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阅读答案
《一课》阅读答案
在各领域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课》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阅读答案1
《最后一课》训练题
(一)阅读“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答题
1、“这可怜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可怜”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2、把字帖想象成国旗表达了什么感情?反复将“法兰西”和“阿尔萨斯”连在一起出现有什么含义?
3、赏析划线句“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答案:1、表现了喊麦尔老师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珍视,也表现了小弗朗士同情老师最后一课的良苦用心。“可怜”一词表现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爱国之情;法兰西是祖国,阿尔萨斯是家乡,阿尔萨斯永远属于祖国,热爱法语就是热爱祖国和家乡。
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形象的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二)阅读“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散学了—你们走吧”答题
1、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和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2、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3、如果将结尾改成他举起拳头高喊法兰西万岁好不好?你是怎样理解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的举动?
答案:
1、钟声宣告最后一节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育要代替法语,用这些声音烘托了韩麦尔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2、表现了我对韩麦尔先生的崇敬之情。
3、不好,此时韩麦尔先生内心无比痛苦,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用无声的描写更能突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一课》阅读答案2
(1)这一课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这一课却人人都应学会,这一课叫:学会认输。
(2)学会认输是什么?一个人如果听惯了这些词汇: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仆后继,永不言悔……那么,他需要学会认输。
(3)学会认输,就是知道自己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不要再希望这一盘是赢家。只有傻子才在手气不好的时候,对自己手上的一把臭牌说,咱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胜利。当然,在牌场上,大多数人在摸到一张臭牌时会对自己说,这一盘输定了,别管它了,抽口烟歇口气,下回再来。可在实际生活中,像打牌时明智的,却少之又少。想想看,你手上是不是正捏着一张,舍不得丢掉?
(4)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里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得离地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国营单位,也许是个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有的人在这样的泥塘里是怎样想的?他们会想,让人家看见我爬出来一身污泥多难为情呀;会想,也许这个泥塘是个宝坑呢;还会想,泥塘就泥塘,我认了,只要我不说,没人知道!甚至会想,就是泥塘也没关系,我是一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也!
(5)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咬了一口以后,不到蚊子法庭去讨公道。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懂,有不是傻子。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被另一类狗咬以后,很难做到不去跟狗叫劲。至少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不承认现实中有蚊子和走狗,他永远都在抱怨蚊子的可耻和狗的卑鄙,到处像蚊子一样地与蚊子喋喋不休,并且总是张口就来一句XX的,气死我了……来证明他正与狗在讲理。
(6)学会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地下车,另外坐一辆车。这也好懂,只是人们这样的行为,一旦在公共汽车上出现,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比方说,如果是一桩婚姻,一个写了一半的剧本,一个正从事的发明,难!于是就努力向售票员证明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车;于是就努力说服司机改变行车路线,教育他跟着自己的正确路线前进;于是就下决心消灭这辆汽车,因为消灭一个错误是件伟大的事业;于是说坚持坐到底,因为在999次失败后也许就是最后的成功。
(7)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汇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臭牌教过我们,泥塘教过我们,蚊子和狗也教过我们,只是我们一离开这些老师,就不愿意从上错了的车上走下来。也真奇怪了。
(8)其实,在人生的征途中,常有竞争和角逐,也有奋斗与拼搏,着实需要百折不挠、矢志不移、永不言败……但试想,面对不利的现实,深知自己不敌对手,还一味地跟人家拼斗又有何益呢?而懂得认输,避开锋芒,激流勇退,不进行无益的竞争,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才是智者的风范。这种认输并不是自认失败,而是暂时性的稳定脚根;这种认输并不是放弃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审视局势;这种认输能使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广阔,且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以便更好地寻求成功的契机。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答: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我们要学会认输。
20、第3、4、5、6段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答:第3、4、5、6段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阐述学会认输的内涵,使抽象说理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1、联系全文,说说我们该如何学会认输?(4分)
答:学会认输,就是要学会避开锋芒,激流勇退,不进行无益的竞争,从而退一步去重新审视局势,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以便更好地寻求成功的契机。
22、本文最后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答:不能。这一段补充论证了人生是需要百折不回,坚定不移,前仆后继等优秀品质的,只是在恰当的时候才需要学会认输,使文章结构更严谨,语言更严密。
23、联系实际说说你是否同意本文的观点。(4分)
答:我同意本文的观点:学会认输。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事不能不撞南墙不回头,认输,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懂得舍弃,而不是一碰到问题就放弃。正如我们的学习中,遇到难题实在想不到办法的情况下,学会放弃死做,可以向老师同学求教。
(或答:我不赞成本文的观点,我认为人不要轻易认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多少有识之士的信念,不拼尽最后一口气决不罢休)。例如邓稼先这位中国核武器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认输。在我们的学习中,更需要不认输不服输的精神,才能克服学习上的难题。)
《一课》阅读答案3
难忘的一课
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跟头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地望着他。
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为什么?几十双眼睛在问。
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衣服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降 神态自若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章第(1)-(7)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通过____________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
4.文章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C
2. D
3.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全班学生到操场上站五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恶劣的天气人物活动的过程及细节环境气氛
4.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5.以欧阳老师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经过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中心思想。
《一课》阅读答案4
阅读《最后一课》,回答下面问题。(6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我——我——”、“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中的破折号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分)
小题2:“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小题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韩麦尔先生的手势作结,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B.“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这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
C.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体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
