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阅读答案
《送春》阅读答案(精选8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春》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春》阅读答案 篇1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春词
【唐】刘禹锡
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
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向风挥。
佳人对镜容颜改,楚客①临江心事违。
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
送春
【宋】朱弁
风烟节物眼中稀,三月人犹恋褚衣。
结就客愁云片段,唤回乡梦雨霏微。
小桃山下花初见,弱柳沙头絮未飞。
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
【注】①楚客:这里代指贬谪之人。②作者曾因出使金国不屈于威胁利诱,为金所拘,留滞北地达十五年之久。这首诗即写于被拘期间。③褚衣:棉衣。
(1)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2)对“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一联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2.(1)一春将尽,离家万里的羁旅(2分)之中,寂寞、孤独(1分)思亲念家(1分)之凄凉。
(2)上片虚写妻子思念“我”而“停针线”,下片实写自己羁旅在外,见衣衫破损无人以“针线”缝补而思妻子,上下片借“针线”一词互相照应(2分)。词人以“针线”作为联系妻子和自己的媒介,寄托了思念的感情(2分)。
《送春》阅读答案 篇2
《送春》
(1)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2)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3)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个芳邻门前都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
(4)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
(5)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6)“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性,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7)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
(8)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像原有的一大张绚烂的色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
(9)我知道,春归去了。
(10)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僝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是总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征兆。
(11)迎春人人欢喜,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托这个任务。
1、文章一开头便写道:“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1)为什么说“声势最为浩大”?(3分)
(2)用“声势浩大”来描写二月兰,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2、第四段开头“这花开得好放肆”一句中,“放肆” 这个词的本意是什么?在这里指什么而言?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答:
3、“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大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请分析这一句话的表达特色。(4分)
答:
4、文章的标题是“送春”,但前半部分却用较大的篇幅描写二月兰“声势最为浩大”,“开得好放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参考答案:
1、(1)二月兰“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3分)
(2)展现了二月兰开花的动感和不可阻挡的力量。(3分)
2、本义是轻率、毫无顾忌,含有贬义。这里指二月兰开花开得多,开得热闹,开得自由自在。表达出作者欣赏和赞美的感情。(6分)
3、(1)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二月兰开得美丽,开得“放肆”,使人印象深刻;(2)从动静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富有情趣。(一点2分,共4分)
《送春》阅读答案 篇3
天仙子送春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①《水调》:曲调名。相传为隋炀帝所制,唐代很流行。 ②流景:流逝的年华。 ③记省(xīng):清楚记得。
1.词中,能明确表达午醉醒来愁未醒中愁的原因的词句是xx。
2.对全词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出诗人内心的愁闷无聊,时间由午后直至晚上。
B.明日落红应满径,写出诗人的想象,突出伤春之情。
C.帘幕密遮灯是写在花园里,因风大,灯火需要遮蔽。
D.这首诗表达出,封建社会不得志文人的叹老愤惋的情绪。
3.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张先的名句。其中的弄字,历来为诗家称道。请对弄字的妙处,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2分)
2.C (帘幕密遮灯写的是室情况,花园里不可能有重重帘幕)(2分)
3.一个弄字用比拟的手法,将花与影都写活了,成了有知觉、有情感的物体。月光之下,晚风之中,花动影舞,顾昐情深,春夜月下花前的美景,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4 分,比拟手法及作用2分,产生的艺术效果2分)
4、这是诗人暮年伤春之作,上阕直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
答:其中的破弄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这一句生动细致的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 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三点,写出情感上对上文的衬托2分,写出对下文的呼应2分,对破弄二字写景内容的准确把握2分。)
阅读练习二:
(1)上阕作者心中之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结合全词,赏析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的妙处。(5分)
答案:
(1)(3分)上阕写愁,有对自然的春光已逝之愁,有对自己的年华老去之愁,有与友人的后会无期之愁。(评分标准:本题3分。伤春,伤老,伤离别,3个要点各1分。)
(2)(5分)(示例)这首词写了作者伤春、孤寂之情。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云、月、花人格化,破来弄等词语,写出月夜之景的美丽与动感。这一描写与沙上并禽的情态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由这一画面再想到明日落红应满径,则使作者的伤情之情、孤寂之心表现得更加生动传神。(评分标准:本题5分。全诗思想情感,1分;云破一句的修辞及其在句中的作用,2分;云破一句和上下文的关系及对全诗的作用,2分。)
(3)这首词上阕写午醉醒来愁未醒,此中意味,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的感受相仿佛,令人生出酒过愁肠愁更愁的感叹。(1分)
阅读练习三:
(1)这是一首送春词,上阙五句话写五件伤怨的事情来表达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请具体分析作者在上阙所写的五件伤怨的事情。
答:《水调》歌怨声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临镜而伤年光飞逝,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
(2)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王国维赞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快炙。你认为此句妙在何处?
