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故事

周恩来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精选3篇)

周恩来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篇一

周恩来,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总理。他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奋斗,深受人民爱戴。

周恩来出生在安徽省苏州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就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他早年参加了中国的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周恩来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了首任总理的重要职务。他在总理任上勤勉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周恩来总理一贯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疾苦,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在外交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声誉。

周恩来总理一生清廉正直,廉洁奉公,深受人民爱戴。他在政治上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榜样。他一生坚守信念,无私奉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默默奋斗,是中国人民的楷模和榜样。

周恩来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篇二

周恩来,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任总理。他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而奋斗,深受人民爱戴。

周恩来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就展示出了非凡的才华和领导能力。他早年参加了中国的革命活动,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一直坚定地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色,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了首任总理的重要职务。他在总理任上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周恩来总理一贯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的呼声,关心人民的疾苦,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他在外交领域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声誉。

周恩来总理一生清廉正直,为政不为利,深受人民爱戴。他在政治上有着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为中国共产党树立了榜样。他一生坚守信仰,无私奉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默默奋斗,是中国人民的楷模和榜样。周恩来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周恩来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篇三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一篇

在学校里,_生活非常俭朴,每天,他就带两个“火烧”上学,穿着十分朴素,夏天总是穿一件白长衫,冬天,也只有一件单薄的青年袍,外面罩一件洗白了的兰大褂。但是,他对别人非常关心。

有一次,_去打开水,看到烧火的校工吴老头病在床上,他急忙走到床前,端水喂药,而且,还掏出自己仅有的8个铜元说:“您用它买点药吧!”

吴老头知道_非常节约,连买书的钱都是从嘴上省出来的,就说:“孩子,你来看我,我就很高兴了,你的生活也不宽裕,我怎么忍心收你的钱呢!”

_诚挚地说:“大爷,你别客气了。你快点治好病,让大家喝上您烧的开水是最要紧的啊!”

吴老头紧紧握住_的手,老泪纵横。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二篇

在一次招待会上,_一次问_总理:“总理阁下,中国好,_为什么提出往苏联跑?”_回答:“这不奇怪。大自然好,苍蝇还是要往厕所跑嘛!”

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_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_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这正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

_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声音宏亮地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_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_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三篇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_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_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好处,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_:你们中国人怎样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_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_较劲,门都没有。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四篇

鸡叫三遍过后,周家花园里传出了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锄禾、 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着、读着,_很快就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但他总觉得没有透彻领会诗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_来到蒋妈妈家玩。吃饭的时候,他望着白花花 的大米饭迫不及待的问道:“蒋妈妈,这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呢?” 蒋妈妈很喜欢_好问的精神,就笑着告诉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浑身有一层硬硬的黄壳。它的一生要经过浸种催芽、田间育秧、移栽锄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虫、收割脱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这碗大米饭,可真不容易啊!”_惊讶地说。

“是呀,这十多道关,也不知道要累坏多少种田人呢,这香喷喷的大米饭是种田人用血汗浇灌出来的。”蒋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蒋妈妈一番深刻的教诲,不仅加深了_对诗意的理解,更激励他勤奋学习。为了过好习字关,他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坚持每天练一百个大字。 有一天,_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较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风尘劳累,年幼的恩来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坚持练完一百个大字再休息。

陈妈妈见状,心疼不过,劝道:“明天再写吧!” “不,妈妈,当天的事当天了!”_说服了陈妈妈,连忙 把头埋在一盆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 一百个字刚写完,陈妈妈一把夺过恩来的笔说:“这下子行了吧,快睡觉!” “不!”_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一百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你看这两个字写歪了。” 说着,_白嫩的小手又挥起笔来,把那两个字又写了三遍,直到满意这止。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五篇

_一个叫何殿祯

的同学家在沈阳郊区的魏家楼子,这个地方是1904年到1905年日俄战争的战场。

1911年暑假,何殿祯邀请_到他家过暑假,_本来想利用暑假多看些书,经过一番考虑,_还是去了魏家楼子,而且连续3个暑假都是在那儿度过的。魏家楼子在沈阳郊区,它南面沙河的南岸是当年日俄战争的战场。魏家楼子村后的山上还有俄国人立下的石碑,村东头的烟龙山上有日本人建造的水泥塔,残垣断壁上还可以依稀看到当年激战的累累弹痕。

何殿祯的爷爷是一位富有正义感,忧国忧民的私熟先生,非常喜欢_这个爱读书的孩子。这位老先生还带着孙子陪_去了烟龙山,讲述了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风雨雨,尤其是日俄战争带来的苦难。日俄战争的悲惨情景使_震惊。那是1904年的一天晚上,宁静的村子里突然传来了声声狗叫和阵阵枪声。日本兵和俄国兵在这里打起来了。日军在烟龙山设了指挥部,村里的房子被俄国兵放火烧了,乡亲们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活埋。何老先生的父亲被俄国兵活埋了,何媳藏在萝卜窖里也没能幸免,被枪杀了。何老先生做梦也盼着祖国强大,满怀热望地对_说!“今天我老了,要说有什么愿望,就是希望你们将来使国家强大起来!”何老先生还和_对对子,他说了上句:“不为列强之奴仆。”_想了想对了下句:“誓做中华的主人。”何老先生听了高兴地说:“好!好!绝好!”何老先生从_身上看到了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_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激发了“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热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腾飞而努力奋斗!”,伟人_从小就立下了这鸿鹄之志。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六篇