D.本文是一篇爱国散文,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参考答案:
小题1:声音断续解释说明
小题1: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小题1:D(散文就改为小说)
(1)破折号的作用有五:A表示解释说明B 表示意思的递进 C 表示意思的转换、转折或跳跃 D 表停顿或声音的延长或断断续续E 表示总结上文。这里是“声音断续,解释说明”
(2)理解关键词“打开监狱大门”即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钥匙”指掌握祖国语言。
(3)D 考察文章的体裁。本文是小说。
《一课》阅读答案5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4.以欧阳老师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经过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中心思想。
(意对即可)
《一课》阅读答案6
(1)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一屋的跺脚声。
(2)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______地望着他。
(3)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4)几十双眼睛在问。
(5)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6)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线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7)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8)就在我还未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9)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到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 在文中第(2)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____。(3分)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 降 神态自若 惊恐
c. 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 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 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2分)
a. 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 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 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如室外的天气
d. 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 文章第(1)-(7)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目的是为了通过______________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4分)
4. 文章中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5. 作者在第(8)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c
2. d
3. 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全班学生到操场上站五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
恶劣的天气 人物活动的过程及细节 环境气氛
4. 面对困难困难不过如此
5. 以欧阳老师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经过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使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中心思想
《一课》阅读答案7
阅读《最后一课》文段,完成第下列各小题。(11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小题1:文段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3分)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一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小题3: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4: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的用法。(2分)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音延长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语意的转折
参考答案:
小题1: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预示着德语要代替法语;号声、钟声的相继传来,使韩麦尔先生眷恋国土的心更为痛楚和悲愤,为下文起了烘托和铺垫作用。(3分
小题2:D (3分
小题3:倾注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3分
小题4:(1) B (2) C(2分
《一课》阅读答案8
难忘的一课
①那天的风雪真暴,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壁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的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地望着他。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几十双眼睛在问。
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
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褂,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5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②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章第①~⑦自然段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找出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
《难忘的一课》答案
1.C
2.D
3.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班上学生到操场上站立5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 风雪像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的恶劣天气 人物活动的过程及其细节
4.“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
《一课》阅读答案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
刚刚入园的美国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人生
的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上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等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
厅中回荡。
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
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
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请写出上文中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图书馆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表现这位老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这一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一段中,“非常好”“很认真、很工整”与“语无伦次”形成鲜明的对比,你能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吗?想想,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其中“某种‘灌输’”指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种“灌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期末题 答案 1.时间:幼儿园的第一课地点:美国一个幼儿园的图书馆人物:图书馆老师和孩子们事件:老师给孩
子们讲故事并引导孩子们写好自己的人生第一本书。
2.老师是一个和蔼、有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人,能够给孩子们以启发和鼓励。描写方法: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3.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对小朋友的引导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4.“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出版’的年、月、日。”体现出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把对孩子的引导当作一件非常神圣的工作。
5.第一问:指的是老师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对幼儿进行启发式的教育。
第二问示例:这种“灌输”不同于我们通常的“填鸭式”的知识的灌输,而是老师以启发、引导、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值得肯定和推广。
《一课》阅读答案10
一、基础训练
1、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得赶紧走(d哱plain) 娇弱(ji乷) 茎叶(j宯g)
B、瞥见(pi匼plain) 移徙(x媆plain) 蕈菌(x攏)
C、干涸(k抃plain) 揠苗助长(y僴) 嵌入(qi刵)
D、孔隙(x塡plain) 囚系(j孿plain) 婆娑(su峔plai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葱笼 淅沥 攀缘 怜悯
B、莫生 脉络 纤细 繁茂
C、公寓 喜悦 常春藤 诚心诚意
D、猗郁 琼浆玉液 直接了当 简漏
3、文章以 为线索,借“绿”抒发了 。
4、“卢沟桥事件发生了”一句交待了什么内容?