答:词句之所以传送千古,首先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词人善于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 中。天上,云在流;地上,花影在动。破弄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境界。本句之所以为人称道,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传 绘出来。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大地。恰在这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霎时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 了,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
【参考译文】
手持酒杯细听那《水调》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铺满径。
【赏析】
此篇为暮春伤怀之作,是张先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词中描写词人醉酒销愁,为春光流逝、往事成空、后会无期而感伤。
此词上阕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五句话写五件伤怨的情事:《水调》歌怨声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临镜而伤年光飞逝,回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下阕通过并禽写自己孤独,月弄花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以落红应满径暗喻作者情绪的低落。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用语精准,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上片主要写词人的思想活动,颇具平淡之趣。前两句写词人原本想借听调喝酒排遣心中的愁闷,但结果却是醉醒来愁未醒,醉意虽然消除了,但心中的愁却没有减去一分。这两句与冯延巳《鹊踏枝》中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有些相似,都是写欢乐过后容易生出无尽的哀情。但仔细对比就会发现,冯词所写的是酒尽人散之后确实产生的萧索情怀,而本词中,词人想到酒尽人散后可能产生的哀愁,便根本没去参加宴会。于是,词人不由得发出慨叹:送春春去几时回?此句中有两个春字,然意思不尽相同,前一个春字指季节,即指大好春光;下一个春字指时光,春去既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情,还蕴涵着对年少青春时光的追忆和惋惜之情。这就照应了下文的往事后期空记省。临晚镜,伤流景是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杜牧原诗是写女子早晨梳妆,感叹时光易逝,因而用的是临晓镜; 而本词中将晓改为晚,是因为词人午醉之后,又休息半晌,此刻已接近黄昏,一直躺着却仍然不能消愁解忧,于是起来临晚镜。这个晚字用得极妙,可谓一语双关,既表明了天色已晚,又隐指自己已到晚年。伤流景三个字进一步补充,更加明确地表达出了词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人到晚年的感伤。
往事后期空自省一句中的后期其实本为悠悠。而词人最终之所以选用了稍嫌朴拙的后期,而未采用看起来更加空灵、更加传神的悠悠,是因为相比而言,后期与前面提到的愁、伤等词联系得更紧密些。后期一词,既暗含着往事已经如过眼云烟一样逝去,一去不复返,又流露出了因错失机缘而耽误期约的后悔之情。但是后悔也无济于事,只能空自省,以追忆往事。然而,即使回忆往事的一些美好片断,也并不能从中得到些许安慰,反而会平添更多的烦恼。正因如此,词人想到即便纵情于美酒和歌舞之中,也不能消除自己的愁闷,所以索性连盛大的宴会也干脆不去参加了。这一句不着痕迹地就把一腔自甘孤寂的苦情写得如此惆怅感人,令人叫绝。
下片写动态之景,极有空灵之美。由于没有去参加盛大的宴会,所以夜幕降临的时候,词人便独自到小园中散步,希望以此来排遣一整天都郁积在心中的苦闷。沙上并禽池上暝,词人在夜幕中看到了这样温馨的景色,遗憾的是,夜空中本来应该有月亮的,而此时的夜空中却只有浓云,毫无月色。词人只好带着遗憾准备回住处。没想到,正在这时,云破月来花弄影,一阵风吹开了浓云,露出了藏在云里的月亮。同时,花儿也被风吹动,在明亮的月光下婆娑弄影。看到此情此景,词人孤寂的心情才感到了一丝丝欣慰。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说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然而,这一传诵千古的名句的绝妙之处不仅在于遣词造句上,更在于它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上。词人一整天都无法排遣心中的愁绪,没想到,在一天将尽时却意外地感受到了一丝即将流逝的春意,可想而知,词人当时的心情是多么复杂。通过此句,词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忧伤中略带欣慰的复杂心情,更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了一丝喜悦,看到了一幅美景。难怪杨慎在《词品》中说: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接下来,词人写到重重帘幕密遮灯,因为外面有风,词人生怕大风将屋里的灯焰吹灭,于是进了屋后赶紧把帘幕拉起来,遮住灯焰。但是,风越来越大,帘幕已经不能很好地遮挡灯焰了,此时灯焰在不停地闪动。一句人初静,既表现出夜深人静之时,风势愈加迅猛的情境,又与上片提到的不赴府会相照应,说明此时府中的酒宴歌舞都已经结束了,人都已经散去了,一切都安静下来了。明日落红应满径一句,是说刚刚还在月光中婆娑弄影的花朵,经过这一夜春风的摧残,一定会落红满径。其中既蕴涵着词人对春天逝去的感伤,又有对自己已经迟暮的叹惋,还有对自己赏春偶得佳景的欣喜,将词人惜春、忆旧、怀人的复杂心情刻画了出来。
本词字句凝练,体现了张词的艺术特色。尤其是词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图画,实为神来之笔。
《送春》阅读答案 篇4
春居杂兴二首(其一)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送春
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1.从动静的角度,分析两首诗的描写手法有何不同。(4分)
答:第一首诗的描写是静态的,诗人选取了桃杏、竹篱、人家等,描写了一幅优美的静态的春景图;《送春》的描写偏于动态,诗人以“落更开”写出了花谢了又开的过程,化静为动,又以“燕飞来”写出了燕子翻飞的景象,写出了春光未逝的景状。(每点2分)
