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故事的歇后语(经典3篇)
带故事的歇后语 篇一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每天都会坐在村口的大树下,讲述着各种有趣的故事。村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他讲故事,因为老人讲故事的声音特别动听,故事内容也总是令人回味无穷。
有一天,一位小男孩问老人:“爷爷,你能不能给我讲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老人笑了笑,开始讲述起一个故事来。
“从前,有一只小鸟,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有一天,花园里来了一只凶猛的老鹰,它想要把小鸟吃掉。小鸟被吓坏了,但它知道自己必须勇敢地面对。于是,小鸟鼓起勇气,和老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小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打败了老鹰,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小男孩听完故事,感慨万分,他问老人:“爷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老人微笑着说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是一种品质,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才能获得胜利。”
小男孩深深地受到了启发,他决定要像小鸟一样,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带故事的歇后语 篇二
在一个古老的城市里,有一位年轻的书生,他梦想着成为一名大儒。他每天都埋头苦读,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一天,他在书店里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对他说:“书生,你若想成为大儒,就要像山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汲取知识。”书生听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书生从此更加努力地学习,他每天都像山泉一样,源源不断地吸取着知识。终于,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他一举考取了状元,成为了一名大儒。
书生感慨万分,他明白了老者所说的道理:“学习如掘井,愈深愈得泉源。”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从此以后,书生更加勤奋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成为了一代大儒,广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带故事的歇后语 篇三
带故事的歇后语
1、“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典故:
张三爷的茶何以半路回甘?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2、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典故:
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后来,此事被传开了,就成了歇后语: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3、歇后语“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典故: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