_,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_、_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_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_,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_(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_旅欧支部领导人。

1924年秋回国后,曾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_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长。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5月在_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_委员。7月任__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共5人)。国共全面分裂后,他同贺龙、叶挺、_、_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_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_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_常委,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书记。当时_中央在上海处于秘密状态下工作。他为--_中央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_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统治区的革命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_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后,历任_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_副主席。1933年春和_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省遵义县城举行的__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上,支持_的正确主张,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当时驻在陕西西安的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由于反对_拒绝抵抗日本侵略而集中全力----,发动了武力拘禁_的西安事变。_任_全权代表与秦邦宪、_等去西安同_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_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

抗日战争期间,_代表_长期在重庆及------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_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_,积极团结_、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_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_委员、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率_代表团同------谈判。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此后他任--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_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1949年_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曾兼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国人民_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_中央副主席,--副主席等职。他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头几个五年计划,都是他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对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和科学文化工作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大成绩。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使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间关系的准则。1955年在亚非29国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他先后访问过欧、亚、非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增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大革命期间他同_、_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为尽量减少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72年患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_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_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着作收入《_选集》。_在20年代与_结婚,无子女。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七篇

_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_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_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表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年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为了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_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_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_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_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_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_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_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_学习啊!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八篇

1._俭朴的故事

_总理几套服装一穿就是几十年,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有时还穿着织补过的衣服接见外宾。身边工作人员提醒他礼服早该换了,他笑着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见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大为改善,衣服可以不用缝缝补补了,但勤俭朴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能丢。

2._严以律己

有一次,_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3._坐火车拒绝包厢软卧

1937年秋天,为了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_要去石家庄会见_的卫立煌。随行的警卫员考虑到_总是废寝忘食地工作,长期睡眠不足,鼻腔又经常出血,路上需要好好休息一下,就请后勤的同志去买火车包厢票。_知道了,立刻加以阻止。警卫员只好说:“那就买软卧吧!”_还是不同意,说:“不要软卧,就买普通票。路不长,在车上只过一个晚上嘛!”

4._不忘过去

_同志在三年困难时期,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5._的“休息观”

新中国成立之初,_同志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时的周公旦。大家都称_“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到了“_”期间,_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留法时结识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于1968年到北京时,向_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他能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两小时,_总理却回答说“我做不到”。

6._参加劳动不特殊

1958年的一天,当_率领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干部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时,有人建议他带一位医生去,_却说:“到了工地一点也不能特殊,我即使有点毛病,应该和大家一样,请工地的医生看看就是了!”一到工地,_就嘱咐随身的警卫说:“到了这里,一切都要按这里的规矩办事,一点也不能特殊。”工地指挥部的同志在分配劳动任务时,说了句“我们欢迎首长们……”话还没说完,_就纠正说:“这里没有首长。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在工地劳动的一个多星期中,_同大家一样,每天按时上下工,从不迟到、早退,并和工人们同在一个食堂吃大锅饭,在同一个澡堂洗澡,什么事也不特殊。

7._严守纪律

1927年7月,_奉命领导南昌起义,这是一项关乎_命运前途的重大决策,不允许泄露丝毫消息。临走之际,他对同是_员的妻子_也是守口如瓶。_后来回忆说:“后来还是看了_的报纸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

8._:对数字不许说“大概”

_一向以儒雅著称,但他对工作却非常严格。不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曾说过:这辈子有“两怕”: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确实,_对那些不负责任的人和事会予以严厉批评,尤其是对那些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长们,要求更高,有时甚至会让人下不了台:“你签了字,问你情况答不上来,那就是官僚主义!”一次,_主持_会议,各部委逐个汇报工作。其中,一位部长照着稿子一字一句地念着现成的材料,甚至不时还念错了。开始,_虽然不满,但还是克制着,只是严肃地提醒说:看清了再念!但接下来,情况依然如故。“不对!”_再也无法控制心中的火气,且迅速说出了相应的准确数字予以纠正。后来,_对这位部长说:这些文件送_时都是盖过章的,说明已经你们审阅过,为什么还要念错?“这项工作是副部长主持,是办公室主任签的字。”那位部长忙解释道。“那么,这里的问题到底是制度不健全还是责任心不强?”“有制度问题!”_先严厉批评,再放缓声音:有些文件质量很差,可也盖了章送到我这里。我批了退回去重写。现在我宣布一项明确规定:凡是向__送文件,不能只以盖章为准,要有部负责人、各委办直属局负责人签字才能送。这样,以后我在文件上发现问题,部长签字我找你部长,副部长签字我找你副部长。你签了字,问你情况答不上来,那就是官僚主义,就必须作检讨。赵炜是_、_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秘书,他对_务实工作的精神感受甚深。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运动,_需要随时掌握全国炼钢的进度。在他的办公室,竖着一块大黑板,上面画了表格,有全国炼钢的各种数据。那时在财经组工作的赵炜每天要在_起床前将更新的数据写在黑板上。一天,赵炜刚填好数字,_迎面走了进来,指出上面有个数据不对。赵炜就迅速回到办公室重新核对,结果发现数据没错。_知道后立即说:哦,那是你对了,我记错了。_就是这样,近乎苛刻地对待每一个数据,“大概”“可能”“也许”这类词是坚决不能说的。

