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5篇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
【一】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补充[去月]上月。
1。 解词
(1)晓雾将歇
(2)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 仆去月谢病
(4) 岂徒语哉
2翻译
(1)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3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4,对划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
【二】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2分)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 )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3)怀民亦未寝(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 )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附答案】
【一】1。辞官。只。2。3。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或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4。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评价二: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二】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1)消散 (2)参与,这里指欣赏 (3)睡觉 (4)只是 3。(1)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 4。(1)猿鸟乱鸣 。 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山川 。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意思对即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2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关材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一柳宗元《江雪》
1.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以为妙绝
B.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C.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
D.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2.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凝静清绝的景象。
B.选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做铺垫。
C.作者写作此文时,已经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侦”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与《江雪》一诗“独钓寒江雪”中的“独”字表达的情怀是一致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雪景,其中“痕”“点”“芥”“粒”四个量词用得巧妙,妙在何处?现代汉语中使用量词增强语言表现力的例子有很多,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的“痴”(用原文回答)?中国古代文人中寄情山水的“痴人”还有不少,请举一例,并简述其“痴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意对即可)
4.(1)作者用简洁、传神之笔,借四个量词,通过对长堤、湖心亭、小州和人的描绘,使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烘托出水天之间一片白茫茫的景色。
(2)示例:一弯新月,一叶扁舟,一轮圆月,一眼泉水,一抹彩霞,一束阳光…………
5.更定之时,独往湖心亭看雪。示例:陶渊明痴心于山水,向往田园生活。(列举的“痴”人与“痴”行要吻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3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是日更定 /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心不在焉
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人声鼎沸.
D.更有痴似相公者/是日更定
【小题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用原文回答。(4分)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答案
【小题1】C
【小题2】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3】用原文回答。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独往湖心亭看雪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小题4】D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A.是日更定的是是这的意思,问其姓氏,是金陵人的是是判断动词,两者意思不同。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焉是哪里,怎么的意思;心不在焉的焉是代词它,两者意思不同。C.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的沸都是沸腾的意思。D.更有痴似相公者的更读gèng,是还的意思;是日更定的更读gēng,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
考点: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近年来,一词多义仍是文言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之一。考查方式为解释或辨析,题型以填空和选择为主。对于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
【小题2】试题分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注意惟的翻译,只有,只,只是的意思;芥的翻译,而已是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并且与痴字相照应。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做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填入空格内容。
【小题4】试题分析: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应该是表达了作者高洁情怀和孤芳自赏的故国之情。不是淡淡的,也不是厌世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点评:这篇小品选自《陶庵梦忆》,此书是作者在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所著,书中主要是追忆当年的风月繁华、故国旧事,凡记述过去行踪时皆用明朝纪年。《湖心亭看雪》也是如此,作者以此来表示自己不忘故国的操守。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4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是日更定( )②余拿一小船( )
③长堤一痕( )④客此( )
2.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白: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 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 及郡下
4.选出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 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简答。
①文章的文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雪”是按什么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写出两句写雪景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完了,结束 ②撑,划 ③痕迹 ④客居
2.①岸边树木早已是冰花一片晶莹,湖面上到处是白气弥漫着,天空与云雾、山岭、湖水,上上下下全都白了
②仅仅只有那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也只看到那么一小点,小船看起来如小草般,船上的人看起来只有两三粒米那样大小罢了
③有两个人在铺着毡子的地上相对而坐,一个童仆正在煮酒,那炉火正旺
④看见我,十分高兴地说:“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意对即可)
3.D
4.B
5.①痴
②由面到点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答案不唯一)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5
文言文阅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按要求填空。
(1)交代看雪的时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代看雪地地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代看雪时的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交代看雪前准备的物质条件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的“独”字与上文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亭中饮酒二人为何见作者“大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鸟鸣声俱绝”,我们可以联想到哪首唐诗?你能把这首诗写下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崇祯五年十二月,是日更定。
(2)西湖湖心亭。
(3)大雪三月。
(4)小船毳衣炉火。
2.(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比相公您更痴的人!