解析:题干中明确点出是从动静的角度分析两首诗中描写手法的不同,需要点出不同之处,分析时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譬如“落更开”“燕飞来”等。
12.两首诗都写到了春风,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王禹偁诗写春风本应滋养万物,却摧残了花枝,容不得桃杏,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与孤寂。王令诗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春风的心情,又显示了一种执着的追求。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具体分析诗句。“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写的是春风对花的摧残,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则表现了对美好春光的极度珍惜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送春》阅读答案 篇5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 “子规”的别名是什么?它常在什么季节啼鸣?
2. 子规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常借以抒写悲情,在这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感?
参考答案:
1. 别名杜鹃鸟,它常在暮春季节啼鸣。
2. 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抒发顽强进取、执着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赏析】
这首诗写暮春三月的景象。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了杜鹃鸟,塑造了一个执着的形象,借此表现自己留恋春天的情怀,字里行间充满凄凉的美感。 东风就是指春风,子规,杜鹃鸟经常在暮春啼叫。 诗人用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来表达竭尽全力留住美好时光的意思,既表达珍惜的心情,又显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态度。
“落更开”描述了三月的花谢了又开,表现了春光未逝;“燕飞来”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飞来飞去,表现了春光生机犹在。
这首诗的子规(杜鹃)与以往大部分诗里借喻哀伤,凄切的含义较不相同,带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送春》阅读答案 篇6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本词通过三个层次,委婉细腻地抒写对“春”的情感。请分别用三个词语,概括这三个层次,
然后再用一个词语概括本词的情感。(3分)
(2)请简要分析“杜宇”、“黄昏”、“潇潇雨”这三个意象在抒情上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
10.(1)系春,随春,送春/惜春
[3分。“系春、随春、送春”答对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得2分;“惜春”1分。]
(2)杜宇的鸣叫,是春残(春归)的标志,从而触发了词人对春之难留的愁苦情怀。 “黄昏”与“潇潇雨”,则通过环境的渲染,进一步强化了词人“送春”的惜别之情。
[4分。对“杜宇”的分析,2分;对“潇潇雨”的分析,2分。]
《送春》阅读答案 篇7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10、(1)[答案] 拟人(1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解析] 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2)[答案] “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1分)而这时已近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送春》阅读答案 篇8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答案](1)卷,席卷。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腾空越野的壮阔场景,(1分)又表现出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1分)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1分,意对即可)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或: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左牵黄,右擎苍”“亲射虎,看孙郎”,正面描写了(或:从个体形象角度描写了)太守出猎时的雄姿与豪兴;(1分)而“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的壮观景象,则从侧面(或:从群体形象角度)烘托出深得士民拥戴的太守出猎时踌躇满志的狂放之态。(1分)
(3)同:都有对年华老去的感叹。(2分)异:前者在流露出嗟老心绪的同时,雄心不已,期望重获朝廷重用,为国靖边,建功立业;而后者衰老无成之感更强,失意、无奈之情更浓。(2分)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卷”是一个动词,施动者是“千骑”,受动者是“平冈”,先分析这个动词所表达的内容,再分析使用这个动词的生动性。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题干已概括上阕内容是太守出猎场面,因此答题时应从场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角度考虑。
(3)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首先分别分析这句词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各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寻找角度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