9._一个个给清洁员、厨师拜年

1963年岁末,_、_一行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为期九天的访问。经过了民间活动、官方活动,加上阿方举行的跨年晚会后,已经是除夕之夜的凌晨四点了。总理的翻译范承祚在四楼的办公室里整理好一天的翻译文件资料后,已经是凌晨四点四十分。他蹑手蹑脚地下楼,准备回到位于总理房间隔壁的他的卧室。就在他尽可能放轻脚步怕吵着总理时,一声无比亲切熟悉的声音传来:“小范啊,怎么还不休息啊,明早还有事呢。”定睛一看,只见总理身披旧尼大褂,站在走廊尽头和警卫员在谈什么事。他不理解总理为什么说明早还有事,因为明天是大年初一,而且经他翻译的行程安排表上,明天上午是没有活动的。但是小范也没敢多问就回房了,累得合衣躺下,领带都没有解开就睡着了。第二天,天朦朦亮时,总理的换班警卫就把小范叫醒了,“快起来,总理等你呢。”一看表,才早晨五点多,他想起凌晨总理说的“有事”,就赶忙爬起。来到大厅,看到已经穿戴整齐的_,神采奕奕,风度翩翩地从行宫的汉白玉台阶上拾级而下,完全看不出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几天的活动,而且很可能昨晚又是一夜没合眼。金碧辉煌的大厅经早起的工作人员清扫收拾,已经又焕然一新,想象不出两个小时前这里刚办过一场盛大的狂欢。此时大厅几乎没有任何人,显得很安静。可就在总理刚走到了大厅里,大厅的门竟突然打开了,涌进来几十号阿尔巴尼亚行宫的工作人员。他们在一大清早做完打扫后,没想到来自中国的总理也这么早就起来了。于是他们惊喜万分地涌到总理的身边,都想一睹_的风采。而总理似乎并不吃惊,他一个个地与这些清洁员、厨师、接待员、仓库保管员等握手问好,给他们拜年。有拿着簸箕的清洁女工局促地站在墙角,不好意思上前,总理也一并地上前握手,表示感谢。这时,小范才明白总理说的“有事”原来是这么回事。总理特意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在没有任何事先安排的情况下,来给阿方的工作人员拜年。遗憾的是,因为现场没有任何中方和阿方的官员,也没有中外记者,所以这温馨的一幕,没有留下任何图片和报道,只是在这些工作人员的心里,留下了永远值得回忆的感动。

10._让侄子一辈子留在淮安

1961年7月3日,_的侄儿尔辉在北京结婚。结婚后,新郎回钢铁学院工作,新娘回淮安县工作,成了一对牛郎织女。当钢铁学院知道了周尔辉和总理的关系后,决定把女方调到北京。_知道后,亲自动员侄儿侄媳一起到淮安工作:“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大量压缩城市人口,_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尔辉夫妻很快回到淮安县,同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

11._:为修缮西花厅自我批评

有关部门趁_外出,对西花厅旧房进行保护原建筑物的修缮,把地面方砖改成地板,墙壁粉刷,柱子油漆了一下,还添了一些新的办公和生活用具。_回京后指着房间里的新添家具说:“把那些东西统统搬出去。否则,我不进去!”事后,_语重心长地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对我是最熟悉的吧!你们花那么多的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12._:私事要花个人钱

1956年的一个星期天,_到北京中国照相馆照相,准备出国时送给外国元首,要照相馆再多印几张。照相馆职工为了表达对_的爱戴,特意精心印制了4张12寸照片赠送总理。几天后,_让工作人员前去结账,要求照相馆开两张单子,一张是因工作需要的那些照片由公家付钱,另一张是总理自己留下的几张照片连同照相馆赠送的那4张,由总理个人付钱。

13._:警卫西柏坡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了,_中央决定尽快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月底,参加会议的同志陆续来到西柏坡。为了保证会议安全,_找来负责大会警卫工作的方志纯汇报准备情况。他问:“如果出现最坏情况,你们能阻击多久?”方志纯回答:“中央需要我们阻击多久,我们便坚持多久!”_看着他们,略带批评的口气说:“光有决心不够,要有切实的措施和精确的计算。”他不仅想到敌人可能从地面上来,而且还想到如果来了空降部队该怎么办。