3.湖中人写声俱绝。
4.情趣相同。
5.《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意对即可)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6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诗文,按要求完成小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说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江雪》和《湖心亭看雪》尽管是一诗一文,但它们还是有不少共同点,请作一概括。
2.请比较《江雪》和《湖心亭看雪》的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
3.从《江雪》 “独钓寒江雪” 中和《湖心亭看雪》“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两位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参考答案:
1.都是描写雪景和人物的活动。
2.表达的情感差异《江雪》主要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之感,主要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之情。
3.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7
1、解释加粗的词:
⑴ 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⑵ 是日,更定矣________
⑶ 惟长堤一痕________
⑷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⑸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⑹ 及下船________
⑺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⑵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参考答案】
1、⑴ 全
⑵ 这,在此意为“那”
⑶ 只有
⑷ 罢了
⑸ 名词作动词,客居,作客
⑹ 等到
⑺ 哪 还
2、
⑴ 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
⑵ 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
①余孥一小舟 ②见余大喜
③及下船 ④客此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阅读答案:
1.B
2.①通“桡”(携,带.拿) 非常,十分 等到 客居,寓居
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意思对,略有文采即可)
4.C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9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念无与为乐者 ⑵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⑶ 相与步于中庭
2.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2分)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⑵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答案:
1.⑴考虑、想到 ⑵我 ⑶在
2.⑴空明清丽 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 ⑵冰花弥漫 水天一色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0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3~15题。(9分)
(甲)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后赤壁赋》
1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 B.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识:认识
C.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D.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放:不拘束,任意行动
14.下列加点字与掠予舟而西也一句中的西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5.下列对两篇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后赤壁赋》写月夜之游,集中描绘了断岸、高山、明月、巉岩、草木,景色由清幽转为峭拔。《湖心亭看雪》重在写雪后西湖奇景和游湖巧遇,毫无雕琢之感,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B.《后赤壁赋》最后描述诗人梦中看见道士化鹤的场景,显现文章奇想联翩、妙趣横生的艺术特色。《湖心亭看雪》中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运用,很能表现出作家另一种简练、写实的艺术风格。
C.《湖心亭看雪》通过对湖心亭赏雪巧遇一事的描写,表现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怀。《后赤壁赋》则借助于惊险迷离的景物描写,很大程度反映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积极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
D.《湖心亭看雪》记述作者以小舟独往湖心亭的所见所闻,是在大雪三日后的某个清晨(也有一说,是在傍晚八点多钟),而《后赤壁赋》所写清幽峭拔的赤壁之景,则肯定在秋末冬初的某个明月之夜。
16.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顾安所得酒乎?(2分)
▲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分)
▲
参考答案:
13.C(危:高处)
14.B(名词作动词用,游泳之意;A名词作状语用箕畚C形容词移动用法以为耻D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15.C(《后赤壁赋》反映了诗人较为浓重的对人世不可琢磨的虚无色彩。)
16.共6分①不过(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关键词:顾、安乎,每句1分,共2分)
②不要说公子您痴,还有比公子您更痴的人!(关键词:似,句意通顺,共2分)
③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关键词:不必、于,2分)
参考译文:
(甲)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应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只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收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划地一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嘎嘎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居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刚明亮(另一说大约晚八点以后),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亭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公子您痴,还有比公子您更痴的人!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1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 )②其间千二百里( )③是日更定( )④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良多趣味 此皆良实
B、飞漱其间 又何间焉
C、余拏一小舟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上下一白 长烟一空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2分)
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
1、(2分)①即使 ②代词,那 ③代词,这 ④都
2、(2分) D
3、(2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自”“亭午”“曦”三个词翻译准确,可得满分,否则扣分)
4、(2分) A
5、(4分)
①甲文、乙文都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2分)②甲文画线句描写三峡秋天的凄清,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乙文画线句描写出雪后西湖万籁俱寂的景象,使人感到冰天雪地的森然寒意,表现出作者孤寂(或孤傲)的情怀(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2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大雪三日。雪: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
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16.(3分)使用白描手法。(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2分)
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2分)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3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4)及下船( )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小题3】如何理解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分)
答案
【小题1】(1)消失(2)全(3)尽力(4)等到
【小题2】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小题3】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恰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引用舟子的话一是对“痴”字的称赏,再则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一”的含义,“及”的翻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 “惟”和“粒”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从“知音”的角度阐述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26——29题。(14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湖中人鸟声俱绝( ) (2)上下一白( )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27.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
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
2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甲乙两文中,“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4分)
参考答案:
26.(1)消失 (2)全、完全 (3)洗、洗涤 (4)拜访
27.C
28.(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
29. 是日更定矣 是夕 湖中人鸟声俱绝 皆寂不闻人声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5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更有痴似相公者 / 是日更定矣B.客此/ 旦日,客从外来C.问其姓氏 / 其如土石何D.是日更定矣/ 是进亦忧,退亦忧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小题3】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文笔精练,写景很有特色,“ ”从声音角度写出西湖雪夜的奇静;“ ”则从色彩角度描绘了西湖夜雪的全景。作者还抓住雪光的特点,捕捉了此时湖中特有的景物,运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痕”、“一点”、“ ”、“ ”的景色,创造出一幅意境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用原文词句回答)(4分)
【小题4】下列句子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号,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C.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答案
【小题1】D
【小题2】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
【小题3】人鸟声俱绝 上下一白 一芥 两三粒
【小题4】D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D项中“是”都是“这”的意思。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写法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句即可。
【小题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为“侧面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