5、联系上下文,指出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⑴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生的欢喜:
⑵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珍重:
⑶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可怜:
⑷我起来观看这被幽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绿友:
6、《囚绿记》的作者 ,文体是 。
二、同步解读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5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11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至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伴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7、“我”所住的公寓有哪些缺陷?“我”为什么要选定这一间呢?
8、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我”对这间房的喜欢?
9、“我”为什么认为绿色是“宝贵”的?
10、“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句话引用了一个成语典故,请写出这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1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的,一会儿又说“我并不感到孤独”?这矛盾吗?为什么?
《一课》阅读答案11
阅读《最后一课》(选段),完成后面问题。(15分)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杆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崖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③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小题1:划线句①中“监狱大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钥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2:划线句②中“恨不得”和“一下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小题3:小弗郎士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的意思是( )(3分)
A.对韩麦尔的即将失业感到可怜。
B.对韩麦尔被迫离开阿尔萨斯感到同情。
C.对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一种伤感。
D.对韩麦尔不但成了亡国奴,甚至连从事几十年的法语教学都被迫终止处境的同情。
小题4:作者怎样描写习字课上的安静?(2分)
小题5:划线句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吻,表达了小弗郎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6:这两段文字给读者的教育是( )(2分)
A.集体主义教育B.认真学习本民族文字的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D.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教育
参考答案:
小题1:(3分)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 法国语言; 牢记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解放
小题2:(2分)对敌人的抗争和对未来充满希望
小题3:(3分)C
小题4:(2分)主要从听觉上写,钢笔轻响,鸽子低叫,金甲虫受冷落。
小题5:(3分)讽刺或嘲讽(1分)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普鲁士的憎恨(1分)和对祖国的热爱(1分)。
小题6:(2分)C
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情感合理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含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C中与主题息息相关。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常用的环境描写角度,体会听觉描写的作用。
小题5:
试题分析: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小题6:
试题分析:通过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C是文章主题主题所在。
《一课》阅读答案12
《父亲的一课》阅读题附答案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把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
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的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的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意在表现父亲对“我”的一次教育。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开端,“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的高潮。
B.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小说末段写到“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表现了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愧悔之意。
D.“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E.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对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思考。
14.小说为了营造情节的戏剧性,采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这一方法使用的好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5分)答案:CD (C项“‘老泪纵横’表现了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愧悔之意”错误,因为这是父亲有意导演的一出“戏”。 D项“神情古怪”不仅是惊诧,还有其他复杂的情感,此时的父亲是知情人。)
14.(4分)答案:伏笔与暗示(或“设置悬念,充分铺垫;一波三折,曲折有致”)的写法。严谨的构思使得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了父亲教子的良苦用心,深化了主题。
解析:小说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往往在情节的安排上讲究一些技巧,既增加了曲折性,吸引了读者,又让人觉得每一步情节的发展都是必然的,不会让人感到突然、意外,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妙处,为达这一妙处,作者往往采用伏笔与暗示的手法。小说开头说网吧老板“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教训“我”不要“玩物丧志”;中间插入父亲让“我”去找他的战友的交代,最后父亲点明真相。前面的交代,让最后的真相真实而不突然,更加突出了父亲教育“我”的良苦用心。
15.(6分)答案:观点一:赞同这种教育方式。理由是:以“儿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始教育,更具认同感;让“儿子”切身感受到沉溺网络游戏的严重后果,更具说服力;让“儿子”体会到父亲的煞费苦心和爱子之深,更具震撼性。
观点二:反对这种教育方式。理由是:这种教育方式过程沉重,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消极的体验;这种教育方式单一,必须结合语言教育等其他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结果不确定,有可能诱发其他不良后果。
《一课》阅读答案13
从教第一课
[美]雷切尔·斯劳特
(1)1986年,我在北费城贫民区的一所天主教堂学校里开始了我的执教生涯。
(2)在当地,贫困就像是挥之不去的浓雾缠绕着人们的身心。
(3)对我的学生们来说,痛苦、疾病、愚昧等不幸如同散布在街头巷尾的空啤酒罐一样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4)对于现实中的种种恶劣不堪,我的学生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一天一天漫不经心地踢着空啤酒罐,一天一天地混着日子。生活的艰苦与不平不会在他们的心中激起任何的波澜。
(5)但迪龙却不是如此。他和其他人一样家境贫寒,常常是一周七天里都穿着同样的衣服到学校里来。
(6)与旁人不同的是他的愤世嫉俗。在他的观念里,他命中注定要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但他不甘于如此。
(7)为此,他郁闷不平,心头总是憋着一口气。
(8)我,一名新到任的满怀激情和抱负的英文老师向他保证,读书写字可以为他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显而易见,迪龙对他现在身处的世界极为反感。
(9)于是我向他推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他随手翻了一两页后,便很客气地对我说它们太郁闷了,他不感兴趣。我感觉很挫败。
(10)但是,我没有灰心。我想他不喜欢我选择的书籍也许是因为它们与他的生活经历毫无共同之处。我一门心思地想要把他熏陶成为与我相似的文学爱好者,于是又开始了另一次尝试。我把私人藏书里的当代流行作品通通搬了出来。迪龙一边读,一边扬起了眉毛。
(11)这些书稍好一点。他说,但是对我没用。他们写的都不是我们的事情。没有一本能帮得上我的忙。你知道我是怎样过活?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模样!