14._:病危中的呐喊

1975年,_一伙又借几十年前的“伍豪事件”向_泼污水。9月20日,北京305医院做好了一切准备,_将在这里进行第四次大手术。他要身边的工作人员找来一份材料,是他于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所作的关于_造谣诬蔑登载所谓“伍豪问题”的专题报告讲话录音稿。还让_将这个讲话录音整理成书面材料。手术前,_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躺在手术架上强撑着病体,看了一遍稿子,用颤抖的手郑重地签上“_”三个字,并注明“于进入手术室(前),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在被推往手术室时,他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地说:“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这是_对邪恶势力的控诉,他签署的是一份留存清白在人间的重要文件。

15._:那件旧棉衣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_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_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_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_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16._: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_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17._: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_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_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18._: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_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_,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_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的,只要总理一句话就可以了。但总理说:我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该怎么办由他们拿主意。总理对家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在涉及家乡的问题上从不偏私,一概秉公办事。

19._:我们都是普通党员

红军长征期间,_是党和中央红军主要负责人之一,身兼数职。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组织生活。1935年6月底,红军到达两河口地区。在部队休息期间,根据上级指示,党组织进行了改选,警卫员魏国禄当选_所在党小组的组长。有一次,他问魏国禄为什么很长时间不开党小组会议。魏国禄回答说,小组会议开过了,看到首长忙,就没有通知。没想到,_用平常少见的严肃态度,批评魏国禄道:那怎么能行?我是个党员,应当过组织生活。如果确实有事不能参加,我自己可以向你请假,你不通知我可就是你的不对呀!在我们党内,每个人都是普通党员,谁都要过组织生活,这是个党性问题。以后开会可一定要通知我啊。红军到达陕北后,有一次_问魏国禄:“小组长,这个月党费我还没交吧?”魏国禄回答,已经代首长交过5分钱党费了。首长集中精力忙大事,我们代交还不是一样的。_严肃地说:党费怎么可以让别人代交呢?国家大事重要,交党费也重要,因为这是每个党员的义务。

20._: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1958年的6月,北京十三陵水库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烈日当空,热风炙人,脚下的砂砾都被晒得发烫。奋战在水库工地的千军万马中,有一支由中央国家机关和_中央直属机关领导干部三百多人组成的劳动队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我们敬爱的_。到了施工现场,水库指挥部的负责人刚刚说出“我们热烈欢迎首长……”站在队伍里的_立即纠正他说:这里没有首长,没有总理、部长、司局长的职务。在这里,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第一批领导干部义务劳动完成后,_又一次亲自带队,带领第二批领导干部230多人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_亲切地对大家说:我们来参加劳动,是为了改变一种风气,造成一种风气。就是要创造出一种热爱劳动,上下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互相协作和毫无隔阂的新风气。

21._:半夜三点多的灯光

1966年5月,_第三次到大庆视察。5月3日,他到各处视察工作,忙了一整天。夜幕降临,在大庆简朴的会议室,_又听取了有关同志的汇报,对大庆职工队伍的革命化,对油田建设,作了很多指示。汇报结束,已经是凌晨一点半了。_毫无倦意,又精神抖擞地来到大庆展览馆,观看了油田模型和技术革新展品。当回到办公室,已经是凌晨两点十分了。大家看到总理劳累了一天,都劝他休息。_说:我都快七十岁了,多给我点时间,多为人民干些工作不好吗?这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一直亮到三点多。而五点多钟,当服务员走进办公室时,发现床铺上被子已经叠好,在晨曦中,_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22._:让群众背风坐

1966年3月8日凌晨5时29分14秒,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发生级大地震。10日下午,_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白家寨村。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停下来跟群众握手,说着:“乡亲们,你们受苦了、受惊了、遭灾了,我来迟了。”村民自发围成了一个扇面,_叮嘱不要挤着孩子。他踮着脚尖,可还是看不到最外围的一些人,便让身边的人找来一个木箱,站在上面讲话。当天刮着很大的西北风,可_发现群众都是面对西北风而坐,原来县委专门搭了一个坐北朝南的背风讲台让总理避风。_不同意,坚持改变布置,让群众背风坐,他自己迎着风讲话。_满怀深情地安慰村民们,面对灾难,不能低头,要团结起来,重建家园,这样才对得起遇难的那些人。在场所有人都被他恳切且充满信心的语言鼓舞,自发的掌声多次打断他的讲话。最后,_请大家一起呼喊口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发展生产!”这发自肺腑的呐喊一扫突发灾难带来的的阴霾,灾区人民的信心为之坚定,精神为之振奋。

23._:一条枕巾

1958年1月,_到杭州考察。随身带着自己的铺盖:枕巾、棉褥子、床单和旧被子。旧被子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梅园新村用的那一床,洗得已经泛白。枕巾也是用了又用,中间已经破损。他就把中间破了的地方剪掉、两端重新缝上继续用。浙江省警卫处副处长王长索同志实在看不下去,就趁他去开会的机会,领了一条新枕巾给换上了。_开会回来后,发现换了新枕巾,就询问换枕巾的来龙去脉和原因。王长索觉得那条枕巾已经很旧,而且换一条枕巾也花不了多少钱,就一五一十地向他报告了情况。_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他还强调,即使以后富裕了,也不能丢了这个光荣传统。在其他场合,_也讲过不少类似的话,他很坦率地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就一个总理,再穷也不缺那几身新衣服。但问题不是缺不缺衣服。他这样做,不光是一个人的事,是提倡节俭,不要追求享受,提倡大家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_员本色。

