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学课件

野草教学课件

  《野草》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收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野草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熟读课文,注意“械”、“瞬”、“剖”字的读音,和写法。

  2、 理解词语: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3、 了解课文的结构段:

  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小草力量巨大无比。

  6——8自然段是作者借赞美小草来鼓舞广大群众要向小草那样顽强抗战。

  4、了解作者夏衍。

  第二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自古以来,小草就受到人们的喜爱,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3、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杂文《野草》,看看他的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语,检测生字,生词掌握情况。(超越、坚韧、韧性、顽强不屈、能屈能伸、弹性)

  3、读这些词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小结:这些词,让我们感受到小草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

  4、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①交流(刚才同学们都在认真批注,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

  ②生交流,师点拨。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3、文中哪些词句说明种子力大?

  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对,那你是怎样理解“简直超越一切”的?(指的是种子的力大没有可比的。)

  师:理解得很好,也说明你是认真去读了体会的。还从文中哪些词句你能找到答案?

  出示: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什么是“如此如此”?种子的力大到了什么程度?用你的读表现出来。

  师小结:是的,一个科学故事再一次让我们知道了种子的力量之大,能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

  (二)聚焦“生命力”读出精神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它的生长历程。

  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什么?

  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

  把你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感受带动词的句子,感受几个动词的作用)。

  生:读句。(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曲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读了这段文字,知道瓦砾、石块硬吧?

  生:硬。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小草生长的过程中体会到的。)

  师:是啊,面对如此硬的环境,小草是怎样生长的呢?

  (从几个动词里体会到它的力大无比,以及顽强的精神。)

  师:体会得很好。我们再齐读,再次感受这样大的力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生:齐读。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师:夏衍称它是怎样一种力呢?指名读。

  生:读——汇报“长期抗战的力”。

  师: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别急,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相信大家看完这段资料后会有更深的理解。

  (三)聚焦“感悟”情感升华

  师:出示资料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待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政府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师:从这些图片和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师:看到这你想说点什么?

  师: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情,你会这样读?

  男生齐读。

  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

  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生命力)。

  补充句子: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广大中华民众志成城、。

  ①指名补充。

  ②引读句子。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力量的伟大……

  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读一遍)

  师:此时,你能理解文中“种子,野草,瓦砾、石块,盆花它们分别代表、象征什么吗?”

  生答。

  师:小结,在如此恶劣的战争环境下,我们的作家以小草的精神象征我们奋起抵抗,保卫祖国的民众们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多么地值得我们崇敬,多么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

  学生交流——老师总结,结束。

相关文章

教育的最终目的

培养出一个德、智、勇兼备的完善的人,也就是说,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真正的君子。教育的实用价值,如解决就业问题,获得社会地位等等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题目课件2011-09-01
教育的最终目的

《看云识天气》节选阅读答案

阅读《看云识天气》的节选文字,回答7~8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
题目课件2012-07-03
《看云识天气》节选阅读答案

试题

试题,考试试题...
题目课件2014-02-09
试题

《乐趣的果实》阅读答案

①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乐趣,像繁花的品种一般多。 ②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缝隙中偷光苦学;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老...
题目课件2015-04-02
《乐趣的果实》阅读答案

《菩萨兵》的课文原文

长征途中,红军来到藏民居住地区,准备休整一段时间。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这下可急坏了朱德总司令。 一天,朱德同志把翻译找来,对他说:“这么多...
题目课件2012-09-01
《菩萨兵》的课文原文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

堵硭怠肥翘瞥骷液囊黄栉镄稳莸脑游...
题目课件2012-03-07
课文《马说》的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