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儿童故事【优秀3篇】
中国古代儿童故事 篇一
《愚公移山》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愚公的老人,他和他的家人住在一座山的北面。这座山叫做太行山,非常高大险峻,挡住了愚公家门口的道路,使他们很不方便。
愚公虽然年纪已经很大,但却精力充沛,心地善良。他决定要移开那座山,让家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于是,他召集了家里的人口,一起开始挖掘山石、搬运土壤。这个消息很快传开,引起了村民们的围观和议论。
有人认为愚公是疯了,做这种不可能的事情,有人则觉得他是个勇敢的人,值得尊敬。但愚公却无动于衷,他只是认真地工作着,每天都在山上山下忙碌着。
天空渐渐变暗,气温逐渐降低,然而愚公却不为所动。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神仙听到了愚公的坚持,决定帮助他。于是,两座大山被神仙搬走了,留下一片平坦的土地,愚公和家人可以轻松地来往。
愚公的坚持和信念感动了神仙,也感动了众人。人们纷纷称赞他是“愚公移山”,并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这个古代儿童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实现目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中国古代儿童故事 篇二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以勇猛著称的猴子,他的名字叫孙悟空。他有着神通广大的本领,能够变化千变万化,懂得七十二般变化,能够遁地、飞天,可谓无所不能。
有一天,孙悟空听说了一个传言,说有一个白骨精在一个村庄作恶,伤害了无辜的村民。孙悟空决定前去查看,并且制止白骨精的恶行。
当孙悟空来到那个村庄时,看到了白骨精正在欺压村民。孙悟空一怒之下,立即出手打败了白骨精。但没想到,白骨精却化为一团烟雾逃脱了。
孙悟空并没有气馁,他再次出手追击白骨精,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战斗,他再次将白骨精打败。然而,白骨精却再次逃脱了。
孙悟空心有不甘,他决定再次找到白骨精,这一次他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番周折,孙悟空终于将白骨精打入了山洞深处,永远封印了她的邪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义勇猛的人永远不会被邪恶所打败,只要有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守护美好的事物。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古代儿童故事,值得我们传承和学习。
中国古代儿童故事 篇三
中国古代儿童故事取自历史悠长的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故事,其中有些作为成语故事被世世代代的学生们所熟知,有些则是古代名人的故事被国人学习。让我们通过下文来阅读中国古代儿童故事。
画蛇添足
楚国有个人搞祭祀活动。祭祀完了以后,取出一壶酒来赏给门人们喝。
门人们见只有一壶酒,就互相约定说:"这壶酒几个人一起喝,肯定不够喝;如果一个人喝,才会有点剩余。我们可以一起在地上画蛇,谁先把蛇画好,这壶酒就归谁喝。"
于是,大家找来树枝和瓦片,飞快地在地上画了起来。
有个人先画好了蛇,端起酒来正准备喝,发现别人都还没有画好,就一手端着酒壶,一手又接着画,并且一边画一边得意洋洋地说:"我还可以给蛇添几只脚呢!"
还没等他把蛇的脚画好,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他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说罢,他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地把酒喝光了。那个给蛇添脚的人楞楞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失去了一次喝酒的机会。
寓意:把功夫用在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就会失去宝贵的机会。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
,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寓意:只要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决心,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再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庖丁解牛
庖丁为梁惠王宰牛。手到的时候,肩倚的时候,脚踩的时候,膝顶的时候,那声音十分和谐,就跟美妙的音乐一样,合于尧时的《经首》旋律;那动作也很有节奏,就像优美的《桑林》舞蹈。
梁惠王看得出了神,称赞说:"哈,好啊!你的技术是怎么达到这样高超的地步的呢?"
庖丁放下刀对梁惠王说:"我喜欢探求的是道,比一般的技术又进了一步。我开始解剖牛的时候,看到的无非是一头整牛,不知道牛身体的内部结构,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三年以后,我眼前出现的是牛的骨缝空隙,就不再是一头整牛。到了今天,我宰牛就全凭感觉了,不需要再用眼睛看来看去,就能知道刀应该怎么运作。牛的肌体组织结构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我进刀的地方都是肌肉和筋骨的缝隙,从不碰牛的骨头,更不消说碰大骨头了。技术高明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割。一般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是用刀砍。而我宰牛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又经有几千头,然而刀口锋利得仍然像刚在磨石上磨过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牛的肌体组织结构之间有空隙,而刀口与这些空隙比起来,薄得好像一点厚度也没有。用没有厚度的刀在有空隙的肌体组织间运行,当然绰绰有余罗!所以十九年过去,我的刀还跟新的一样。虽然我的技术已达到了这种程度,但我在解剖牛的时候,还是丝毫不敢马虎,总是小心翼翼,心神专注,进刀时不匆忙,用力时不过猛,牛体迎刃而解,牛肉就像一摊泥土一样从骨架上滑落到地上。这时,我才松下一口气来,提刀站立,顾视一下四周,心满意足地把刀揩拭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听了你的这一席话,我从中悟到了修身养性的道理。"
寓意: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掌握了事物的规律,办事就可以得手应心。
[中国古代儿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