24._:三付饭费

_在外面饭店请客,也是自费,而且不是象征性地付点钱,是按标准交。1973年9月,他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蓬皮杜走后,_特地请随行人员到楼外楼饭店吃便饭。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他坚决不同意,饭店只得收了10元钱。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又增加了两次,共收了20元钱。到机场后,他还担心付的钱不够,又留下10元钱请机场转交饭店。这种公私分明、一丝不苟的精神,使饭店的同志们十分感动。他们核算这顿饭菜钱,共计19元多,并把饭菜清单、核算报告连同多余的钱,一起寄给了总理办公室。

25._:七条修养要则

1943年3月18日,_在整风学习中写出《我的修养要则》: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26._:模范夫妻的“八互”原则

_与_的恋爱与婚姻,一直成为世人传颂的佳话。_对_十分关心。尽管他日理万机,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但是每天晚上10点,他一定要关心_是否上床安睡了,然后才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1988年4月,正值_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84岁高龄的_观花之后,满怀深情地向身边工作人员讲述了她与_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她对_的无限思念和对他们高尚、美好爱情生活的深切怀念。她说:“我们的爱情生活不是简单的,不是为爱情而爱情,我们的爱情是深长的,是永恒的。我们从来没有感觉彼此有什么隔阂。我们是根据我们的革命事业、我们的共同理想相爱的。以后又发现我们有许多相同的爱好,这也是我们生活协调、内容活跃的一个条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婚姻生活中,_和_始终奉行“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八互”原则,堪称恩爱的模范夫妻。

27._:十条家规

作为_,_对晚辈十分爱护和关心,视如己出,发自真心地付出爱心爱意。而这份亲情更多地表现在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他的侄儿、侄女等晚辈上。_曾多次谆谆教导晚辈:“要否定封建的亲属关系,要有自信力和自信心,要不靠关系自奋起,做人生之路的开拓者。”他还特别叮嘱晚辈:“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我的关系,都不许扛总理亲属的牌子,不要炫耀自己,以谋私利。”所以,在_的侄子辈以及第三代的登记表里,都找不到与_的“关系”。_还吩咐晚辈要将“不靠关系自奋起”这个准则代代相传下去。1964年8月,_在外地的一些亲属恰巧都因公停留在北京。_抓住这次难得聚在一起的机会,抽空给大家开了两次家庭会议。_语重心长地教育晚辈要过好“五关”——思想关、政治关、亲属关、社会关和生活关。谈话是在严肃和活泼相协调的气氛中进行的。既有严肃的说理和批判,也不时夹杂着生动的对话或“插曲”。_对晚辈们的严格要求,使晚辈们受益匪浅。他们深切地感到“严”就是_对他们的最真切的“爱”。于是,他们总结归纳出了十条家规:一、不准晚辈丢下工作专程看望他,只能是公差顺路看看。二、亲人来一律住_招待所。三、一律到食堂排队打饭,有工作的自己买饭票,没工作的由_付伙食费。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五、不准请客送礼。六、不准动用公家汽车。七、生活要艰苦朴素。八、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让别人代办。九、任何场合不能说自己和_是亲属关系,不能炫耀自己。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这些家规内容虽然涉及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却体现了鲜明的原则性。

28._:勇于自我改造

1951年9月29日,_在北京、天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会上向1700多位教师作了题为《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以亲切感人的态度,阐释了中国_对待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并且以自己思想改造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知识分子为什么需要改造和如何进行改造的问题。他说:“就拿我来说,几十年前就参加了_,是不是进了_之后工人阶级立场就那么清楚了呢?也许看书学习、写文章的时候是那样,但是到实践的时候,是不是办每一件事情都合乎工人阶级的立场呢?认真检查起来,还是差得很远的。工人阶级立场不是从空中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封的,决定的关键是实践,只有实践才能证明是否合乎这样一个立场。”“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恐怕很难改造了。这种悲观的想法是不必要的。我们都是同时代的人,都受过资产阶级的教育。”“只要决心改造自己,不论你是怎么样从旧社会过来的,都可以改造好。”_的报告持续了五个小时。他以自我批评的精神坦白地剖析自己过去的经历,听者莫不感动。不少与会者反映:“_是革命前辈,为人民立了大功,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且如此谦虚,当着我们的面解剖自己,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向党交心的呢!”马寅初说:“以这样的办法来领导知识分子改造思想,在我看来是最有效的。这不仅启发了知识分子学习的要求,而且巩固了学习者的信心,提高了学习者的情绪,推进了思想改造的进程。”南开大学教授杨石先说:总觉得_的报告“是针对我的思想讲的,他说的是那么真挚,那么中肯啊!”著名哲学家金岳霖教授晚年回忆说:“对我这一年龄层的知识分子来说,交往最多、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_。早在1949年,我们就经常在北京饭店看见他,听他讲话。头一个印象就是_员也仍然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谈吐又斯斯文文,总的印象是非常之特别,又非常之平常。”他讲到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这次报告:“听众好些都是五十过头的人,我就是。我从来没有听见过_这样地位高的人在大庭广众中承认自己犯过错误。对我们这些人来说这是了不起的大事。”