(12)我受够了。我憋着一口气说:为什么不由你来告诉我呢?如果你认为你比书中的作者经历了更多的不公,更多的磨难,干嘛不自己写出来?告诉世界你的遭遇,你的感受,统统地写出来!
(13)那天以后,迪龙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在学校露面。待到他返校,他就像往常一样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到下课后,他在他的课桌旁踌躇了片刻,朝我的桌子走过来。
(14)我问他有什么事,他略有些腼腆地笑了一下,拿出一叠皱巴巴的纸放在我的桌子上。我拿起来开始读。
(15)意识到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令我很是激动,但是真真切切地让我感到震撼的却是文章的内容。
(16)迪龙的散文和诗歌记述了他在短短的12年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字里行间充斥着粗俗下流的字眼和比喻。
(17)尽管如此,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
(18)迪龙迫不及待地想要世界见识见识他的能耐,他想出版他的作品。
(19)于是,他和我把他的作品投给多家出版社,在其中的几家得到了出版。
(20)10年之后,迪龙从一个懵懂少年成为了一个热衷写作并以此为生的人。
(21)从我与迪龙相处的经历里我得到了一条至今仍坚定不移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22)只是我无法确定世界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20xx年8月)
1、为了要把迪龙熏陶成一个文学爱好者,我都做了哪些尝试?阅读第912段依次简要概括。(4分)
(1)
(2)
(3)激发迪龙真实表达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两个憋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3、阅读第17段,结合全文理解他的作品依然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真实,像死亡一样凝重这句话的含义。(4分)
4、有人评价这是一篇师生之间彼此唤醒心灵的小说,请结合作品谈谈理由。(4分)
答案:
1、(1)推介古典文学作品(2)搬出当代流行作品
2、①他郁闷不平,不希望像他的父亲一样在工厂的流水生产线上作牛作马,累死累活地过一辈子。或他郁闷不平,不甘于受命运的安排。②我屡次尝试后受挫的生气与不快,以及不信说服不了迪龙的心理。
3、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充满生命力,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迪龙的痛苦、挣扎、愤懑和暴戾,令人感到无比沉重。
4、迪龙在老师的理解与关爱下挣脱了命运的安排,并在其耐心地指导和激励下投身文学创作,老师从迪龙身上获得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年轻人的敢作敢为足以移山填海,改变命运,改变世界。
《一课》阅读答案14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小说插入对镇上人物的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
4.说说小说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角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呀,”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给文中带点字注音
祈____哽____
2.从小说情节看,选文属于什么部分?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钟响了,意味着什么?
4.“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号声”暗示了什么?
5.选文有一处侧面描写,请找出来。
6.韩麦尔“脸色惨白”的原因是什么?
7.“我”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8.文中对韩麦尔的刻画,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9.作者反复写钟声,用意何在?
