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及弟子的故事(实用3篇)
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篇一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其中与他的弟子们的互动尤为精彩。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孔门四科:曾参、冉求、颜渊和子路。这四位弟子不仅在学问上得到了孔子的指导,更在为人处世上受益匪浅。
曾参是孔子最早的弟子之一,他的真诚和才华深深打动了孔子。曾参曾问孔子:“夫子何为?” 孔子回答道:“吾与汝同在。”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曾参的赞赏和尊重。在孔子的教导下,曾参不仅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正直宽厚的人。
冉求是另一位孔子的得力助手,他在学问上颇有建树,但性格稍显刚烈。一次,孔子在鲁国做官,冉求因为一些事情不满意,想离开孔子的门下。孔子劝说他留下,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冉求听后深受感动,最终留了下来。这次事件让冉求更加懂得了宽容和忍让的重要性。
颜渊是孔子的贤弟子,他虽然早逝,但留下了很多令人敬仰的事迹。据说颜渊曾问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孔子对他的要求很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颜渊在孔子的教导下更加注重自我反省,成为了一位坚持原则、真诚待人的人。
子路是孔子最后的弟子,他在学问上颇有造诣,但性格略显懒散。一次,孔子让他去请教一个很有名的学者,子路却因为太懒而不去。孔子责备他:“君子之道,绍人怀忠,绍己怀诚。” 子路听后悔恨不已,从此改过自新,努力学习,终成一名杰出的学者。
这些故事展示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深厚师生情谊,也反映了孔子的教导对弟子们的深远影响。他们共同追求真理,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留下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辉煌篇章。
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篇二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关于他和弟子们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被人传颂。
在孔子的弟子中,除了孔门四科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学生,他们各有特点,但都受益于孔子的教导。比如曾子,曾子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在学问上有很高的造诣,也是孔子最信任的助手。曾子曾问孔子:“学古者,如在远方,亦可以得知,如在近处,可谓诲人。” 孔子深以为然,对他的才华和聪明赞叹不已。
还有颜回,他是孔子最有潜力的弟子之一,被誉为“颜渊之子”,意味着他在学问上有很高的天赋。颜回一直虔诚地跟随孔子学习,尽心尽力地向他请教,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
另外还有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得力助手,他在为人处世和处理事务上有很高的才能。孔子曾对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贡深受启发,努力追求学问,最终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这些弟子们在孔子的教导下,各自有所建树,但都秉持着孔子的思想和品德。他们传承了孔子的理念,努力实践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准则,为中国古代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不仅体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更展示了他们共同探求真理、追求道德的崇高目标。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篇三
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1、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
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
口,可以逃走。”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善于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