29._:_致_的一封信

今天距你出访的日子只有4天了。我恳切地希望你能认真地注意考虑并采纳我以下的几点意见:一、为了能够完成访问的任务,你务必争取在你行前和访问期间,掌握好你的身体不要出现波动和变化,这是完成任务的首要的关键保证。为此,你无论如何要下决心在繁忙工作中,要有稍事喘息的安排,要做最低标准的一点精力储备。否则,可能引起极不利的影响。二、必须大破你的习惯势力。由于你的身体变化,年龄增长,不可能仍像过去出访时那样忙劳不堪地走上旅途,到后又接着紧张地工作。故在行前要狠舍一些事物,凡能回来办的就留着回来办,也可使繁从简。三、你这次出访时间虽短,但都是很紧张的,脑力精神活动重多的,需有点储备精神,才能工作得好。否则,给人家看到一副疲劳相,也很不好。没有机会和你面谈,只好用书面提出。希谅我是从全局和对敌斗争的需要提出的。

30._:工作是第一需要

平日里,_怕身边工作人员为了照顾他的休息而耽搁事情,不止一次地告诫他们:“不论我在吃饭、开会、接待外宾,有急事要找我,不要回避。就是我休息了,也要叫醒我。”“争取一分钟的时间,就多做一分钟的工作。”几十年来,_就是这样夙夜匪懈、分秒必争、废寝忘食地工作。是什么力量推动他如此忘我地工作?他在一次接见日本朋友时,说过这么一段话:“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中,有许多同志都牺牲了,为了把牺牲了的同志的工作承担起来,我们活着的人更要加倍的工作。我每天都以此激励自己。”工作对他来说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忙和累已习以为常,并不构成对他的压力和负担。因为这种忙是自觉的、主动的、有序的、忙而不乱。

_名人的故事作文1000字 第九篇

历史早已证明,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才能发挥出来。任何伟人的产生都不是孤立的,有他的时代条件,有他的社会背景,有他的群众基础,有他的组织依托。而作为政治领袖,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合作是极端重要的。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造就了_、_这样的伟大人物。纵观_和_一生的合作,一个精通理论,一个善于实践;一个高瞻远瞩,一个宽容大度;一个意志如山,一个变通如神;一个博大精深,一个海纳百川;一个格局宏大,一个气质非凡;一个举重若轻,一个举轻若重。两个人半个世纪的合作,堪称完美。古今中外绝无仅有。_最离不开的是_,没有_,_不会成为今天的_;_最离不开的也是_,没有_,_也不会成为今天的_。他们的境界和格局、能力和智慧、风格和气质,相生相济,和谐互补,造就了党和国家领导力量中的控制机制和动力机制的有效结合,谱写了中国政治史上的辉煌篇章。列宁在谈到马克思和_的友谊时,曾经讲过,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的这个评价,用在_和_的合作和友谊上,也是恰如其分的。

_同_的合作,堪称中国_历史上领袖之间合作的典范。这是造就_和_这样的伟大人物的必要条件,也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范例。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_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民族解放、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建立人民_。1958年5月1日,人民_落成。这座顶天立地、正大庄严的历史丰碑,碑身正面是_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_的字,虎踞龙盘,雄风万古;碑身背面是由_起草、_书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_的字,奇逸秀隽,浑然天成。_和_的字,主题一致,风格不同,纲举目张,相得益彰,成为_同_天造地设般和谐互补关系的最好象征。

_年长_5岁,两人生于同一时代。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伟大实践、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厚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深造诣,造就了他们根本的共同点。他们都是伟大的爱国者,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们都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有着坚如磐石的钢铁信念;他们都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政治上高瞻远瞩、远见卓识,行动上脚踏实地、坚韧不拔;他们都是时代造就的伟大历史巨人,怀抱救国家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的厚重责任感和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崇高使命感,胸怀大如海,意志坚如山;等等。苏东坡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_说,谚云:世界无难事,只畏有心人。有心之人,即立志之坚者也,志坚则不畏事之不成。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作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这些根本的共同点,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结合到一起的根本思想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

但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革命经历又使他们养成了不同的气质和风格。比如,_浪漫,_实际;_质朴率真,_文雅机敏;_大气磅礴,_细致入微。_和_都幽默风趣,但_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典故了然于心,常常信手拈来,俯拾即是,常用讲笑话的方式说明问题;_则对现实洞若观火,他更喜欢摆事实讲道理,条分缕析,逻辑严谨地阐明自己的见解。_会一时兴起断然采取行动,而稳健的_在采取行动之前却总是深思熟虑、三温四复。

