159。圆周率是一个无理数,它的小数部分没有重复的循环,是一个无穷不循环小数。圆周率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
圆周率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埃及和巴比伦,当时人们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恒定的数。在古希腊时期,圆周率开始被研究和计算,并且被证明是一个无理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圆周率的计算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除了在数学中的应用,圆周率在一些名人的故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一位美国数学家叫做约翰·纳什,他在20世纪的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方面。然而,纳什的一生并不顺利,他患有精神分裂症,曾经一度失去了工作和声誉。在一次治疗过程中,纳什意外地重新找回了对数学的热情,他开始研究圆周率和数论等问题,最终赢得了诺贝尔奖。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圆周率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常数,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数学的奥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思议的故事和传奇。圆周率的神秘性和无穷性,正是吸引着无数数学家和科学家不断研究和探索的原因。
关于圆周率和名人故事 篇二
圆周率,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它的无理性和无穷性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奇和探索的欲望。在各个领域中,圆周率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科学和工程领域。
除了在数学和科学中的应用,圆周率也经常出现在一些名人的故事中。比如,古希腊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一个近似值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他发现了一个叫做阿基米德螺线的曲线,可以用来近似计算圆周率的值。这个方法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成为了圆周率计算的一种经典方法。
另外,还有一位名人叫做阿兰·图灵,他是20世纪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二战期间破解德国密码的关键人物。图灵在研究计算机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做图灵机的抽象计算模型,这对后来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图灵的研究中,圆周率也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问题中,成为了他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通过这些名人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圆周率不仅仅是一个无穷不循环的小数,更是一种思维的象征和科学的力量。它激发着人们对数学和科学的热情,同时也启发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圆周率的神秘性和无穷性,正是吸引着无数人们对它进行探索和研究的原因。
关于圆周率和名人故事 篇三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圆周率和祖冲之的小故
事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儿童故事频道与你分享!篇一: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可以航行一百多里。他还利用水力转动石磨,舂米碾谷子,叫做“水碓磨”。
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他严肃地说: “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他曾经对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晚年的时候,掌握宋朝禁卫军的萧道成灭了宋朝。
篇二:
祖冲之(429-500),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祖冲之和圆周率的故事】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 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关于圆周率和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