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传说故事_孟子的传说故事(精彩3篇)
孔子的传说故事_孟子的传说故事 篇一
孔子的传说故事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圣人。他的故事充满着智慧和启发,深受后人的敬仰和崇拜。
相传,孔子小时候聪慧过人,但家境贫寒。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一起玩耍,路过一处庄稼地,孔子看到地里有几株玉米被人踩坏了,便跑过去帮忙修复。朋友们劝他不要浪费时间,但孔子却说:“我能帮助别人,就是为自己积德。”
孔子长大后,开始教书育人,传播自己的思想。有一次,他的学生问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经典之言,体现了孔子的仁爱之心和智慧。
在孔子的一生中,他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爱戴。最后,他在鲁国逝世,留下了许多弟子和学生,他们继续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影响了千百年来的中国文化和教育。
孟子的传说故事
孟子,孔子的学生和继承者,同样被后人尊为圣人。他在思想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儒家学说有所发展和完善。
相传,孟子年幼失去父母,生活贫困。但他聪明好学,勤奋好问,最终得到了孔子的赏识和教诲。孟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概括了他对自我反省和修养的追求,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原则。
孟子也像孔子一样游历列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劝导君主和民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曾说:“民无信不立。”强调了治国者要以诚信为本,以民为重,这种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孔子和孟子都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传说故事充满着智慧和启发,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孔子的传说故事_孟子的传说故事 篇三
孔子,孟子都是千古流传的著名学者,看看他们有哪些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孔子的传说故事
1
子贡去见孔子。孔子说:“我们的学说难道有错误的地方吗?为什么我们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子贡说:“夫子之道至大也,所以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是否可以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优秀的农夫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的收成,优良的工匠擅长技艺却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道业,用法度来规范,用道统来治理,但不能保证你的学说会被世道所
容……”人当尽人事而听天命,居一求缺,当下不就是自得其乐吗?今人普遍求全、求满,古人却懂得求残、求缺,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人乎?2
孔子向襄子学琴艺,一连十天都弹同一首曲子。襄子让他换首曲子,孔子说:“我还没有掌握弹琴的技法。”一连三番,孔子都以“没有弄懂曲子的情志、不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为由继续弹奏同一首曲子。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说“我知道作曲者的为人了,他皮肤黝黑,个头高挑,目光远大,像个统治四方的王者,除了文王还有谁能这样呢!”襄子深拜孔子说:“我老师曾说过这首琴曲是《文王操》。”世间一切事业、学问、技能、德行,如果不能专一坚持,就不会有所作为,所以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3
孔子一行“困于陈蔡”脱险之后,子路说:“我们跟随老师遭此磨难,恐怕一生都不会忘记。”孔子说道:“幸运与磨难是什么呢?遭受陈蔡之厄,这是我的幸运啊,也是你们的幸运啊。我听说,君王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就王业,怀有雄心壮志之人不遭受危难,他的行为就不足以显明。”所谓“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个中三昧,非亲身体会,怎可言清?
孟子的传说故事
在我的脑海里孟子非常伟大,但这少不了孟母的培养,今天我就来讲讲“孟母三迁”和“断织教子”的故事吧!
孟母三迁: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她先搬到了山脚下。山脚下有许多坟墓,每天都有许多人吹吹打打,为自己死去的亲人送葬。孟子见了,觉得很好玩,每天都和小伙伴玩起这样的游戏。孟子的妈妈见了想:这样下去,孟子一定会没出息。于是,孟母把家搬到集市,到屠猪宰羊的人家旁边的地方去住。可孟子见屠猪宰羊很好玩,又和小伙伴玩起屠猪宰羊的游戏。孟母知道了,又把家搬到学校旁。学校每天上课、写字、读书,孟子一看,马上也跟着读书、写字。孟母看了说:“这次总算找对地方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离不开好的环境。
断织教子:孟子从小调皮捣蛋,不爱学习,还常常逃学。有一天,孟子早早回到家,孟母问:“《论语》你会被了吗?”孟子嘴上说会背,可却一句也背不出来。孟母见了,拿起一把刀就把刚织好的布给剪了,之后便呜呜地哭起来。孟子见了很奇怪,问:“妈妈,为什么要把布给剪了?”孟母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这布一样,毫无用处。”孟子听了,不再逃学,而刻苦学习,后来成了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
[孔子的传说故事_孟子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