_和_虽然都是南方人,但南方人和南方人也是很不一样的。_出生于湖南韶山一个中等水平的农民家庭,少年时期的游学生活使他很熟悉中国农村,又养成了特别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他深知农民的力量和土地的价值。湖南人爱吃辣椒,_也不例外,他把吃辣椒当成一种挑战,“不辣不革命”。他从童年起就下地帮父亲干活,只能在家里点着油灯断断续续读一些书,后来才进入省会长沙的湖南第一师范。以后他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他一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主要靠自学而成为自学成才的最高典范。他一生只去过两次苏联,再没有离开过中国。

_祖籍浙江绍兴,他的父亲是旧官吏,自己是家中的长子。他出生时,虽然家道已中落,但那样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是重视的。_由于家庭原因,少年时期就离家从南方到了北方,先后在沈阳、天津读过书,后来又到过日本、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欧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因此,_早年就受到外国的影响。在总理任上,他又多次出访,足迹遍布五大洲。有人把_和_的不同性格比喻成“湖南辣椒”和“绍兴黄酒”,是不无道理的。

从两人的革命经历来说,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_在党内的名望高于_,在社会上也是一位影响更大的_人。但是,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大浪淘沙”,使_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到,只有_才是中国_当之无愧的领袖,只有他能使红军重整旗鼓、转危为安,他对_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心甘情愿以自己的才能辅佐_;而_则一生注重大处着眼,从来不屑于琐碎事务,经过长期考验,他也确信最复杂的问题只有交给_才放心。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说:长征的另一发展,是_从_身上找到最亲密的同事以及未来的政府总理。_是个才华出众,有非凡魅力的人物,本能地保持中间立场,以便把组织维系在一起,而同时又聪明得很,从来不想当第一号人物,去和第一把手争夺宝座。他在_中央当了48年_委员,这个打破了世界纪录。_是世界上伟大的政府总理之一,对党和党的领袖赤胆忠心地工作。费正清的认识是中肯的、符合实际的。

在我们党内,_和_,谁也离不开谁。_最离不开的是_,没有_,_不会成为今天的_。_最离不开的是_,没有_,_也不会成为今天的_。_对_得心应手,_对_心领神会。他们之间虽然也有过波折、有过插曲,但这种肝胆相照、朴实真诚、和谐互补,堪称完美的合作关系,从来没有改变过,一直持续到他们相继走完人生里程。

据黄火青回忆:长征中,打胜仗靠的是_的战略方针路线,_则是以惊人的毅力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具体组织落实_的战略部署,保证了长征的胜利。解放战争中,作为_副主席的_,事实上成为_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助手。

据张清化回忆:周副主席在军事上是_、_完全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组织者和指挥者。他运筹帷幄,出谋划策,深得_、_的称赞和全军的拥戴。周副主席常常比其他同志都睡得更晚,起得更早。_休息的时候,除了有特急电报,他总是不肯惊扰_。他自己经常是睡上两三个小时,就会被秘书叫醒几次。前线发来的战况报告,如有新出现的情况和地名,他为了使_能集中精力考虑战略决策,总是亲自加上注释,附上小图,再送给_阅示。

_的重大决策,很多是_共同参与的。从陕北转战到河北的西柏坡,_一直是__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的身份,协助_指挥了全国各个战场的解放战争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_曾说过,_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_则说,在陕北,我和_、_同志在两个窑洞指挥了全国的战争。_说,恩来同志在陕北时实际上是总参谋长。许多作战方案,包括以后朝鲜战争时期的作战方案,都是他先拟好了送给主席看,由主席批,或者他先找主席请示谈好后,由他再来贯彻。

_协助_指挥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略决战。从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_军154万人,基本歼灭了_的主要军事力量,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_是指挥三大战役的最高统帅。_以代总参谋长身份任第一助手。许多重大决策是他们两人之间首先酝酿的,许多指挥文电是他们两人起草改定和签发的。三大战役是_集体领导的结晶,也是_、_天作之合的结晶。

_在外交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科学技术工作等方面决策中的独特贡献,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但在长时期的实践中,_深深地认识到,_总是比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

1960年5月,_、_一行视察长沙,工作之余,到江边散步。遥望橘子洲头,百舸争流,万帆竞发,_逸兴遄飞,口占一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此联动静相对,意境悠远,三个断句,两处“顶真”,“洲”和“舟”又是谐音,应对难度极大。_对身边的_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_才思敏捷,熟谙地理,了解长沙,竟于瞬间思得佳句:“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天心阁系长沙市内一景,与橘子洲相对。既工整又流畅,整个对联浑然一体,两位伟人相对而笑。

_历来主张实事求是,多谋善断,他又总能在关键时刻,及时抓住关键性问题,果断决策,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_的主张是正确的,富有远见的。_在党内的崇高威望,从根本上说源于实践。_对_的崇敬是发自内心的,来自于他对中国革命的深知深解,对_的深知深解。1949年5月7日,_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着重专门阐述并号召全国青年学习_。他说:中国人民的大革命已经走向全国胜利,我们青年要加紧参加建设新中国的事业。我们必须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这样的领袖能够带领我们前进。30年革命运动的实践使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领袖,就是_。我们这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的口号也是“在_的旗帜下前进”。我们决心举着这面旗帜前进。