10.“散学了——你们走吧。”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七.深入探究下列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采用第三人称写这篇小说比第一人称写更好些,也有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
2.作品中为什么没有对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这是作品的欠缺之处还是独特之处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五.1.一是营造与往常不同的气氛,为后文情节的展开蓄势;二是结构上有一种呼应美;三是升华小说主题。 2.一是贯穿故事情节,二是深化小说主题。 3.从小弗郎士的视角叙述,主要是通过对他的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现他内心的巨大悲痛、愤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从纵向看,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连接故事中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
六.1.qí gěng 2.高潮和结局 3.最后一课的结束。 4.普鲁士占领了法国。 5.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6.内心悲愤。 7.被他的爱国精神打动,对老师的热爱崇敬。 8.语言、动作、神态 表现他热爱祖国、痛恨侵略者,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 9.暗含最后一课已经结束。 10.用手势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表现他内心的极度悲愤,倾注了他热爱祖国,怨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
七.1.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用第一人称真实自然,而第三人称无此效果。 2. 开放性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由于叙述角度的限制,读者只能从衣着、语言、行动来认识他,并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一课》阅读答案15
上课的钟声叫他随着许多同学走进教室里。他手里拿着一个盛烟卷的小匣子,里面有几张嫩绿的桑叶,有许多细小而灰白色的蚕附着在上面呢。他将匣子摆在书桌上——两个膝盖便是他的第二张桌子。他开了匣盖,眼睛极自然地俯视,心魂便随着眼睛加入小蚕的群里,仿佛他也是一条小蚕:他踏在光洁鲜绿的地毯上,尝那甘美香嫩的食品,何等的快乐啊!许多同学,也有和他同一情形,看匣子里的小生命的;也有彼此笑语,忘形而发出大声的;也有离了座位,起来徘徊眺望的。
冷峻的面容,沉重的脚步声,一阵历乱的脚声,触着桌椅声,身躯轻轻地移动声——忽然全归于寂静。他看见那位方先生——教理科的——来了,才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那个储藏着小生命的匣子,现在是不能拿在手中了。他乘抽屉没关上,便极敏捷地将匣子放在里面。
他手里不拿什么东西了,他连绵的、深沉的思考却开始了。他预算摘到的嫩桑叶可以供给那些小蚕吃到明天。便想:“明天必得去采,同王复一块儿去采。”他立时想起了卢元,他的最亲爱的小友,和王复一样,平时他们三个一同出进、一同玩耍,连一歌一笑都互相应和。
一种又重又高的语音振动着室内的空气,传散开来,“天空的星,分做两种:位置固定,并且能够发光的,叫做恒星;旋转不定,又不能发光的,叫做行星……”
这语音虽然高,送到他的耳朵里便化而为低——距离非常远呢。只有模模糊糊、断断续续的几个声音“星……恒星……光……行星”他可以听见。他也不想听明白那些,只继续他的沉思。“卢元几天没来上学了,他母亲说他跟了一个亲戚到上海去了。我不知道他现在做什么。”他这么想,回头望卢元的书桌,上面积着薄薄的一层灰尘,还有几个纸团儿、几张干枯的小桑叶,是别的同学随手丢在那里的。
“……热的泉源……动植物……生活……没有他……试想……怎样?”方先生讲得非常得意,冷峻的面庞现出不自然的笑,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停了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发出不经意的游戏的回答:“死了!”“活不成了!”“它是我们的大火炉!”语音杂乱,室内的空气微觉激荡,不稳定。
他才四顾室内,知先生在那里发问,就跟着他人随便说了一句“活不成了!”他的心却仍在那条眠羊泾。“……北极……南极……轴……”梦幻似的声音,有时他约略听见。忽然有繁杂的细语声打断了他的沉思。他看许多同学都望着右面的窗。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一会儿,那蝴蝶扑到玻璃上,似乎要飞进来的样子,但是和玻璃碰着,身体向后倒退,还落了些翅上的白鳞粉。他就想:“那蝴蝶飞不进来了!这一间宽大冷静的屋子里,倘若放许多蝴蝶进来,白的、黄的、斑斓的都有,飞满一屋,倒也好玩,坐在这里才觉得有趣。我们何不开了窗放它进来。”他这么想,嘴里不知不觉地说出“开窗!”两个字来。就有几个同学和他唱同调,也极自然地吐露出“开窗!”两个字。
方先生梦幻似的声音忽然全灭,严厉的面容对着全室的学生,居然聚集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放弃了那蝴蝶。方先生才斥责道:“一个蝴蝶,有什么好看!让它在那里飞就是了。我们且讲那经度……距离……多少度。”
以下的话,他又听不清楚了。他俯首假作看书,却偷眼看窗外的蝴蝶。哪知那蝴蝶早已退出了他眼光以外。他立时起了深密的相思:“那蝴蝶不知道哪里去了?倘若飞到小桥旁的田里,那里有刚开的深紫的豆花,发出清美的香气,可以陪伴它在风里飞舞。它倘若沿着眠羊泾再往前飞,一棵临溪的杨树下正开着一丛野蔷薇,在那里可以得到甘甜的蜜。不知道它还回到这里来望我吗?”他只是望着右面的窗,等待那倦游归来的蝴蝶。梦幻似的声音,一室内的人物,于他都无所觉。时间的脚步本来是沉默的,不断如流地过去,更不能使他有一些辨知。
窗外的树经风力吹着,似乎点头、似乎招手地舞动,那种鲜绿的舞衣、优美的姿势,竟转移了他心的深处的相思。那些树还似乎正唱一种甜美的催眠歌,使他全身软软的,感到不可说的舒适。他更听得小鸟复音的合唱,蜂儿沉着而低微的祈祷。忽然一种怀疑——人类普遍的、玄秘的怀疑——侵入他的心里,“空气传声音,先生讲过了,但是声音是什么?空气传了声音来,我的耳朵又何以能听见?”
他便想到一个大玻璃球,里面有一只可爱的小钟。“陈列室里那个东西,先生说是试验空气传声的道理的:用抽气机把里面的空气抽去了,即将球摇动,使钟杵动荡,也不会听见小钟的声音。不知道可真是这样?抽气机我也看见,两片圆玻璃装在木架子上,但是不曾见它怎样抽空气。先生总对我们说:‘一切仪器不要将手去触着,只许用眼睛看!’眼睛怎能代替耳朵,看出声音的道理来?”
他不再往下想,只凝神听窗外自然的音乐,那种醉心的快感,决不是平时听到风琴发出滞重单调的声音的时候所能感到的。每天放学的时候,他常常走到田野里领受自然的恩惠。他和自然原已纠结得很牢固了,那人为的风琴哪有这等吸引力去解开他们的纠结呢?
“……”他没有一切思虑,情绪……他的境界不可说。室内动的生命重又表现出外显的活动来,豪放快活的歌声告诉他已退了课。他急急开抽屉,取出那小匣子来,看他的伴侣。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
(选自叶圣陶《教育小说》1921年4月30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开篇对课前教室内的学生状态进行了描写,着重表现了学生们活泼快乐的一面,这与后文方先生出场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极随便地从抽屉中取出一本完整洁白的理科教科书,摊在书桌上”一句,通过“随便地”“摊”等细节表现了他对学习内容毫无兴趣。
C.“那‘怎样’两字说得何等地摇曳尽致”中,“摇曳尽致”一词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
D.“小蚕也是自然啊!所以他仍然和自然牢固地纠结着”,既表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又写出了他只能通过蚕才能与自然保持联系的无奈。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紧扣题目“一课”,以时间为序,描写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学生的表现,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B.小说运用大量内心独白,生动而细腻地再现了课堂上一位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看似荒唐可笑,实则发人深省。
C.小说将先生的讲课和学生的所思所想交织在一起,目的是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
D.小说在平淡无奇的描写中,把课堂活动中包含的喜剧性充分表现出来,产生了“含泪的微笑”般的讽刺效果。
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构思全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本文入选叶圣陶的《教育小说》,假如你是该小说集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
参考答案
6. C项,“饱含了作者对方先生抑扬顿挫、眉飞色舞的讲课状态的肯定和赞许。”错,这里“摇曳尽致”是作者采用讽刺的手法,说的是反语,是对旧式课堂授课方法的批判,并非是对方先生的肯定和赞许。理解错误。
7、C项,“以老师的严肃认真负责,衬托学生们的顽劣和厌学”分析错误,小说中通过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然的师生关系,呼吁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老师并非是“严肃认真”,学生也不是“顽劣和厌学”。
故选C。
8.小说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写,仿佛作者站在“他”的身后,对“他施以特写镜头,全方面地描写与记录“他”的幻想和遐思。这样写一方面使得作者能够灵活自如地周游于被叙述对象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拥有更大的叙述空间;另一方面有利于作者客观地再现课堂生活,对现实的批判更为客观和公正。
9.①本文所描写的枯燥乏味的课堂是旧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缩影,与《教育小说》的主题非常契合;②小说中照本宣科的先生和多次走神的学生形象,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漠然的师生关系;③小说用冷峻观世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儿童的灵魂世界,呼吁学校教育必须与儿童天性和自然融合起来,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先进的教育理念。