1945年9月,_为争取_后实现国内和平,亲自到重庆与_谈判,在_等的协助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斗争,终于签署了《双十协定》,_于10月11日乘飞机回延安。_来重庆时,是由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和_谈判代表张治中陪同的。在_要返回前,赫尔利准备奉命回国,_又把张治中派去甘肃省当省主席。_得知这些情况后,立即去找赫尔利,一见面就严肃地对他说:“大使先生,你把我们的主席接出来了,你就必须把_再送回延安。你现在想走,这是不行的,你这个时候走,将失信于天下人!”接着他又去找张治中,情绪激动地对张治中说:“文白兄,你不能失信于天下人,你不把主席送回延安,我们坚决不答应!”后来,_又去见_,态度坚决强硬地同他交涉,并机智地提出,请张治中亲自护送_回延安,然后再从延安乘飞机去兰州。_迫于舆论压力和政治影响不得不同意_的要求。就这样,_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安全返回延安。

在重庆谈判的40多天里,_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_的安全,对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在延安上飞机前,_派警卫人员登机检查_的座位和安全带。上飞机后,他趁_向欢送的人们挥手告别的时候,又亲自检查了一遍。并且还特别向随行的警卫人员交代:“到重庆后,要机警,要细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确保_的安全,不能有任何一点疏忽。”_去重庆谈判的时候,戴了一顶浅灰色的太阳盔帽子。这也是_建议_戴的。因为这顶帽子跟军帽相比,与谈判的气氛比较和谐,表示出对和平的诚意。同时又象征着对革命先驱_的一种敬意,_先生就经常戴着这样一顶太阳盔帽子。

到重庆后,_和_曾在林森公馆住了一夜。林森是_政府前主席。一到那里,_就特别交代警卫人员仔细检查住宅及其周围的安全。警卫人员检查完毕向_报告,_怕年轻人大意,不放心,自己又亲自仔细检查。除主要地方外,连床上床下,枕头被褥都看,在椅子上坐一坐,然后才让_进去。住下后,_又叮嘱警卫人员房间不要亮着灯一直工作到天明。第二天,_和_搬到了位于化龙桥红岩村十三号的八路军办事处。一切安排妥当后,他还要在_的床上坐一坐,看是不是摇晃,有没有声响。红岩村十三号是一幢不大的三层楼房,它位于重庆城郊嘉陵江畔的一个红土坡上。它的公开名称是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人们简称为“八路军办事处”。_住在这里,离市区较远,接见各界朋友不太方便。张治中主动提出把他在市区曾家岩的公馆“桂园”腾出来,给_使用。在重庆期间,桂园就成为_在市内的办公地点。每天早上8点左右,_从红岩村乘车到这里办公和会客。下午6点左右再从桂园乘车回红岩休息。每次_外出,_总是亲自陪同,坐在一辆车里。

在整个重庆谈判的40多天中,_白天协助_处理繁重的工作,晚上,他继续召开会议,检查和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认真仔细地安排_的日程。他对主席的关心爱护,比警卫人员做得还细致,甚至连_喜欢吃红烧肉和炒辣子都反复交代。_在重庆应酬很多,但他不能喝酒,一杯酒下肚,就满脸通红。在宴会上,人们都争着向他敬酒,_怕他的健康受影响,总是替_喝光那一杯又一杯盛情难却的酒。_在重庆期间,尽管谈判紧张,社会活动频繁,但在_的精心安排和照料下连一次小感冒都没有患过,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旺盛的精力。

相关文章

生活中人生感悟故事(最新3篇)

人生像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像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味道,生活中人生感悟故事。下面有YJBYS小编整理的生活中人生感悟故事,欢迎阅读!不能少的字在没有手机和电...
故事2015-02-06
生活中人生感悟故事(最新3篇)

格林童话小故事大全

导语:格林童话有很多的故事,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格林童话小故事一:十二门徒在基督诞生前的三百年时,一位母亲生了十二个儿子。可她是那样的贫困潦倒,不知如何来养活这些儿子。她天天向上帝祈祷,请他施恩,让她...
故事2018-02-05
格林童话小故事大全

赵州桥的传说故事【实用3篇】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赵县人叫大石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
故事2018-01-09
赵州桥的传说故事【实用3篇】

安徒生童话故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优秀3篇)

引导语: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那么我们再来学习多一篇,下面是安徒生童话故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欢迎大家阅读!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故事。那是我小时候听来的。从那...
故事2019-02-09
安徒生童话故事: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优秀3篇)

科技改变生活的作文【精选3篇】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一)有趣的动漫故事,迷人的电脑游戏,动车组列车,全球通移动电话……这一系列产品的相继问世,可曾意识到这都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
故事2015-05-04
科技改变生活的作文【精选3篇】

童话故事《小红帽》(优秀3篇)

小红帽是德国童话作家格林的童话《小红帽》中的人物。“小红帽”的故事版本多达一百多个,为大家分享了《小红帽》的童话故事,欢迎借鉴!  从前,有个漂亮的小姑娘,谁见了都喜欢她,可最最喜欢她的,还是要数她的...
故事2011-08-06
童话故事《小红帽》(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